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的有声语言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当然作为播音员来讲更为重要,本文是对播音员语言的研究和解读。
  关键词:语言的基本含义;播音员的发声技巧;声音的色彩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32-02
  
  一、解读“语言和语音”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信息。是人类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过程,既信息的“编码—发送—传输—接收—解码”的过程。我国的语言主要以普通话为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普通话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汉语普通话播音员,播音語音应该是准确规范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和句都要通过语音来表达,语言的交际功能是由语音来体现的。语音念不准,一字一词之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语音是基础,因此,必须从语音练起。
  语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发音。发音只有在发音器官正常并正确的使用它们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清晰、准确。在由正确发音和正确播音的练习过程中,字词是练习的中心环节。每一个播音员都要把字词练习作为每日练声的重要内容。
  二、播音员的声音要求
  “播音”——众所周知是用嘴在说,是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这个创作活动的核心是“形之于声”,但是,作为创作活动来看,又是一个系统。因为它是以有声语言为核心的,所以这个系统包括语言动机、语言理解、语言发出、语言目的。那当然,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播音员的创作必须通过声音体现。声音是为表达内容来服务的。进行播音创作时,对所播内容有较深的理解感受是根本,但最终必须形之于声。
  播音时同样也要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要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理论知识、和练基本功的毅力。当然对播音员的声音要求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任何一种乐器都是由动力(气息)、振动体及共鸣器组成的,人类发音系统也不例外。在发音的三个环节中,气息控制是最重要的一环。对播音员播音时的呼吸方式的要求是,吸气时,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两肌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之气流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与两肋在这两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播音员在发声时的精神状态要做到——积极、松弛、集中。它的综合感觉是: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时应准确把握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播音员的再创造劳动,最终是体现在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上,它把文字这种视觉形态转化为有声音这种听觉形态,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有对文字形态的稿件的认识,还需要有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这种听觉形式的构思和传达,而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就为这构思和传达提供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即: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外部技巧。 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是有声语言的内部技巧,同样对于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时也非常重要。
  现在有很时髦的词——某人的声音很有“磁性”。磁性是什么?磁性就是吸引力,吸引力从何而来?那就是声音的共鸣。声音发出的喉原音很微弱,在经过共鸣后才可扩大、美化,形成不同的语音音色,形成不同的声音色彩。播音发声有自己的共鸣特点,即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播音对共鸣的要求:运用声道共鸣方式一要泛音适量;二要声束集中;三要字音清晰;四要声音自然。从丹田到硬腭之间形成一根厚实、明朗、通畅,气息稳定、均匀、自如的弹性声音柱。它的整体感觉是:有丹田气的支持经胸腔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挂”在硬腭前部,透出口外。经口咽出来的声束,沿上腭中线前行,向硬腭前部流动冲击,从而有声音“挂”在硬腭穹窿上的感觉,声音明朗、润泽,发时省力。共鸣是元音的形成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声音意义之外的声音色彩。恰当的使用共鸣,可以改善声音色彩,美化声音,使声音更富于表现力。
  三、声音的色彩性
  同样,磁性也就是魅力的另一种说法,那么魅力从何而来呢?当然来自声音的色彩。
  声音它是有颜色的,你相信吗?爱听广播是我从小的嗜好。广播听多了,便能听出声音的色彩来。幼稚的童声,犹如破土而出的嫩芽;清纯柔和的少女声,好似那湛蓝的天空;小伙子则不一样,像一把燃烧的火,当进入了成年,也就进入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声音世界,它们有高贵典雅、有纯洁如玉,还有苍劲有力,更有的深沉厚重……这些声音的颜色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用心去听,却能实实在在感觉到声音颜色的存在。
  正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又能实实在在感觉到它的存在,反而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广播是纯听觉的艺术,听到一种声音,便能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想象,是广播给听众审美享受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声音的色彩不但是天生固有的,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改变的,这使声音产生了一定的魅力。但这仅仅是声音色彩的一个外衣。外衣当然是需要的,但声音色彩真正魅力还是来自播者对作品内在感情的挖掘。
  声音和感情是密不可分的。声音色彩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声音色彩和感情色彩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人在心情愉快时声音是明朗的,而在抑郁不欢时声音就比较黯淡。如果没有这种对应关系 ,就不可能用声音传达情感信息,也就无从引起对方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在运用声音色彩进行表达时,却不能采用简单的办法,即见喜用喜声,见怒用怒声……这是因为,声音色彩只不过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如果失去了感情的运动变化这一声音色彩变化的内在依据,声音就失去了活力,成了空洞僵滞的东西。感情色彩变化无限丰富细致,可以说无一瞬间相同,没有两者完全相同的感情色彩,因而与它相适应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也必须是生动丰富的。因此要坚持从理解感受入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正确途径。
  有些人往往说:“这个人的声音弹性好”。“弹性”一词一般用以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的伸缩性、可变性。声音弹性是指声音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声音弹性的特点为可变性对比性层次性和复合形式。感情是运动的,声音是可变的,这两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声音的可变又要依靠气息自由、喉部放松、口齿灵活。运动着的感情是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先决条件。言语声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各发声器官协调动作而发出,只有发声器官的诸环节都能灵活控制、运用自如,声音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变化,气息自由、喉部放松、口齿灵活,这是声音变化的条件。有了这些条件,声音才可能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声音弹性的训练是不能脱离语言表达而独立进行的。一方面,声音弹性将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加强。另一方面,只有具备一定的声音条件才能谈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任何语言表达技巧都是通过吐字发音体现的。
