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bea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般为追求效率化以及教学速度的快速化,教师绝大部分都会采取“讲授法”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仅凭教师一人讲述知识,而学生只负责倾听和接受,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是学生在课堂上精神越来越不集中,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逐渐下滑,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学生,学生失去应有的参与感,导致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不积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就要进行“讲授法”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其次,数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积极照顾到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开发,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当学生数学能力有所提升时,其由内而发的成就感也能够促使其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提高。
  一、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出现的问题
  在初中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数学的意志很脆弱。首先,在上课前没有进行预习,不对上课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熟悉和了解。上课期间老师讲解课堂相关的单元知识点,开始上课时会认真听几分钟,但如果听不清或者听不懂的话,不会向老师汇报情况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不会继续听课,进而选择给周围认真听课的学生们造成干扰,或者偷看与数学无关的课外书。针对课堂结束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遇到计算稍微有点复杂,或者无法理解问题条件含义的题目时,就会选择不继续做下去,选择敷衍了事,或者借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剽窃。等到数学授课中提问知识点的考查和数学相关考试时,就会只片面性地对相关概念进行死记硬背,情绪变得焦躁不安,从而进行向周围同学进行求助的作弊行为。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依赖心理,用自己的方式来对应试敷衍了事,不对数学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深化性质的了解和探究。
  二、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 兴趣与生活情景化教学法
  创新教学方法要求数学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惯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首先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使思维延展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例如,老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生动、有效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优化课堂效果。其次,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而初中数学作为一门艺术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其逻辑公理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挖掘并欣赏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使之真正爱上数学课堂。数学老师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推理、逻辑与判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数学的存在以提高其解决日常生活事物的能力。例如,数学老师在讲到立体图形时,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桌子、黑板等具体实物为例,使学生理解抽象物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再或者,在涉及外出超市买东西时,可以结合商场打折的机会,使学生更好理解百分比折扣的实际意义,在计算来回路程车费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问题等等。
  (二) 教学实践活动,丰富课堂内容
  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即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吸引性学生参与其中,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独特的美感,学习兴趣也会进一步加深。更重要的是,当前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的宠溺下变得不懂与人交流、沟通、分享。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三) 通过现代图像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覆盖了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初中数学是学生系统数学学习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多媒体图像技术开展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数学概念记忆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仅仅依赖于教材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利用多媒体图像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性以及单一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多媒体图像技术还能使得学生对于较为难懂的数学概念有更加具体的认识。以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较难的三维视图教学课程举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通过教师口述以及黑板作图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于刚接触这块知识的学生来说难免会有些难懂。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更全面地向学生展现三维图形,同时还能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制作相应的课件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四) 分层教学,兼顾需要,落实成效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即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學生的具体特点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过程进行合理分层。这不仅是因材施教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更是兼顾学生学习需要、挖掘学生数学潜能的必然要求。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之前,我根据学生过往的学习水平,将其划分为了A、B、C三个层次。在课堂上,我先是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让A、B两个层次的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方法,并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这期间,我向C层学生进行了新课内容的讲授,并在引导他们初步学习并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后,给了他们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做课后习题。在这之后,我会在行间巡视,并重点听取A、B两个层次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予以了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最后,我在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他们分别布置了一些基础性题目和拓展性题目。如此一来,不仅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并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数学的学科特点为依据,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促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兰.构建高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途径[J].学周刊,2019(24):50.
  [2]马慧玲.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9(22):67.
  作者简介:
  李启清,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平塘县油岜中学。
其他文献
日本名古屋大学福井康雄教授近日确定了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的超新星爆发残骸。这一残骸位于天蝎座方向的“G347.3-0.5”。经考证,在中国历史文献《宋史》中,有7处记载了这一超新
摘 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要转化后进生,除了要具备做好转化工作的主动意识外,在工作中更要讲究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激励;教育  一、 摒弃偏见,爱护、感化后进生  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克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障碍,摒弃偏见是教师转化后进生必须有的态度。对待后进生
为获得固体推进剂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分别对三种含铝复合推进剂开展了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函数(Rp)的实验研究,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