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实践教学不足,毕业生实践技能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探索保校充分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顺应行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 保险实务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保险行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以平均每年3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给高职保险实务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是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机遇与困境
随着保险行业发展,涌现了大量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多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加大,这些人才很难在短时间成长起来。据中国保监会调查显示,保险人才供需比例只有1:4,全国每年保险人才需求在1.6万左右,保险公司年平均增员率约为25%,现有的保险从业人员真正是保险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很少,保险实务专业学历人才储备缺口加大;中国保险市场在未来5年内需要的人才,目前只能满足30%,还有70%的缺口。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发展状况与行业发展极不协调,以湖北省保险实务专业2008-2011年招生与毕业生人数统计为例:连续三年高职招生计划中,将保险实务专业纳入招生计划的只有3所,开办保险实务专业的每年只有一至二所学校,招生计划数占学校年度计划比例不到3%;三年毕业生就业统计资料显示,湖北省内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三年累计不到100名毕业生,且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没有一所学校在连续三年内有该专业的毕业生。
二、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实践教学不足
1、师资队伍数量与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保险实务专业起步晚且规模不大,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数量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半路出家跨专业学习走马上任,缺乏保险行业从业经历,对保险业务不熟悉,实践经验不足;为数不多的几名教师承担专业建设任务,一位教师每学期上多门专业课的现象很普遍,备课与教学任务占用了教师精力,难以深入保险业界进行实践学习与实战训练,教学组织多是纸上谈兵,缺少生命力。
2、学生实践训练不够,综合技能欠缺
保险实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除了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际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注重理论知识培养,忽视实践技能提高,对于保险行业很重要的“陌生拜访、营销话术、产品解读、保单填写、销售促成”等关键技能缺少必要的训练。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学习和实训时,自主训练不够,保险产品知识掌握不够丰富,综合技能欠缺,缺乏处理保险具体业务的能力。
3、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综合素质还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通才”还是“专才”、面向外勤岗位或内勤岗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教师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往往重视了“高薪教育”而忽视“挫折教育”;“内勤岗位”实践开展得多,“外勤营销岗”实践开展得少。学生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将就业岗位定位在内勤岗位上。实际情况是,保险公司内勤岗位基本无空缺,高职学生必须从外勤岗位开始工作,学生们不能适应保险机构业务发展需要。
三、保校充分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是实务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与条件,与保险公司充分合作,将校内专业教学与校外实训有机结合,工学结合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一)保校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依托保险公司,保校充分合作,深入分析保险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商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本地,面向省内辐射全国保险行业,培养熟悉产险、寿险、金融等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保险经营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展业、承保、理赔、组训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保险营销与保险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共同设计课程体系组织教学
结合其他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保校商定了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确定了以《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市场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教学组织与设计紧联保险实务工作,强化营销技巧,融入“顾客心理分析、展业技巧、陌生拜访、签单、回访”等业务内容,督促学生自主训练,锻炼综合素质。学生取得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后,双向选择选送部分学生加入保险公司从事保险营销工作;进而推动全班同学从事保险营销,提高专业技能。
(三)共建专兼职师资队伍
选聘部分保险公司的负责人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专业建设;聘请“懂业务、会操作、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公司员工为专业辅导员,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特聘保险公司精英员工为兼职教师,“低职高聘”发放劳动报酬,根据教学需要,承担实践性课程教学。选送专业教师在寒暑假进入保险公司内勤岗位实训,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与岗位任务;教师取得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顶岗进行保险实战营销,取得真实案例与最新数据,为课内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为科研提供真实依据。
(四)指导学生合理进行职业定位
通过丰富多彩的入学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自己今后学习生活中努力的方向;结合保险行业员工成长路径,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诚信教育,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生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岗位,建立从基层做起的准备;指导学生做出理性职业规划,做讲诚信、懂理论、有技能、综合素质过硬的新时代保险行业员工。