  吐字是播音员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汉语中,字是意义与感情的载体。播音员必须通过吐字才能传情达意。“字正腔圆”是人们对播音员吐字的要求与衡量标准。说的具体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播音员吐字要颗粒饱满,色泽晶莹,轻快连贯,如珠如流;字字皆入于听众之耳,字字皆入于听众之心。
  在实际吐字过程中,口腔的各部分是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要求适当扩大口腔开度,以扩大舌的动程,使字音更为清晰、饱满。口腔的总状态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口盖提起如穹窿,唇舌灵活力集中。在吐字过程中舌与唇是不停滑动的。在打开牙关的前提下,舌的滑动幅度相对加大,舌的上挺力相对加强,唇也增加了收撮力,口腔这种“后开前有力”的状态,增大了字音的清晰度和圆润度。
  发一个很饱满的字应注意出字、立字、归音。出字即对字头的处理。字头是一字之头,对它的处理影响整个音节的质量。立字即对字腹的处理。对字腹的处理影响到字音的圆润、饱满。字是随着字腹拉开而在口腔中“立”起来的,因而称为“立字”。主要元音在一个音节中口腔开度最大,泛音共鸣最丰满,声音最响亮。我们要求“吐字如珠”,字腹的处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归音即对字尾的处理。字尾处于口腔由开到闭的阶段,肌肉由紧渐松的阶段,因此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到位弱收。
  四、结 语
  总的来说,播音员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可以归纳为五个字:拢、弹、滑、挂、流。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声音虽然是看不见的艺术,但有能力反映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同样给人以娱乐和审美享受,还给人以精神力量。我会在以后的日子当中用心去体会和学习有声语言的更深一层的意义,使这看不见的艺术同样放射出辉煌的色彩。
  
  参考文献:
  [1] 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3] 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4] 刘爱清,王锋.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相比于西方,典型人物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报道形式,本文立足典型人物报道策划,从典型人物单篇报道和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两个方面探讨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新形式。本文以2010年11月6日前主流媒体对房玫同志事迹的系列报道为例,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典型人物报道,用历史的、扬弃的和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另外,文章还从策划和组织新闻传播的角度,考察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问题。最终得出媒体同仁应从新闻策划
期刊
一、构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具体设想  既然我国存在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国际上有成熟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立法及司法实践,那么,在借鉴各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构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可作以下考虑。  (一)制度模式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在整个投资保险制度的框架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合格投资东道国的范围和代位求偿权实现的渠道,而且也间接影响着
期刊
摘 要:在中央台及各上星台的包围之下,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在本土化之外,还应注意些什么?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见解。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新闻;竞争  中图分类号:G21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86-02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异常,受众需求日渐多元,“新闻立台”仍是不少地方电视台的主流选择。面对中央台及各上星台、网络电视、手机新闻的挤压,不
期刊
摘 要:在这个媒介社会里,手机媒体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无论学者们将这一草根媒体定义为第五媒体,亦或媒体之王,都彰显了它巨大的传播威力。依据5W模式,我们描绘出手机媒体这一新媒体的传播模式,这一新兴媒体传播模式的转变带动了整个社会关系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手机媒体;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9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强、时效性高、海量信息、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在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公共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05-02 
期刊
摘 要:网络媒体下的新生力量“微博记者”在“微环境”下扮演着三个重要的角色:消息的把关人、信息的延伸器和舆论的引导者。本文以拥有50多万粉丝并被称为 “最有新闻性微博”的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的微博为例,从她为“金庸去世”辟谣、替草根民众转发寻人和求助信息、对“方舟子被打”事件的理性引导三个鲜活例子来分析“微博记者”“微形态”下的角色。  关键词:闾丘露薇;微博记者;角色    闾丘露薇,既是著名的凤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全球范围内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为对象,通过对主题域状况和作者属地分布等具体数据分析,概括出全球动漫产业近年来的研究动向和热点,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此领域的领先水平和未来前景,并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动漫产业;概况;技术革新;知识产权保护;营销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61-03     从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结合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切实办好科技期刊,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关键词:科技期刊;管理体制;质量;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13-0
期刊
摘 要:系列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可为观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来龙去脉,但区县级基层电视台在做深度报道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从确定选题、前期策划、转变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系列报道,使系列报道真正达到“形”、“质”结合,有“系”、又有“列”。  关键词:系列报道;前期策划;转变观念;“形”、“质”结合  中图分类号:G229.29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2011年春节,微博“打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微博客上再次激起滔滔民意。这是全民上下的一次通力合作,是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微博客独有特性与强大影响力的再次展现。本文拟通过分析微博“打拐”事件,从中得出微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由“小微博”窥探“大社会”。  关键词:微博“打拐”;“微博”现象;社会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