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生学术研究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是根据目前学术研究现状编制,问卷共34题,涉及被调查者对高校管理方式和体制的评价以及自身研究方向、研究动机、参加研究活动的频率、获取研究前沿信息方式等内容。单项、多项选择题、开放式问题主客观结合,调查随机选取西安各地区、各层次的10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小组发放3000份并回收问卷,共回收10所高校研究生问卷2919份,回收率为97.3%。其中有效问卷分别为2742份。调查对象覆盖全面,所在学科有理学(16.6%)、文学(10.9%)、教育学(9.8%)、管理学(6.4%)。被调查研究生中男性1186人,女性1211人,主要运用了样本分析、描述分析、€%p2检验等分析手段为文章提供参考。
通过问卷分析针对研究生管理体制方面、学术研究方面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下表数据。(见表1、2)
(二)当前研究生管理中的学术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招生条件的放宽、入学门槛降低,研究生层次也随之多样化,同时由于年龄相差较大,导致彼此间交流沟通较少,因而对集体的依赖性较低,管理上难以形成合力,研究生管理也越来越复杂。通过调查表1对研究生管理分析发现的问题:一是,德育方面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淡化、缺乏就业指导。二是,教学方面辅导员配置不合理,导师数量相对不足;三是,在硬件方面部分高校的科研室、研讨室、读书阅览室严重不足,科研设备落后、欠缺。表2关于研究生学术研究方面的问题:学术研究氛围淡薄、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学术诚信缺失、学术论文造假、高价发表低质量论文等现象屡见不鲜。以上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导师制的发挥,也造成一师多带现象的出现影响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
因此本文从研究生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管理经验,针对我国研究生学术研究、管理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未来高校研究生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生管理过程的学术问题分析
(一)高校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1、管理制度僵化,缺乏灵活性
管理制度是体现一个组织管理工作规范性的必要条件,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力量投入,管理方法呆板、单一、模式化。高校中过于强调制度、刚性缺乏变通,部分高校规章细则过于复杂,办事程序繁琐。管理者一方面以照章办事为借口办事拖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以学校的规章为标杆,教条主义严重,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如:高校对于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方面的强制规定;同时,信息化办公由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高校硬件设施的欠缺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施行,影响了信息化办公的实行效果。
2、学术研究方面的制度缺失
高校中的学术研究制度不健全如:论文的开题报告管理、中期检查、答辩中的导师回馈制等都没有较为具体的规定。管理者关注较少、管理制度没有给与应有的保障和支持。如:科研基金的申请过程复杂、到款速度拖延等直接影响学术研究活动的及时开展;学校管理者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上帮助不大,没有及时、准确的提供前沿性的科研信息和最新动态影响了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申报;学术研究缺乏激励机制,学校对于国家、省课题及研究项目的后续科研支持方面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对于科研团队的运作方面缺少制度管理和资金支持等。
(二)高校管理队伍方面的问题
管理队伍结构不够优化、比例失调,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依据管理实际,当前高校配置辅导员的比例仍然总体偏低,部分高校甚至达到1:350。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管理方面的工作量也大增,但相应的管理人员却没到位。高校领导对研究生管理轻视,殊不知,现在的研究生面对的就业、学业、婚姻等压力越来越大,更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引导。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工作中主观色彩严重,管理者中兼职的老师较多主观上降低了工作热情。与此同时,管理者中存在抛弃“服务学生”的理念,态度傲慢。
(三)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缺乏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新性
当今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金钱、权势的诱惑,研究生的价值观遭到挑战。同时,研究生群体也被半社会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实践活动中。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科研能力下降等已成为研究生自身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扩招,他们组成结构也变得复杂,有直接从本科考上的,也有从社会工作岗位进来的,有硕士研究生,也有博士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更强,看待和考虑问题更为实际,独立意识较强,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研究生管理者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忽略了研究生群体发展的可能性及创新性,不善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术研究受到导师和学校需求的限制,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2、研究生思想教育不足,学术科研能力不强
一方面,研究生期间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强调专业理论的学习,重心放到学术研究上而忽视了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正确引导。同时,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是无从体现,这也成为我国高校人才流失和学术造假现象严重的原因。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意识日益减弱,社会活动、就业实习等分散了学习、科研精力;高校在研究生的学术管理方面漏洞百出,在学术研究的资金、制度、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缺失。学术研讨氛围淡薄,高校的名人名家讲座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激发研究生学术研究兴趣和创新力的作用,而针对高校组织的学术论坛等研究平台,研究生参与度低没有热情导致收效甚微。
三、实现高校创新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学术研究保障制度