(五)双主体开展工学结合教学
着力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保险公司职场,氛围真实,素材齐全,使学生身临其境;依托保险公司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商议安排学生实训实习岗位与时间,制定严密的实训实习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充分结合起来。
对学生实行员工式管理进行实战熏陶,学生在教学时间参加校内学习,寒暑假在保险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分阶段在保险公司进行专项技能实训;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保险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第四学期挂职保险公司参加保险实战营销,在实训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员工生存法则,企业经营管理取得进一步的认识;提升学生在顾客心理分析、接近顾客、展业方面的技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树立从基层做起的信心;在取得毕业证书與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锤炼学生成长合格的准员工,有能力胜任工作。
(六)联合实施差别化教学管理
将保险实务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差别化管理,第一学期开设公共素质课、专业基础课,聘请保险公司员工担任辅导员,利用班团活动时间组织模拟晨会,感受行业气氛,认识保险企业;第二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开展专业技能项目训练,学生在周六参加保险公司产说会与新产品推介会,周末与保险公司员工一起进行市场调研与客户拜访,掌握展业技巧,锻炼心理抗压能力;技能训练期间学生参加保险公司晨会与陌生拜访、客户调查的活动,在解读保险产品与接近顾客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沟通技巧做好入职准备;第三、四学期在开设专业核心课同时开展专业技能项目与素质拓展训练,第三学期组织学生以模拟招聘形式进入人寿保险公司银保、组训、财务、营销管理等岗位进行为期二周的分岗实训与二周轮岗实训,熟悉人寿保险企业文化,公司经营管理,了解各岗位职责与要求;第四学期安排学生进入财产保险公司出单、核保、核查、理赔、综合岗进行为期二周的分岗实训,熟悉财产保险企业文化,公司经营管理,了解各岗位职责与要求,认识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公司的差异;第五、六学期,专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见习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强化实践技能,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 胡运良大力加强保险职业教育,努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J]企业家天地,2008(9)P:152-153.
[2] 景海萍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5)P:102-103.
[3] 王富饶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5)P20-22.
[4] 刘爱华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P:33-36.
作者简介:
刘爱华:女,1973—,湖北汉川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税金融 教育管理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注: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09B489)、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保险实务专业发展困境研究》(编号2009B222)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保险实务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保险行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以平均每年3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给高职保险实务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是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机遇与困境
随着保险行业发展,涌现了大量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多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加大,这些人才很难在短时间成长起来。据中国保监会调查显示,保险人才供需比例只有1:4,全国每年保险人才需求在1.6万左右,保险公司年平均增员率约为25%,现有的保险从业人员真正是保险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很少,保险实务专业学历人才储备缺口加大;中国保险市场在未来5年内需要的人才,目前只能满足30%,还有70%的缺口。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发展状况与行业发展极不协调,以湖北省保险实务专业2008-2011年招生与毕业生人数统计为例:连续三年高职招生计划中,将保险实务专业纳入招生计划的只有3所,开办保险实务专业的每年只有一至二所学校,招生计划数占学校年度计划比例不到3%;三年毕业生就业统计资料显示,湖北省内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三年累计不到100名毕业生,且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没有一所学校在连续三年内有该专业的毕业生。
二、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实践教学不足
1、师资队伍数量与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保险实务专业起步晚且规模不大,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数量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半路出家跨专业学习走马上任,缺乏保险行业从业经历,对保险业务不熟悉,实践经验不足;为数不多的几名教师承担专业建设任务,一位教师每学期上多门专业课的现象很普遍,备课与教学任务占用了教师精力,难以深入保险业界进行实践学习与实战训练,教学组织多是纸上谈兵,缺少生命力。
2、学生实践训练不够,综合技能欠缺
保险实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除了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际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注重理论知识培养,忽视实践技能提高,对于保险行业很重要的“陌生拜访、营销话术、产品解读、保单填写、销售促成”等关键技能缺少必要的训练。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学习和实训时,自主训练不够,保险产品知识掌握不够丰富,综合技能欠缺,缺乏处理保险具体业务的能力。
3、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综合素质还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通才”还是“专才”、面向外勤岗位或内勤岗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教师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往往重视了“高薪教育”而忽视“挫折教育”;“内勤岗位”实践开展得多,“外勤营销岗”实践开展得少。学生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将就业岗位定位在内勤岗位上。实际情况是,保险公司内勤岗位基本无空缺,高职学生必须从外勤岗位开始工作,学生们不能适应保险机构业务发展需要。
