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味”这一概念被生动形象地提出,并且这一概念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契合。所以,许多语文教师纷纷将自己的教学重点转向如何在教学当中凸显出“语文味”,从而在向学生们传输“语文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语文味”展开了以下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味”
1引言
当学生品尝美味佳肴时会被其中诱人的味道所吸引,甚至会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同样在语文学习当中,语文也有其独特的味道,那便是“语文味”。“语文味”从理论性的角度来解释,那便是说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要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体现出来,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受到独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令整個语文课堂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够令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充满“语文味”呢?
2设境激趣,充分初读,入境“闻味”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常会令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进行课前预习,而在课堂之上只是重点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但是教师这种刚上课便将学生带入一个深层次的思考之中的做法会使得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并且激发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令学生能够在对文本进行初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味”。比如说,教师在教授《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首清新别致的歌曲,先从课堂形式的新颖性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伴随着音乐声,教师说一段情境导入语: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在教师的激情导入下,学生们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然后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解决课文当中生字词,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浓浓的“语文味”。
3诵读吟咏,感受语言,注重“读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强调的必要内容。学生们通过诵读能够感受到蕴含在文字当中的情感,并且还能够体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方法。其次,诵读吟咏还是小学生们需要学会的一种技巧,它要求学生要做到正确的断句、有效的抑扬、正确的感情投入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体验语文,“语文味”也是需要“读”出来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之中诵读吟咏,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诵读,如何在诵读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深意。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先令学生进行自读,在自读的过程中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经典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如文章中作者对老人言语描写的这几句话“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以及句子与句子之前的连贯性。当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诵读之后,会渐渐地形成语感,在以后的文章阅读中便会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直接快速地掌握语言的独特之美在何处。这样一来,“语文味”也会被学生“读”出来。
4揣摩咀嚼,品词析句,潜心“品味”
在文坛当中,每一份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所想所感。而学生们在赏析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出发便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并且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的作品,每一篇都是智慧的结晶、艺术的升华。这些优秀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每一份优秀作品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咀嚼,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品味赏析,令学生能够做到潜心品味教材中的“语文味”。比如说,《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中找出几个典型句子令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原文。如教师令学生分析“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这句话,然后询问学生们“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为什么会和平时不一样呢?”学生们经过对句子中“突然”“遗像”“大事”等词语的分析,得出了答案:海鸥意识到老人已经去世,所以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哀思。学生们分析的过程便是挖掘“语文味”的过程。其次,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学会用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来赏析作品。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产生写作的欲望,他们的语文水平也会提高。这样便实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5强化实践,留下语言,不忘“写味”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令学生提升个人技能,能够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当中,为社会造福。所以,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令学生对语言文字拥有强有力的感知力,令学生学会积极动脑思考。比如说,当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当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不是畏手畏脑,将教师的话奉为真理。其次,在语文教学当中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便是多写多练,做到熟能生巧。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写日记,将自己一天当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不仅将来会是学生美好的回忆,也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能力会逐渐增强。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举办古诗词朗读大赛或者演讲比赛,将学生的语文视野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令学生拥有更多发现语文魅力的机会。学生在生活当中体验“语文味”,才能够令“语文味”芳香永存。
6总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突显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个实践性的课题。如果教师能够令语文课堂真正散发更多的“语文味”,那么学生们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味”
1引言
当学生品尝美味佳肴时会被其中诱人的味道所吸引,甚至会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同样在语文学习当中,语文也有其独特的味道,那便是“语文味”。“语文味”从理论性的角度来解释,那便是说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要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体现出来,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受到独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令整個语文课堂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够令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充满“语文味”呢?
2设境激趣,充分初读,入境“闻味”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常会令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进行课前预习,而在课堂之上只是重点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但是教师这种刚上课便将学生带入一个深层次的思考之中的做法会使得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并且激发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令学生能够在对文本进行初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味”。比如说,教师在教授《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首清新别致的歌曲,先从课堂形式的新颖性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伴随着音乐声,教师说一段情境导入语: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在教师的激情导入下,学生们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然后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解决课文当中生字词,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浓浓的“语文味”。
3诵读吟咏,感受语言,注重“读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强调的必要内容。学生们通过诵读能够感受到蕴含在文字当中的情感,并且还能够体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方法。其次,诵读吟咏还是小学生们需要学会的一种技巧,它要求学生要做到正确的断句、有效的抑扬、正确的感情投入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体验语文,“语文味”也是需要“读”出来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之中诵读吟咏,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诵读,如何在诵读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深意。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先令学生进行自读,在自读的过程中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经典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如文章中作者对老人言语描写的这几句话“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以及句子与句子之前的连贯性。当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诵读之后,会渐渐地形成语感,在以后的文章阅读中便会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直接快速地掌握语言的独特之美在何处。这样一来,“语文味”也会被学生“读”出来。
4揣摩咀嚼,品词析句,潜心“品味”
在文坛当中,每一份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所想所感。而学生们在赏析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出发便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并且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的作品,每一篇都是智慧的结晶、艺术的升华。这些优秀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每一份优秀作品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咀嚼,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品味赏析,令学生能够做到潜心品味教材中的“语文味”。比如说,《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中找出几个典型句子令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原文。如教师令学生分析“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这句话,然后询问学生们“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为什么会和平时不一样呢?”学生们经过对句子中“突然”“遗像”“大事”等词语的分析,得出了答案:海鸥意识到老人已经去世,所以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哀思。学生们分析的过程便是挖掘“语文味”的过程。其次,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学会用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来赏析作品。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产生写作的欲望,他们的语文水平也会提高。这样便实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5强化实践,留下语言,不忘“写味”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令学生提升个人技能,能够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当中,为社会造福。所以,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令学生对语言文字拥有强有力的感知力,令学生学会积极动脑思考。比如说,当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当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不是畏手畏脑,将教师的话奉为真理。其次,在语文教学当中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便是多写多练,做到熟能生巧。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写日记,将自己一天当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不仅将来会是学生美好的回忆,也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能力会逐渐增强。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举办古诗词朗读大赛或者演讲比赛,将学生的语文视野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令学生拥有更多发现语文魅力的机会。学生在生活当中体验“语文味”,才能够令“语文味”芳香永存。
6总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突显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个实践性的课题。如果教师能够令语文课堂真正散发更多的“语文味”,那么学生们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