高校,一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帮助研究生实现自身价值。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个人的需要,不能僵化理解规定和制度,应尊重研究生的共性与个性差异。同时,健全创业机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来指导研究生的未来发展,最终整体提升研究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建立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体制是提高研究生管理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以定性、定量考核分析的规范,进一步完善学术研究制度,明确相关的细则如:研究经费的申报资格、学术研讨成果的奖励规定、学术研究的法律保护等。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导师的职责充分发挥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二)加强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队伍结构
高校管理者是研究生管理的中坚力量,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是事关高校研究生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高校应从源头做起,逐步完善用人制度,建立完善的“选、用、育、留”的用人机制。以品德高尚、服务热情、善于交流、专业化办公为招聘准则;完善上岗前的培训制度,为管理者提供专业、详细、规范的培训;在管理工作中,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对于管理水平差、服务态度差的管理人员给予处罚,对于表现积极、热情、工作成绩显著的管理者给予应有的奖励。倡导建立“微笑服务、热情接待”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为高校的研究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管理队伍人数,使人员调动更科学合理以达到优化管理队伍结构的目的。
(三)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新型
在研究生中开展一系列的科研、学术活动,高校定期举办活跃学术气氛的各种学术讲座、论文展、思路展等;研究生在进行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和学术汇报。学校研究生管理者制作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优秀学术论文集,并应定期举办交流会进一步拓宽研究生的科技知识视野。研究生部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有发明创造的同学,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部应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推荐到国外学习,以此了解和学习国外的一些优秀科技成果和培养经验。
四、结语
在知识创造未来的社会里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创新性人才的主渠道及中坚力量。为了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高校应在管理理念、体制、模式等问题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转变现有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并逐步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相信在未来的研究生管理中,高校将会实现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作者简介:郑晓花,1987.3-,女,河北省邯郸市,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1级,专业:行政管理,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一)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是根据目前学术研究现状编制,问卷共34题,涉及被调查者对高校管理方式和体制的评价以及自身研究方向、研究动机、参加研究活动的频率、获取研究前沿信息方式等内容。单项、多项选择题、开放式问题主客观结合,调查随机选取西安各地区、各层次的10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小组发放3000份并回收问卷,共回收10所高校研究生问卷2919份,回收率为97.3%。其中有效问卷分别为2742份。调查对象覆盖全面,所在学科有理学(16.6%)、文学(10.9%)、教育学(9.8%)、管理学(6.4%)。被调查研究生中男性1186人,女性1211人,主要运用了样本分析、描述分析、€%p2检验等分析手段为文章提供参考。
通过问卷分析针对研究生管理体制方面、学术研究方面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下表数据。(见表1、2)
(二)当前研究生管理中的学术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招生条件的放宽、入学门槛降低,研究生层次也随之多样化,同时由于年龄相差较大,导致彼此间交流沟通较少,因而对集体的依赖性较低,管理上难以形成合力,研究生管理也越来越复杂。通过调查表1对研究生管理分析发现的问题:一是,德育方面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淡化、缺乏就业指导。二是,教学方面辅导员配置不合理,导师数量相对不足;三是,在硬件方面部分高校的科研室、研讨室、读书阅览室严重不足,科研设备落后、欠缺。表2关于研究生学术研究方面的问题:学术研究氛围淡薄、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学术诚信缺失、学术论文造假、高价发表低质量论文等现象屡见不鲜。以上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导师制的发挥,也造成一师多带现象的出现影响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
因此本文从研究生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管理经验,针对我国研究生学术研究、管理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未来高校研究生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生管理过程的学术问题分析
(一)高校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1、管理制度僵化,缺乏灵活性
管理制度是体现一个组织管理工作规范性的必要条件,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力量投入,管理方法呆板、单一、模式化。高校中过于强调制度、刚性缺乏变通,部分高校规章细则过于复杂,办事程序繁琐。管理者一方面以照章办事为借口办事拖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以学校的规章为标杆,教条主义严重,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如:高校对于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方面的强制规定;同时,信息化办公由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高校硬件设施的欠缺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施行,影响了信息化办公的实行效果。
2、学术研究方面的制度缺失
高校中的学术研究制度不健全如:论文的开题报告管理、中期检查、答辩中的导师回馈制等都没有较为具体的规定。管理者关注较少、管理制度没有给与应有的保障和支持。如:科研基金的申请过程复杂、到款速度拖延等直接影响学术研究活动的及时开展;学校管理者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上帮助不大,没有及时、准确的提供前沿性的科研信息和最新动态影响了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申报;学术研究缺乏激励机制,学校对于国家、省课题及研究项目的后续科研支持方面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对于科研团队的运作方面缺少制度管理和资金支持等。