三、保校充分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是实务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与条件,与保险公司充分合作,将校内专业教学与校外实训有机结合,工学结合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一)保校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依托保险公司,保校充分合作,深入分析保险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商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本地,面向省内辐射全国保险行业,培养熟悉产险、寿险、金融等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保险经营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展业、承保、理赔、组训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保险营销与保险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共同设计课程体系组织教学
结合其他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保校商定了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确定了以《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市场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教学组织与设计紧联保险实务工作,强化营销技巧,融入“顾客心理分析、展业技巧、陌生拜访、签单、回访”等业务内容,督促学生自主训练,锻炼综合素质。学生取得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后,双向选择选送部分学生加入保险公司从事保险营销工作;进而推动全班同学从事保险营销,提高专业技能。
(三)共建专兼职师资队伍
选聘部分保险公司的负责人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专业建设;聘请“懂业务、会操作、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公司员工为专业辅导员,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特聘保险公司精英员工为兼职教师,“低职高聘”发放劳动报酬,根据教学需要,承担实践性课程教学。选送专业教师在寒暑假进入保险公司内勤岗位实训,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与岗位任务;教师取得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顶岗进行保险实战营销,取得真实案例与最新数据,为课内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为科研提供真实依据。
(四)指导学生合理进行职业定位
通过丰富多彩的入学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自己今后学习生活中努力的方向;结合保险行业员工成长路径,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诚信教育,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生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岗位,建立从基层做起的准备;指导学生做出理性职业规划,做讲诚信、懂理论、有技能、综合素质过硬的新时代保险行业员工。
(五)双主体开展工学结合教学
着力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保险公司职场,氛围真实,素材齐全,使学生身临其境;依托保险公司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商议安排学生实训实习岗位与时间,制定严密的实训实习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充分结合起来。
对学生实行员工式管理进行实战熏陶,学生在教学时间参加校内学习,寒暑假在保险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分阶段在保险公司进行专项技能实训;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保险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第四学期挂职保险公司参加保险实战营销,在实训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员工生存法则,企业经营管理取得进一步的认识;提升学生在顾客心理分析、接近顾客、展业方面的技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树立从基层做起的信心;在取得毕业证书與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锤炼学生成长合格的准员工,有能力胜任工作。
(六)联合实施差别化教学管理
将保险实务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差别化管理,第一学期开设公共素质课、专业基础课,聘请保险公司员工担任辅导员,利用班团活动时间组织模拟晨会,感受行业气氛,认识保险企业;第二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开展专业技能项目训练,学生在周六参加保险公司产说会与新产品推介会,周末与保险公司员工一起进行市场调研与客户拜访,掌握展业技巧,锻炼心理抗压能力;技能训练期间学生参加保险公司晨会与陌生拜访、客户调查的活动,在解读保险产品与接近顾客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沟通技巧做好入职准备;第三、四学期在开设专业核心课同时开展专业技能项目与素质拓展训练,第三学期组织学生以模拟招聘形式进入人寿保险公司银保、组训、财务、营销管理等岗位进行为期二周的分岗实训与二周轮岗实训,熟悉人寿保险企业文化,公司经营管理,了解各岗位职责与要求;第四学期安排学生进入财产保险公司出单、核保、核查、理赔、综合岗进行为期二周的分岗实训,熟悉财产保险企业文化,公司经营管理,了解各岗位职责与要求,认识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公司的差异;第五、六学期,专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见习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强化实践技能,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 胡运良大力加强保险职业教育,努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J]企业家天地,2008(9)P:152-153.
[2] 景海萍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5)P:102-103.
[3] 王富饶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5)P20-22.
[4] 刘爱华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P:33-36.
作者简介:
刘爱华:女,1973—,湖北汉川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税金融 教育管理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注: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09B489)、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保险实务专业发展困境研究》(编号2009B22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