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政教育工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針对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认识,从教学自身角度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64-01
  一、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有较强的独立性,但自身控制能力差。高职院学生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其专业技能为主,由于其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与社会接触较早,相对于一些高中生来说较为成熟,自身独立性较强。在刚步入学校之后,各种新鲜事物和新的生活环境,外界的各种诱惑与其自身个性的成熟与发展的矛盾愈渐突显出来。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这些学生为了表现自身强烈的存在感,往往会不顾一切,甚至以对抗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对学习不感兴趣,知识基础差强人意。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主要的对象是一些文化课成绩较低的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还有一部分初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课水平较低,心理素质较差,对挫折打击的承受力较弱。尤其经常会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看到同学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比自己优秀,进入到名牌大学学习,心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自卑感,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灰暗的,甚至有些学生自暴自弃。特别面对当前社会一些企业单位盲目注重高学历而忽视个人的实践综合能力,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给这些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阴影,给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习动力不足,对自身专业认识模糊。高等职业院校目前专业设置相对较多,一些专业交叉性较为明显,使得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专业方向把握不明确。导致其对于自身专业缺乏信心,对其就业前景不看好,担心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缺乏学习动力。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做好准备,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真正有所改变。
  二、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性的剖析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应举措和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前者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团组织,辅导员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日常思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后者以教师为主导,教学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影响教学主体—学生,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枯燥的、理论性较强的思政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道德情感、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认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但当前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目标不明确,知识体系不完善,教学基本功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与学生产生相应的共鸣,长久以来,使学生对思政课教学产生抵触的心理。将其只作为自己在校获得学分的工具,而并不会积极主动学习思政课的相关内容,产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考试,通过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这种错误的心态。
  (二)解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困难的有效方法。
  1.根据院校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创新改革,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将平时上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起来,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和本系统的实际”。[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与行动相一致,与本学校与地方区域特色相结合的文化形式,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另外高职的思想政治教学应从强化学生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强思想的指导性。使“学”与“用”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和实际就业的能力。
  2.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实校园文化的底蕴,形成以校园文化为核心具有时代和地域发展特色的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授课方式,紧密联系时代发展主题,实施进行创新性课程内容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性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尊重学生,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人需要以及相应的情感状态。学生应该学会像马斯洛所说的“倾听自我的呼声”,通过学习产生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2]在师生平等原则基础上,开展交流积极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激励和支持,在真诚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对多学科的内容,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按照不同学科的解析内涵对学生人格培养的知识体系进行统合,从个体心理、社会角色、政治导向以及道德范畴等方面进行课程设置。[3]结合当下形势与政策、“两课”教学、法律基础等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其内化成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4]通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人格的力量,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相关内容纳入到教育当中,共同承担相应工作。实际教育中,可以进行语言上的暗示教育,转变批判式、直接语言说理,而要采用委婉的的间接暗示,通过“言它”让学生进行联想、类比,进而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客观认识,这样能够避免直接教育带来的抵触情绪。[5]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烘托气氛,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相应的主题活动和实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基础性的引导作用。而这项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那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有实质性的突破,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人民出版社,2001
  [2]袁镇国 教育新理念 [M] 北京:教育学出版社,2002
  [3]崔华前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J] 高校理论战线,2008(12)
  [4]杨鹤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J] 才智,2009(02)
  [5]郑永廷,张澎军等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作为组成校园多元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念,提高学生体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对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三方面对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础从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宣传力度两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
期刊
交通肇事后逃逸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但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一概念,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共识.本文立足于立法、司法等视角,通过分析将交通肇事后逃逸界定为行为人明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绩效管理运用于招聘、人员调配、奖金分配、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本文在明确里伍铜矿中层管理人
十九大以来,我国对社会的主要矛盾判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它的变化发展反映了现实条件的变化,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认识这些依据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返聘退休人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经济现象.退休人员具备专业技能扎实和经验丰富的优势,几乎每个领域的企业都对退休人员特别青睐,这也是很多退休人员依旧活跃在工
日立集团是日本的百年老店。在此之前,我对它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小时候家里的日立牌电视机上。电视购于20个世纪80年代末,我记得电视被雷电击过一次,但修好后依旧正常使用,可见其质量之好。事实上,长期以来,家电只占日立很少的市场份额。2009年,日立深陷巨额亏损泥潭,为化解危机,家电产业直接被剥离出去了。佝偻龙钟的99岁  2009年,有媒体用这样的标题报道它:“99岁的日立公司显得佝偻龙钟”。日立随着业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强调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
期刊
化学和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 研究生命活动的生物化学就是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起来的, 它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人体各组织的组成、亚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变化等生命活动[1]。医用化学是高等院校影像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十分重要,它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一、学时少,内容多,教师在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课程设计、教材选择、教学模式、考核体系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分析,希望能为该门课程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63-01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事物、营养、人体健康三者关系的学科,与现代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干部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用效果,也是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干部队伍建设决策和干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