(二)高校管理队伍方面的问题
管理队伍结构不够优化、比例失调,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依据管理实际,当前高校配置辅导员的比例仍然总体偏低,部分高校甚至达到1:350。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管理方面的工作量也大增,但相应的管理人员却没到位。高校领导对研究生管理轻视,殊不知,现在的研究生面对的就业、学业、婚姻等压力越来越大,更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引导。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工作中主观色彩严重,管理者中兼职的老师较多主观上降低了工作热情。与此同时,管理者中存在抛弃“服务学生”的理念,态度傲慢。
(三)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缺乏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新性
当今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金钱、权势的诱惑,研究生的价值观遭到挑战。同时,研究生群体也被半社会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实践活动中。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科研能力下降等已成为研究生自身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扩招,他们组成结构也变得复杂,有直接从本科考上的,也有从社会工作岗位进来的,有硕士研究生,也有博士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更强,看待和考虑问题更为实际,独立意识较强,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研究生管理者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忽略了研究生群体发展的可能性及创新性,不善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术研究受到导师和学校需求的限制,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2、研究生思想教育不足,学术科研能力不强
一方面,研究生期间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强调专业理论的学习,重心放到学术研究上而忽视了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正确引导。同时,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是无从体现,这也成为我国高校人才流失和学术造假现象严重的原因。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意识日益减弱,社会活动、就业实习等分散了学习、科研精力;高校在研究生的学术管理方面漏洞百出,在学术研究的资金、制度、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缺失。学术研讨氛围淡薄,高校的名人名家讲座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激发研究生学术研究兴趣和创新力的作用,而针对高校组织的学术论坛等研究平台,研究生参与度低没有热情导致收效甚微。
三、实现高校创新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学术研究保障制度
高校,一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帮助研究生实现自身价值。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个人的需要,不能僵化理解规定和制度,应尊重研究生的共性与个性差异。同时,健全创业机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来指导研究生的未来发展,最终整体提升研究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建立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体制是提高研究生管理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以定性、定量考核分析的规范,进一步完善学术研究制度,明确相关的细则如:研究经费的申报资格、学术研讨成果的奖励规定、学术研究的法律保护等。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导师的职责充分发挥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二)加强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队伍结构
高校管理者是研究生管理的中坚力量,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是事关高校研究生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高校应从源头做起,逐步完善用人制度,建立完善的“选、用、育、留”的用人机制。以品德高尚、服务热情、善于交流、专业化办公为招聘准则;完善上岗前的培训制度,为管理者提供专业、详细、规范的培训;在管理工作中,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对于管理水平差、服务态度差的管理人员给予处罚,对于表现积极、热情、工作成绩显著的管理者给予应有的奖励。倡导建立“微笑服务、热情接待”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为高校的研究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管理队伍人数,使人员调动更科学合理以达到优化管理队伍结构的目的。
(三)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新型
在研究生中开展一系列的科研、学术活动,高校定期举办活跃学术气氛的各种学术讲座、论文展、思路展等;研究生在进行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和学术汇报。学校研究生管理者制作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优秀学术论文集,并应定期举办交流会进一步拓宽研究生的科技知识视野。研究生部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有发明创造的同学,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部应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推荐到国外学习,以此了解和学习国外的一些优秀科技成果和培养经验。
四、结语
在知识创造未来的社会里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创新性人才的主渠道及中坚力量。为了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高校应在管理理念、体制、模式等问题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转变现有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并逐步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相信在未来的研究生管理中,高校将会实现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作者简介:郑晓花,1987.3-,女,河北省邯郸市,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1级,专业:行政管理,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