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就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整体运行情况存在缺陷,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与高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相结合,同时把就业管理提高到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参考的地位。不仅如此,作为高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要从就业队伍建设、市场化运作道路及就业指导信息化传递等方面对目前的高校就业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使高校就业管理机制走上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 高校 就业管理 就业管理机制 创新
  
  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是有效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制度保证,是大学办学思想、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参考,是学校管理体制中的重要一环,需要高校资源配置上重点支持。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的建设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多方面协调的系统工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很多地方还只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就业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这样势必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存在扯皮现象,凡事跟着感觉走,会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变得被动。
  一、国内外对高校就业管理机制研究
  对就业指导及其教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如欧美国家在中学就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职业指导专家,如帕森斯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职类型匹配理论、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等。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从1998年创办《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主要提供就业研究、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职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其“理论·实践”栏目主要发布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最新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指导的工作交流及有关就业指导的研究与理论探索,受到就业工作者和广大大学生的好评。从事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就业现象和就业问题,如吴克明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的经济学分析》、蒋菊的《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等;高校就业工作者较多地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强调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从整体研究情况来看,国内专家学者对于如何提高高校“产品”质量,如何实现高校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如何调动各职能部门针对学校就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就业工作的效率和成效,高校就业工作是否需要建立就业管理工作机制,如何构建就业管理工作机制等问题研究得甚少。由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差距也相当大,高等教育制度、高校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制度等都与我国有着很大差别,他们的许多经验和做法我们不能照搬,有些借鉴起来也有不少困难,所以探索适应国内高校良性发展的就业管理工作机制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就业管理机制的功能
  (一)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就业既是人们维持生活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又是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稳定、维持良好社会心理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己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短期内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并持续攀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前提下,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就业形势显得尤为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630余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今后几年,应届毕业生数量还会持续上升,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待就业人数可能将会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大而进一步加大。如果大学生长期找不到工作,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产生心理不平衡,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事,而建立就业管理工作机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良性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要脱节,形成结构性的矛盾。高校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对社会来说,培养的人才如不能就业,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高校来说,学生没有就业,就不能说高校很好地贯彻了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也不能说对学生尽到了责任。因此,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为高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培养人才为主的高校,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接受和承认,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学校社会声誉不高,就不能招收到更多的优秀学生,而招生的行情又影响学校学费、政府拨款、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及捐资助学的经费和毕业生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一环,高校没有理由忽视这个环节,加强就业指导,有利于学校贴近市场,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育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人才,这将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就业管理工作机制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三)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劳动者要生存必须通过劳动来实现。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从事劳动谋求生计,必须通过就业来实现,必须走上社会就业岗位才能实现。然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必要的就业常识,很多大学生往往不能找到适宜的职业,不能实现自己的更大价值,有的甚至失去了就业的机会。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更是感到无所适从。在就业过程中,又缺乏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能力和自我推销的能力。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就业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焦点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应为大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就业指导氛围和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让他们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掌握用人信息,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合理定位,并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能够把自己的需要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与所找的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人职相配,职能相称,人尽其才,在未来的职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要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建立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三、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与高校办学的关系
  (一)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
  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作为学校输出“产品”的重要的一环,是整个高校工作运转的对外港口,学生的培養质量和能力都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体现。在目前形势下,如何在大学毕业生数量众多、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找到一条使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路子,与一所学校能不能找到办学特色并培养有吸引力的学生密不可分。就业管理工作机制作为对外输出毕业生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一定是科学、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从培养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始一直到毕业,贯穿整个大学期间。
  (二)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参考。
  教学与管理是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就业管理工作机制以管理为主,服务教学并在某些环节通过教育教学实现;教学是高校大学生知识学习的最主要形式,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都需要辅助管理活动,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实现。就业管理工作机制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辅助教育教学的同时也为其提供重要参考,它表现在就业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考量,是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检验,因此,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参考。
  (三)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管理体制是一所学校能否正常运行的机制保证,它包含学生培养中的教学、服务等各个环节。高校作为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生的场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对象直接与社会的对接,即就业,而高校就业管理机制作为学校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在大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高校管理体制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机组成部分。
  四、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机制的组成与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管理应体现以服务为中心,以教育辅助服务,以管理强化服务,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
  (一)加强领导,构建就业管理专门化队伍。
  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是面对大学生和社会的双向特点,结合高校就业工作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应加强领导,建立一支专门化管理队伍,这支就业管理队伍应有明确的分工,也有必要的合作。就业管理涉及的规章制度、国家政策、就业指导规范等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就业服务中涉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业课程开设和职业倾向测试等也应该有专门人员负责;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开发、信息传递与汇总和资料的收集保存等也专门有人负责。因此,高校就业管理工作至少应由以上几个机构组成,并派专人负责,定期对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服务人员能力,建立一直专门的高素质服务队伍。
  (二)市场化运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就业管理道路。
  高校就业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与指导,简单地讲就是高校连接学生与社会的一个桥梁。首先,它可以通过向企业提供特色服务获得收益,现在,许多社会企业都通过高校就业服务中心开专场招聘会,高校就业管理机构完全可以提供专门的场所、设施、服务等,向社会企业和社会求职人员收取一定额度的费用。其次,作为高度专业的人才市场信息交换中心,向社会求职者提供求职信息同样也能取得报酬。另外,个性化人才素质测评、人才网站信息推介等都为就业中介部门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活动空间,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完全有条件逐步成长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际人才中介机构。
  (三)大力提升就业指导的层次和品位,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
  把就业指导进一步扩展,使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深入、系统地向职业生涯教育方向倾斜。丰富就业指导办法,建立职业测评,设置一套符合各高校校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顺应“职业生涯指导学术化,学生就业服务个性化”的时代潮流,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家型就业指导队伍,做到普及就业指导课程与个性化生涯设计相结合,提升就业指导的层次与品位。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就业延伸化服务。
  紧跟时代步伐,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服务机制,就是要抓住时代信息,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为高校大学生培养端和社会需求端提供高效服务。大力建设就业网站,增强、扩大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和覆盖面。高校就业网站的服务,应该定位在权威的就业信息平台及专业的就业中介机构这一目标上,定位于本校毕业生及企业招聘岗位的最新、最准确的信息这一原则上。同时,在目前形势下,我们要把最新、学生最需要的信息提供给最需要的大学毕业生。
  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教育。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做好制度保证,以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使高校就业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永祥,肖绍俊.高校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新论(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建中.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国贞,李福清.大学生就业指导.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4]代凤兰,高亚利.创业就业指导.科学出版社,2004.
  [5]王小玲,邢士彥.就业与创业指导.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6]高桥.大学生就业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杜志敏.就业行为策划.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8]冯建力,宁焰.就业教育基础.科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介绍了辊筒四色印花的工艺过程,包括图案设计、分色加网、花筒腐蚀以及印花等工艺环节.该工艺简单实用、可靠性强、精度高.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是将研究和讨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它打破了"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实
思科系统公司的发展史不到二十年,创造过飞速成长的神话,也经历了坎坷荣辱.1984年,发明路由器的一对夫妇创办了思科.1986年,思科只有4名员工和一种路由器产品,当年的营销收入
与中国相比,日本近代化的启动有着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由于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贫弱帝国以及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对西方列强而言,它们对东亚侵略的矛头主要是针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