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商务和资讯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商务赖以生存的基础,形成了对传统营销策略和市场理念的冲击和挑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暴露了我国物流系统的滞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通过利用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早已日臻完善,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技术创新的本源是需求,即所谓的需求拉动技术创新,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烦瑚、耗时的定单等的处理过程,以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可见,美国在定义电子商务概念之初,就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持,只须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而并非电子商务过程不需要物流的电子化。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如果只是盲目发展电子商务,而不注重发展和配备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和配送体系这样的电子商务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虛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
产业重组的结果,实际上可能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
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地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必再花费巨资进行产品信息采集了,企业可以在网上发布电子公告,对用户进行调查;也可以将产品调查表放在企业主页或者某个知名站点上(尤其是某类产品的专业站点),让用户在网上即时填表或者下裁填表后返回;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客户资料,发电子邮件。当信息系统通过网络采集到足够的产品信息后。企业决策层根据这些信息适时调整生产计划,适时退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一旦定型,客户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订货,即时反馈到企业,企业立即组织生产,最后通过配送系统即时送到用户手中,这样,企业就以极限少的投入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生产过程。
二、影响电子商务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物流业相对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关系仍不协调,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要求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强。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大部分商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比较乱,物流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佳。国有物流企业从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经营方式等方面都不适应电子商务时代要求,市场占有率下降,主渠道地位发生动摇。
1 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建筑。
2 技术装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 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4 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强,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部门来负责,这对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信息化的推进依然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问题。
5 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物流业既然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就更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当把物流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来抓,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6 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仍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随着市 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只对生产起一种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对生产起一种决定作用。我们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搞好流通、建设好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三、加强电子商务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建议
1 物流一体化——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经趋势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
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它物流要素趋向完善,各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so寓,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可叫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物流代理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代理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代理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包括运输代理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代理公司(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代理企业等。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成熟为基础。
2 组建物流联盟
对于已经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拥有完整流通渠道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比ISP、ICP或因特网站更加方便,国内从事普通销售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而制造商进行销售的倾向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比较明显,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制造商的核心任务是商品开发、设计和制造,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不仅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还有覆盖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国内大型制造商的生产人员可能只有3000人-4000人,但营销人员却有1万多人。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普遍比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先进,这些制造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对这些企业来讲,比投资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资源的合理规划,而批发商和零售商应该比制造商更具有组织物流的优势,因为它们的主业就是流通。另外。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物流网络上的优势,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其业务沿着主营业务向供应链上游或下游延伸,第三方物流企业转而进入网上购物的经营。有着相当的经营优势,因此,组建物流联盟最合理发挥生产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自身优势的一条捷径,在生产企业已有的物流设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理念和制度安排,共同建立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通过利用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早已日臻完善,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技术创新的本源是需求,即所谓的需求拉动技术创新,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烦瑚、耗时的定单等的处理过程,以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可见,美国在定义电子商务概念之初,就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持,只须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而并非电子商务过程不需要物流的电子化。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如果只是盲目发展电子商务,而不注重发展和配备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和配送体系这样的电子商务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虛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
产业重组的结果,实际上可能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
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地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必再花费巨资进行产品信息采集了,企业可以在网上发布电子公告,对用户进行调查;也可以将产品调查表放在企业主页或者某个知名站点上(尤其是某类产品的专业站点),让用户在网上即时填表或者下裁填表后返回;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客户资料,发电子邮件。当信息系统通过网络采集到足够的产品信息后。企业决策层根据这些信息适时调整生产计划,适时退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一旦定型,客户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订货,即时反馈到企业,企业立即组织生产,最后通过配送系统即时送到用户手中,这样,企业就以极限少的投入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生产过程。
二、影响电子商务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物流业相对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关系仍不协调,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要求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强。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大部分商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比较乱,物流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佳。国有物流企业从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经营方式等方面都不适应电子商务时代要求,市场占有率下降,主渠道地位发生动摇。
1 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建筑。
2 技术装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 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4 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强,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部门来负责,这对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信息化的推进依然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问题。
5 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物流业既然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就更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当把物流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来抓,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6 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仍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随着市 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只对生产起一种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对生产起一种决定作用。我们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搞好流通、建设好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三、加强电子商务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建议
1 物流一体化——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经趋势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
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它物流要素趋向完善,各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so寓,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可叫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物流代理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代理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代理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包括运输代理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代理公司(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代理企业等。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成熟为基础。
2 组建物流联盟
对于已经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拥有完整流通渠道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比ISP、ICP或因特网站更加方便,国内从事普通销售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而制造商进行销售的倾向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比较明显,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制造商的核心任务是商品开发、设计和制造,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不仅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还有覆盖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国内大型制造商的生产人员可能只有3000人-4000人,但营销人员却有1万多人。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普遍比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先进,这些制造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对这些企业来讲,比投资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资源的合理规划,而批发商和零售商应该比制造商更具有组织物流的优势,因为它们的主业就是流通。另外。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物流网络上的优势,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其业务沿着主营业务向供应链上游或下游延伸,第三方物流企业转而进入网上购物的经营。有着相当的经营优势,因此,组建物流联盟最合理发挥生产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自身优势的一条捷径,在生产企业已有的物流设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理念和制度安排,共同建立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