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媒介的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无形的社会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情绪和行为,而且也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形成某种约束和制衡。任何一项舆论宣传工作,都担负有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两种职能,两者是有机的整体,相关的两个方面共同起着扶正祛邪作用,缺一不可。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媒体工作者在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经济利益、政治立场、价值观念、思想方法不同,人们对社会上有争议的问题的看法自然不同,也就会表现出不同政治倾向的舆论导向。舆论在反映现实、表达意向、引导公众的过程中存在着现实偏差,即新闻事实反映客观的偏差;舆论在形成过程中的偏差;受众在接受舆论引导时心理上的偏差。为扩大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有效实施社会控制和管理,现实生活中应努力消除这种偏差。所以,媒体的这种传播信息、弘扬正气、抨击时弊、服务社会等功能就至关重要。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社会的一种重要监督形式,它是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社会事态中的各种偏差行为进行披露、建议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媒介的—项基本功能。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新闻传播来达到监督的目的。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的重要补充,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根敏感神经。正确的舆论监督能产生积极引导、启迪和警示作用。那么,如何认识舆论监督,怎样实施舆论监督。又怎样发挥好舆论监督的职能作用,则是摆在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的导向性是客观存在的。当今社会,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引导得好,可以统一思想,对人民的事业起促进作用;引导不当,就可能激化矛盾,给事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所在和永恒的主题。那么,如何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呢?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就应该认真学习,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统领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因此,我们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关键所在。在坚持党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的来源是实践,真实应该是新闻的前提。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实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擅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要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推动实际工作,引导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
二、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作用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治社会应当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而这种过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法行政的实现程度。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关系最密切,因而也是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行政机关在社会生活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制度缺陷”和“制度真空”问题日渐突现出来,各种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这迫切需要舆论监督的力量来弥补司法监督、立法监督及其他行政监督的不足。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公共权力正确使用、促进依法治国和遏制腐败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近年来,舆论监督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热点,它被看作是增强媒介权威的关键,揭露社会弊端的利器,正确决策的先导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动力。
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对象包括所有关系社会运行的社会成员和机构。政府权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能保障整个社会有序、健康的运行。
(一)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性
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公众通过新闻机构依法对公共机关进行监督、督促,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途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既是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正确舆论监督能够揭露尖锐社会问题,有效刹住歪风邪气。
(二)舆论监督的启迪警示作用
我们是舆论监督者,不是法官。舆论监督的手段是揭露、批评、曝光,而目的在于引导、启迪和警示。舆论监督是参与,不是干预,更不是法院判案。所以我们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握分寸。要擅于从政治和全局考虑问题,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监督不在于单纯的批评揭露,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政治噪音,只能帮忙,不能添乱。要通过舆论监督,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协助处理好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矛盾。甚至一些激烈、尖锐的矛盾,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监督的形式不能仅限于简单的批评揭露,更不能只粗鲁地曝光去平愤解气。
总之,舆论监督就象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起正作用;运用不当、失误,就容易起到负效应。我们要根据大局发展的形势需要着眼,要从社会影响考虑,从宏观上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原则。
(责任编辑 石 银)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媒体工作者在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经济利益、政治立场、价值观念、思想方法不同,人们对社会上有争议的问题的看法自然不同,也就会表现出不同政治倾向的舆论导向。舆论在反映现实、表达意向、引导公众的过程中存在着现实偏差,即新闻事实反映客观的偏差;舆论在形成过程中的偏差;受众在接受舆论引导时心理上的偏差。为扩大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有效实施社会控制和管理,现实生活中应努力消除这种偏差。所以,媒体的这种传播信息、弘扬正气、抨击时弊、服务社会等功能就至关重要。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社会的一种重要监督形式,它是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社会事态中的各种偏差行为进行披露、建议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媒介的—项基本功能。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新闻传播来达到监督的目的。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的重要补充,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根敏感神经。正确的舆论监督能产生积极引导、启迪和警示作用。那么,如何认识舆论监督,怎样实施舆论监督。又怎样发挥好舆论监督的职能作用,则是摆在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的导向性是客观存在的。当今社会,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引导得好,可以统一思想,对人民的事业起促进作用;引导不当,就可能激化矛盾,给事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所在和永恒的主题。那么,如何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呢?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就应该认真学习,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统领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因此,我们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关键所在。在坚持党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的来源是实践,真实应该是新闻的前提。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实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擅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要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推动实际工作,引导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
二、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作用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治社会应当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而这种过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法行政的实现程度。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关系最密切,因而也是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行政机关在社会生活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制度缺陷”和“制度真空”问题日渐突现出来,各种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这迫切需要舆论监督的力量来弥补司法监督、立法监督及其他行政监督的不足。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公共权力正确使用、促进依法治国和遏制腐败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近年来,舆论监督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热点,它被看作是增强媒介权威的关键,揭露社会弊端的利器,正确决策的先导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动力。
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对象包括所有关系社会运行的社会成员和机构。政府权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能保障整个社会有序、健康的运行。
(一)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性
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公众通过新闻机构依法对公共机关进行监督、督促,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途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既是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正确舆论监督能够揭露尖锐社会问题,有效刹住歪风邪气。
(二)舆论监督的启迪警示作用
我们是舆论监督者,不是法官。舆论监督的手段是揭露、批评、曝光,而目的在于引导、启迪和警示。舆论监督是参与,不是干预,更不是法院判案。所以我们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握分寸。要擅于从政治和全局考虑问题,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监督不在于单纯的批评揭露,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政治噪音,只能帮忙,不能添乱。要通过舆论监督,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协助处理好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矛盾。甚至一些激烈、尖锐的矛盾,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监督的形式不能仅限于简单的批评揭露,更不能只粗鲁地曝光去平愤解气。
总之,舆论监督就象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起正作用;运用不当、失误,就容易起到负效应。我们要根据大局发展的形势需要着眼,要从社会影响考虑,从宏观上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原则。
(责任编辑 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