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权与东亚“领土问题”虚实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k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森阳一,1953年出生于东京,现为东京大学教授,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家、社会活动家。他着力于从语言分析角度批判日本的保守化倾向和历史认识问题。近10年来,小森几乎每年都来华讲演,他在中国的活动,加深了中国知识界对日本政治、日本社会的理解,对松动对日本图示化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小森的言行也提醒人们:狭隘的民族主义既伤及他人,更伤及自己。因此,他的工作也不仅是对日本的民族主义的批判。其中译本著作有《天皇玉音放送》、《现代日本国语批判》、《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文学的形式与历史》。

安倍政权重复历史错误


  《南风窗》:安倍晋三为党首的自民党在2012年12月总选举中击败民主党,再次获得政权,并发表了许多令人不安的言论,特别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对“村山讲话”和“河野讲话”的态度十分暧昧。2013年8月15日,安倍晋三首相在日本政府主办的“战死者追悼会”的致词中,并没有提到1993年细川护熙内阁以来历代首相所言及的日本曾经在亚洲战争中的加害责任,也没有谈到不再发动战争的誓言。小森先生对此有什么评价?
  小森:在日本侵略战争中,曾把中国大陆作为战场危害其人民,在朝鲜半岛进行殖民地统治、强制劳动、动员其女性作为日本军的性奴隶。对于这些邻国,村山首相重新声明日本国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近20年来所形成的东亚“共同性”。但这一“共同性”被第二次安倍晋三内阁践踏、破坏,使其成为废纸一张,我对此极其愤怒并表示强烈抗议。
  《南风窗》:但是安倍政权还是在2012年的总选举中胜出,这难道不是日本国民的选择吗?至少,其他国家和民众会这么认识日本当下的政局吧?
  小森:第二次安倍政权所率领的自由民主党,虽说比2009年被民主党夺取政权时的总选举减少了219万票,但仍取得了294个议会席位(现在是295个)大获全胜。造成这一结果的最大原因是,选民在民主党身上寄托的通过“政权交替”实现政治改革的希望破灭,因此有投票权者没有去投票。但是,请不要认为安倍政权的一个个政治决策是日本国民的总体意愿的体现。在战后日本史上,这次是投票率最低的一次。这也是小选举区制度(一个选区产生一名代表)和比例代表区选举制这种现行的日本选举制度自身导致的不合理的选举结果。自民党所获得的票数,就全部有投票权者的比率而言,选举区不过占24%,比例选举区也只占15%。一两成人的意向决定了全部的选举结果,这是现在的日本政治制度的实际情况。
  《南风窗》:第二次安倍政权在2013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也大获全胜。执政党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获得压倒性多数席位。这意味着第二次安倍晋三政权继佐藤荣作政权和小泉纯一郎政权之后成为长期政权这一状况确定下来。正是这一状况才使亚洲邻国对日本政治的右翼化走向表示担忧,这种格局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森:自由民主党是在1955年结党组成,从那时开始就是执政党。在过去的37年中,很多第二代或第三代世袭议员成长起来。追溯他们的父辈或祖父辈的话,战争责任问题就必然浮出水面。其中的典型就是安倍晋三,他的外祖父是A级战犯嫌疑人岸信介。岸信介在出任总理大臣的时候,改订了日美安保条约;对其行为的抗议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对如此身世的世袭议员们来说,“从军慰安妇”问题是和他们自身作为政治家的姿态紧密相关的问题。
  由于1989年“柏林墙”倒塌,在欧洲终止了“东西冷战体制”时,亚洲也打出了南北“冷战体制”的终止符,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91年同时加入了联合国。大韩民国在1965年缔结《日韩基本条约》之时,也签订了“关于财产和索赔权的解决与关于日韩经济合作的协定”。其中的第一条提出,日本向韩国提供价值3亿美元的日本物品和无偿劳务,来换取第二条中两国的索赔权等“完全且最终解决”。也就是说,是在没有对殖民地统治的谢罪,也没有对因日本的战争而卷入的死伤者给予赔偿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但是,因为朝鲜与日本没有正常的邦交关系,是以对大日本帝国发动的殖民地统治与强征随军、对全面战争动员责任有权提出索赔要求的联合国成员登场了。
  自民党跌落为在野党的1993年总选举中,作为三代世袭政治家的新议员安倍晋三登上政坛。对本来就要对战争责任加以全面修正的世袭议员来说,日本军性奴隶问题,是其父辈、祖父辈的战争责任问题,也是他们自身作为政治家的根本问题。这些世袭议员会认为是“从军慰安妇”问题致使当年自民党从执政党跌落为在野党的,于是试图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使世袭政治家自己得以正当化。
  《南风窗》:如此看来,安倍代表的政权对“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态度有其历史根源和内在逻辑,请小森先生再具体谈论一下吧。
