【摘 要】
:
目的探讨衢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衢州地区9家医院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及分离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表型确证试验,PC
【机 构】
: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检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衢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衢州地区9家医院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及分离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表型确证试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明确ESBL基因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试验测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ESBL阳性菌株的同源性;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61例,分离菌株6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ESBL的检出率为34.4%(21/61),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36.5%(19/52)和2/9。ESBL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19/21),其中最常见的为CTX-M-14(5/21)和CTX-M-55型(4/21)。MLST结果显示,19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共13种ST型,以ST131型为主(5/19),2株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均为ST23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拉氧头孢、阿米卡星及磷霉素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近3个月内有导管留置可能是产ESBL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衢州地区9家医院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较高的ESBL分离率,基因型以CTX-M-14和CTX-M-55型为主,ST型以ST131型为主。衢州地区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经验性治疗可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拉氧头孢。近3个月内有导管留置可能是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产ESBL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临沂地区大样本的孕早中期产前筛查,修正本地区筛查中心血清标记物的中位数。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孕妇孕早期血清的PAPP-A及其孕中期的hAFP、β-HCG和uE3,运用Lifecycle分析软件计算风险值,建立临沂地区孕早中期产前筛查的中位数。同时对筛查结果为高风险者行进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随访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在8408例孕早中期的受检孕妇中高风险者285例,确诊异常
水平基因转移(lateral gene transfer ,LGT)是细菌遗传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之一,菌株通过该方式获取外源基因,获得新的生物学功能;同时为了维持平衡又会对某些基因或核苷酸做出缺失、突变等适应性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生存目的。本研究以沙门菌为模型,通过对其水平基因转移而来的致病岛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其在致病性以及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为重大疾病的防治和维持人类健康水平做出贡献,也为致病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并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的微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DNA、RNA。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通讯载体,外泌体凭借其内吞外吐的特性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研究提示,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miRNAs到靶细胞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将对外泌体源性miRNAs作为诊断标志物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用作一综述。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多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及痉挛性截瘫,随着病程的进展最终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或延缓该种疾病的发生及进展。该病发病率低,基因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
目的探讨基因丝动力蛋白(DNAH2)基因突变与一穴肛畸形形成相关性。方法选取4例一穴肛畸形核心家系和8例独立患者,采集术中标本及外周静脉血提取DNA,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筛选出致病DNAH2突变,以AdMax腺病毒干扰沉默人间质干细胞DNAH2基因进行功能验证,观察SHH信号传导通路下游靶基因SMO及Gli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筛选出DNAH2基因的复合杂合非同义突变(p.Ser312Thr和p.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GFBP2 mRNA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和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8例GBM肿瘤组织中IGFBP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2.7%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出现IGFBP2 mRNA的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IGFBP2 mR
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2,AGR2)是一种分泌蛋白,许多研究表明,AGR2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和耐药相关。因此,AGR2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早期诊断和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AGR2在各种癌症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期望为今后的癌症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或慢性全身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布鲁菌可侵犯人体全身多个器官组织,影响劳动能力,甚至致残致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布病主要治疗方法以多疗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为主,但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易产生耐药及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布病的现状作一综述并进行展望。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住院患儿的流行趋势和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7年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11 510例HFM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人群特征、时间分布和病原分布。结果11 510例HFMD患儿中,男6 100例,女5 410例。年龄0~3岁9 814例,年龄>3岁1 696例。全年均有发病,4~7月份是发
目的了解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157例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随访情况。结果157例患者中,1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原始资料丢失,余138例患者中,107例未见主动脉瓣反流,19例为轻度反流,12例为中-重度反流。1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或无有意义的狭窄,单支病变43例,双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