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溫家宝总理在北京二十五中考察讲话时就指出了现代教育的现状:“从国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时间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识教育和应试的教育方法,而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应用新的课程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一、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的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即听、说、读、写,及至眼、手、耳、口。让学生充分的读,认真地想,无拘无束的说,心领神会地写,津津乐道地画,手舞足蹈地演。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我们可采用读、画、演、说、写的方式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科利亚“埋木匣”及两次“挖木匣”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科利亚“埋木匣”,两次“挖木匣”的示意图;再接着让一个大个子同学和一个小个子同学扮演四年前和四年后的科利亚,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科利亚第一次走十步没有找到木匣而第二次走五步却挖到了木匣”再接着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这样,不管学生会以《科利亚的木匣》给我的启示为题,或以《两次挖木匣之启示》为题写读后感,相信他们在经过读、画、演、说的一系列环节之后,都会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和悟出文中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质疑,教师首先要从情入手,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有质疑的基础——敢问。哪怕问的离谱,也要认真对待;其次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有位老师在教《一夜工作》一文中,在大银幕上映出了周总理办公条件时,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问题:周总理夜里整理一叠又一叠文件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工作让秘书做不是更好吗?何必自己辛苦劳神?太不会使用权力和享受了?这些学生虽然提出问题有些偏见,但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孩子的心声,老师做更加巧妙地回答,更增加了孩子对周总理爱戴和敬佩。因此,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便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求异
有一篇文章写道:墙上,一只蚊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跌落了。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挫折,我只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难道我还不如这只虫子吗?第二个人注视着它,禁不住叹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看一看。唉,可悲的虫子!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该学的聪明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我是个有头脑的人,可不是虫子。”一只虫子,两个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需要自身的生活经历与语文积淀不同,阅读时的心理活动和阅读理解也不会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一个问题允许有不同答案,多个答案。如在学习《称象》,在课文结束前,可引导学生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虽好,但还有更好的,可以直接让人站在船上,直到船下沉到记号的地方,再称出人的重量。对呀,这岂不是更方便吗?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交往,拨动“情趣”的心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我在南京听一位名师上的《登山》一课,就是一堂平等、自主、信任、激励的阅读课。课一开始,这位老师就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他说:“同学们,我远道而来,今天第一次跟大家见面,你们想跟我说点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接近了。
课中,这位名师给予学生完全的自主,充分的信任,唤起学生的自信。“你们愿意怎么学习这篇课文,就怎样学”老师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的用朗读比赛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通过表演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当学生表演完毕后,这位名师又不动声色让学生进入自我评价的角色。“请你当回主持人,评价一下你们的刚才的表演。”学生又一次情绪高涨。“某某同学,我觉得你的神态把握的很好,因为这是一条危险小路,所以列宁他们过小路的时候心里一定很紧张,更得小心。”“某某同学,你走小路的时候步子迈得太大了。书上说‘碎小’的步子,我觉得你步子不是‘小’而是‘大’。”
正是由于民主,平等的气氛,学生们才能如此放松,如此积极活跃的参与学习活动,也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才能真实,自信的展现自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用新的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在快乐中接受老师传授知识,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爱学、乐学。
(安徽省阜阳市育新小学)
一、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的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即听、说、读、写,及至眼、手、耳、口。让学生充分的读,认真地想,无拘无束的说,心领神会地写,津津乐道地画,手舞足蹈地演。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我们可采用读、画、演、说、写的方式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科利亚“埋木匣”及两次“挖木匣”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科利亚“埋木匣”,两次“挖木匣”的示意图;再接着让一个大个子同学和一个小个子同学扮演四年前和四年后的科利亚,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科利亚第一次走十步没有找到木匣而第二次走五步却挖到了木匣”再接着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这样,不管学生会以《科利亚的木匣》给我的启示为题,或以《两次挖木匣之启示》为题写读后感,相信他们在经过读、画、演、说的一系列环节之后,都会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和悟出文中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质疑,教师首先要从情入手,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有质疑的基础——敢问。哪怕问的离谱,也要认真对待;其次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有位老师在教《一夜工作》一文中,在大银幕上映出了周总理办公条件时,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问题:周总理夜里整理一叠又一叠文件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工作让秘书做不是更好吗?何必自己辛苦劳神?太不会使用权力和享受了?这些学生虽然提出问题有些偏见,但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孩子的心声,老师做更加巧妙地回答,更增加了孩子对周总理爱戴和敬佩。因此,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便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求异
有一篇文章写道:墙上,一只蚊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跌落了。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挫折,我只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难道我还不如这只虫子吗?第二个人注视着它,禁不住叹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看一看。唉,可悲的虫子!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该学的聪明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我是个有头脑的人,可不是虫子。”一只虫子,两个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需要自身的生活经历与语文积淀不同,阅读时的心理活动和阅读理解也不会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一个问题允许有不同答案,多个答案。如在学习《称象》,在课文结束前,可引导学生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虽好,但还有更好的,可以直接让人站在船上,直到船下沉到记号的地方,再称出人的重量。对呀,这岂不是更方便吗?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交往,拨动“情趣”的心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我在南京听一位名师上的《登山》一课,就是一堂平等、自主、信任、激励的阅读课。课一开始,这位老师就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他说:“同学们,我远道而来,今天第一次跟大家见面,你们想跟我说点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接近了。
课中,这位名师给予学生完全的自主,充分的信任,唤起学生的自信。“你们愿意怎么学习这篇课文,就怎样学”老师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的用朗读比赛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通过表演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当学生表演完毕后,这位名师又不动声色让学生进入自我评价的角色。“请你当回主持人,评价一下你们的刚才的表演。”学生又一次情绪高涨。“某某同学,我觉得你的神态把握的很好,因为这是一条危险小路,所以列宁他们过小路的时候心里一定很紧张,更得小心。”“某某同学,你走小路的时候步子迈得太大了。书上说‘碎小’的步子,我觉得你步子不是‘小’而是‘大’。”
正是由于民主,平等的气氛,学生们才能如此放松,如此积极活跃的参与学习活动,也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才能真实,自信的展现自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用新的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在快乐中接受老师传授知识,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爱学、乐学。
(安徽省阜阳市育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