  小森:1996年8月15日村山富市谈话初次承认日本的“殖民地统治与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这一历史事实,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即表明谢罪的态度。村山谈话,在1998年被写入《日韩共同宣言》,得到日韩两国政府的承认;此后又被载入2002年的《日朝平壤宣言》,获得日朝两国政府承认。这说明“村山谈话”是得到国际认可的政府宣言。
  因此试图否认“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第二次安倍晋三政权,与第一次安倍政权时代一样,都在践踏1990年代以至2000年代近20年来形成的历史共识,应被视为以极为深刻的形式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这位叫做安倍晋三的政治家与其身边人的所作所为,是前所未有地利用政治力量来美化大日本帝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之正当化、合法化的举措。对外由石原慎太郎煽动发起与中国的领土问题冲突,对内由桥下彻提起“从军慰安妇”问题但造成了支持者的背离,这些历史认识问题一方面引起与中、韩关系的高度紧张,另一方面也借此强调强化日美安保条约—根据内阁解释来看,自卫队将会变质为能够与美军联合进行军事行动的军队。   而且,安倍的自民党,与石原、桥下组合的“日本维新会”以及“大家的党”(或“众人之党”)合作,在参众两院获得了2/3以上的席位,把明文改宪写入日程。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必须掩盖日中韩三国的关系(或者说“领土问题”)的本质。

东亚问题的解决之道


  《南风窗》:面对东亚地区这种纠缠着复杂历史问题和当下纷纭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问题,小森先生认为有什么解决之道吗?
  小森:2013年7月7日是中国与日本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战争以来的第76年。这天,“追求和平之海—东亚与领土问题国际研讨会”在东京召开,来自中日韩的150名研究者出席。与会者提出,地球上所有的空间都是人们“共同”的“生活领域”,都有成为“共有生活空间”的可能性。通过知识分子的言论消除大众传媒的过度的民族主义,这样的统一战线在日中韩出现了。希望大众媒体能多重视这类言论。
  《南风窗》:这个很有启发性,请具体介绍一下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吧。
  小森:我认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如下观点:第一,“领土”问题发生在“主权”国家间。就具体的个人而言,只有在将自身定位为“主权”国家的“国民”时,才成为“领土”问题的当事人。
  第二,将帝国主义战争与殖民地支配的关系明确化,在现下的亚洲对一个一个的问题进行再定义。我认为在实践上提出的问题是,所谓“领土问题”已经由媒体煽动而形成,我们该如何抑制东亚的领土民族主义,能够从根源上将其切断吗?
  第三,面对所有事件,都要在熟谙美国的东亚战略和日美安保体制后进行理解,这点非常重要。第二届安倍晋三政权在今年,刻意将4月28日作为 “主权恢复日”大肆庆贺,我们有必要对此认真思考。安倍政权认为这天是1951年9月8日签署《旧金山和约》生效之日,因而将它定为“主权恢复之日”进行庆祝。然而,就在同一天,吉田茂首相被带往旧金山郊外的美军基地,签署了旧日美安保条约。4月28日庆典的背后目的就在于掩盖这个事实。之所以称为“旧日美安保条约”则是因为现行日美安保条约是在安倍晋三外祖父岸信介担任首相时改订的。
  第四,由民间的对话来促使国家和政府之间胶着态势发生变化的重要性。2012年8月10日,就日本100年前强制合并韩国对其进行殖民地统治,菅直人首相发表谈话指出:“在政治的、军事的支配背景下,当时的韩国人民因违背本意受到殖民统治,国家与文化被剥夺,民族自尊受到了严重伤害。对于殖民统治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痛苦,在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如此明确地对殖民地统治表示谢罪,在日本政府是首次。这一谈话的出炉处于重要的时机,这年的5月和7月发表的《“韩国合并”100年日韩知识人共同声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该声明包含了如下宣言:“到目前为止,两国的历史家已经清晰认识到,由日本发动的韩国合并,是日本长期侵略、多次占领、杀害王后、胁迫国王和政府重要官员,以及镇压朝鲜人民的抵抗的结果。”
  在此声明上签名的包括日韩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日方负责人三谷太一郎。日本历史学者的总体意愿改变了政府。我也希望各国的民众和知识分子在各自的国家中也能如上述人士那样促进现在政府的政策变化。

日本右翼势力的根源


  《南风窗》:在 2011年“3·11”大地震爆发的两个月后的5月24日,小森先生即来华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重要演讲,从分析井上厦先生的小说《吉里吉里人》入手,谈了日本社会内部对自然灾害的反思,特别从科学探索与自然环境、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等方面做了深入探索,特别提起为什么日本东北地区老发生类似灾难的问题。小森先生也在东京大学开设了“‘3·11’之后的日本文学”研讨课,从近代日本文学入手引导学生反思文学与灾难的问题。在知识界和思想界,这两年来出版了许多图书或专辑来讨论相关问题。那么日本社会的其他领域的人们对此有何举动和反思呢?
  小森:首先,确实在“3·11”地震之后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围绕对日本社会现状的深刻反省,或者说是不是可以就那样走下去,产生了很多议论,并且发生了一系列对自身的存在方式进行根本反省的社会运动,尤其是年轻的母亲们,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可以走到核辐射扩散的空气中去,这样的疑问很多。从福岛出来避难的人们分散在日本各地,如何安置?在各地如何接收福岛县的人们,并且如何重建崩坏了的自治体这些问题都出现了。但是,“3·11”之后的国民的反省、舆论,因钓鱼岛问题发生了变化。
  “3·11”之后的日本社会全体需要重新反省和重新出发。“3·11”之后日本有观点认为,这是和日本遭受原子弹爆炸后相同的第二次战败。石原慎太郎与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对决姿态,引发了人们的民族情绪,刹住了全民性的反省,使大家完全忘却了这些观点。这可以和石原慎太郎认为“3·11”是天罚这样的说法联系起来。所以说,以石原慎太郎为中心,通过在周边国家制造假想敌的方法集结起来的一股势力,和对日本至今为止的存在方式必须进行反省的观点产生了矛盾。因为石原慎太郎的观点,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领土问题上。2012年下半年的时候变成了那样。这样的趋势和自民党2012年选举大胜遥相呼应。在“领土民族主义”得到强化、与周边中、韩敌对关系加强的过程中,在2012年的4月27日,自民党的修改宪法草案出炉,第二天的4月28日就是今年安倍晋三想要庆祝旧金山讲和条约和旧日美安保条约生效同一天。这是他们前一年就准备好的。
  《南风窗》:由于石原慎太郎发言的影响,想要使日本的全体国民反省的一股势力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些右翼势力的根源是在经济界还是原子能发电领域呢?
  小森:与其说经济界,不如说在原子能发电领域。民主党菅直人政权的时候,提出了废除原子能发电的主张,最初的民主党鸠山政权因为在安保问题上没有听从美国,所以日美安保条约利益集团推翻了鸠山政权。接下来的菅直人政权又被利益集团和原子能发电势力所推翻。这两个人是志同道合的人,日美安保条约体制和日美原子能条约体制是联动的,这两个因素发生作用,推翻菅直人政权和鸠山政权。之后的野田佳彦政权则言听计从,背叛了选民,选民对民主党政权大为失望,就产生了第二次安倍政权。2012年的选举,石原慎太郎创造了动员右翼势力的契机。使安倍政权和石原慎太郎、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联合起来的最大要素是正当化过去的侵略战争、颠倒历史认识这一动机。安倍之所以在2012年成为自民党总裁,是因为围绕历史教科书选用问题,相当程度上采用了右翼的教科书。这样一个运动受到了奖赏,是有意图做的。所以,“不再反省”在政界的中心是很大程度上存在的;所以,反复否定村山谈话、河野谈话。1993年以来的日本右翼草根运动并不是在上层发起,而是从底层开始进行运动,触发人们的感情,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掌握政权。
其他文献
司马光生活的时代去五代之乱不远,唐末藩镇割据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对他刺激尤深,所以《资治通鉴》从春秋“尊王抑诸侯”的议论开篇,这当然是很不错的。遭逢天下大乱之后,对于“稳定比动乱好、统一比分裂好”这番简单的道理,司马光是懂得的。  但是,他却由此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国家选拔人才,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那么与其用能人,不如用“愚人”,与其用强人,不如用“弱人”。也就是说,与其用能办事的刚健
8月15日,中国北海舰队的7艘舰艇驶离青岛港,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5(Ⅱ)军事演习。尽管本次军演的日程年初即已商定,但由于前一天“安倍谈话”不合时宜地宣扬了1905年日本打败沙俄之于亚洲历史的正面影响,北京首度联袂派遣水面舰艇、两栖战部队和固定翼战机赴日本海海空域参与联合军演一事,就更具象征意义。在中日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接触”常态化的背景下,这也是对5月中国新国防白皮书中“
从来没有一样东西,漂洋过海来到遥远的中国时,能够引起那样多中国人的不安。在佛教从天竺传到汉土时没有,在红发绿眼的商人遍布大唐时没有,在马可·波罗向忽必烈讲述地中海世界风貌时亦不曾有。  倒是距离我们一两百年之前,那个小小的黑色盒子,老外们称为“照相机”的东西,成功让千年来见多识广的中国人不安了。在摄影刚进入满清土地时,国人认为那是妖术,认为那个镜头会夺人魂魄。在很久以后,他们才终于接受这个古怪的玩
核心提示: 龙城街道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区,是龙岗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和深圳东部政治、文化、商业中心。辖区总面积75.45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63个居民小组,实际管理人口约54万,其中户籍人口12.29万,常驻人口28.99万,非户籍人口16.70万。夜色斑斓水晶宫  2011年深圳集全市之力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龙岗作为大运会的主战场成为世界瞩目中心,实现了跨越式的华丽嬗变。
希腊神话里,有个充满智慧的古老故事,那就是“潘多拉盒子”。  这个故事是说,人类的创造之神普罗米修斯盗取了天火给人间,天神宙斯非常生气,就叫锻造之神赫菲斯托斯用黏土做了一个美女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当妻子。埃庇米修斯是个后知后觉、没有主见的人,普罗米修斯知道宙斯不存好心,宙斯送来的东西,包括美女潘多拉和随身带的那个盒子都不能要。但他的弟弟硬是不听劝告,接受了宙斯的礼物,甚至打开了潘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都取决于其人民在两个层面上的政治认同。其一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即“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其二是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对政治体制的拥护,而是从根本上认识到“国家的政治制度保护我的根本权利,因而代表了我的根本利益”。   显然,一个国家中人民的两个认同感越强烈,政治稳定性就越高。在这样的国家里,尽管可以有经济低迷、高失业率、高犯罪率
冷战结束,一方面是全球一体化,另一方面是文明的冲突,即使在一体化过程中,也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博弈和碰撞。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反应,也作为一种身份认同,在中国民间横空出世,一反80年代流行的普世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既反美,也反日,但两者情况很不相同。  从80年代末的经济制裁到银河号事件,到1993年申奥失败,到历次台海危机,乃至炸馆、撞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
在原来大家各自耕种土地的时候,大家所处的是“现实状态”,土地的权利依据人为建构的法律和政策,但当土地撂荒,那就回到“自然状态”了,人为建构的法律和政策不再在村民心中适用,荒芜的土地变成了村里所有人“共有”的资源。  我去年在《南风窗》写过一篇文章《谁的占有具有道德资格?》,在这篇文章里,我讲到了家乡人民的一种“自然法精神”:如果有谁把土地给撂荒了,那他就自动丧失了拥有这块土地的道德资格,哪位去开荒
7月16日,就三一集团旗下罗尔斯公司(Ralls Corp)起诉奥巴马政府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做出一项罕见判决,认为奥巴马政府在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禁止该中资公司在美投资的风电场项目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剥夺了法律赋予其的正当程序权利。  巡回法院这一裁决,给备受关注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外资的程序,以及如何避免美国政府滥用权力阻止中国的投资,带来一些积极变化。三一难
现在,无论是工业用的机器手臂,或是实验室的机器手掌,都已经相当接近人类的灵活度,配合影像辨识技术和人工电脑的高速运算,可以比人类更精准地工作。但,唯独对碰触、温度,甚至空气流动(风)的感知能力,是目前机器人做不到的。让机器人有感知能力,这个在科幻电影中编剧想象出来的科技,在电子元件技术和生物科技的飞速进步下,已催生出可以分辨壓力大小和温度的超薄软性感测元件,也就是所谓的“电子皮肤”(elec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