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经提出多年,教育工作者无一不晓,口头上说起来全都头头是道,但是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在教学一线能够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心中时刻都装着学生,将学生真正放到主体地位,将自己放在主导地位的确实不多。因为教师们在不知不觉中都想多讲一些;看到学生的错误时就要大施批评,再重复强调,大讲特讲;当学生已经懂了,教师还要凭经验再进一步强调不要在哪里出错;当学生开始做题之前还要提醒强调某道题经常考试,在做题时要注意如何思考,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反正是教师对学生不放心,教师自己的经验很丰富,如果不讲就对不起学生(其实是认为对不起自己),生怕学生把题做错了。正因为教师们的自以为是,害的学生们不能自主学习,不爱动脑筋,不敢暴漏问题,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后续发展能力退化,考试依然不会。而教师们则可以高高在上地耀武扬威,指着学生说:“你看看你们,这道题都讲了多少遍了,你们还是不会,每天来学都干什么了,都在想什么?难道是猪脑吗?”疏不知真是老师你的无数次的讲解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据了学生大脑的思考空间,培养了学生不动脑筋爱抄袭的习惯,纵然你讲多少遍,他没有思考还是不会。因为数学是思维科学,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建立的模型再运用于生活,没有思考的数学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呼吁老师们要从自己做起,还原课堂本色,让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学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我们的角色改为主持人的角色,发挥好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成为课堂的主宰。
一、充分备课,理清思路,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想着本节课我打算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让学生高效紧张地学。那么,教师该怎么做呢?
第一,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要认真设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偏,不随意拔高或降低),表述简明、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要设定好自学指导,内容、方式、时间、要求都要恰当,有利于学生学得好。
第二,教师要理清思路,根据新授课、复习课、评卷课等不同类型预设好教学环节,是“先学后教”,还是“先考后教”?认真计算时间,安排好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紧张地参与其中。
第三,教师要精选试题,能够紧扣教材,分层分类,同类题目的备选题量要足,以便教学时能够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马上再拿出类似的题让学生马上再进行联系。
第四,要备好过渡语和引导语。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选课前导入语,紧扣课题。上课开始后,教师要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板书课题并导入新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向下一个环节转入时要备好过渡语,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下一环节,开始紧张竞赛。在教师点拨阶段,教师要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设定好引导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点回答,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总之,教师的语言是课堂调节剂,通过教师的抑扬顿挫,配合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使学生激情饱满、全力以赴的进行课堂竞赛,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教师要设定好归纳总结的知识点,设定好板书板块,多媒体和黑板配合使用,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让学生板书规范。
第六,要定好小组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竞赛机制,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二、做好统计,搞好二次备课,使课堂有序扎实进行
在教学时,若教师要按照预设的引导语和教学环节进行授课,时间一到就进行下一环节,直到下课时教师很圆满地完成了设定的教学任务,那么本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课堂是活生生的人的课堂,中间会有千变万化的问题出现,若教师一味地只顾自己的表演,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说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课堂的任务就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若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学生基本都能紧张有序地完成,学生学得好,那才是一节完美的课。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时间观念。每个环节教师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用好引导语,用好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竞争学习,不可无限的延长时间。教师要用眼光监视和激励学生紧张学习,使学生不拖延时间。
第二,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当学生在积极进行自己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紧盯学生是否在紧张地学,偶尔要巡视,收集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思考在教师点拨进行“后教”时应该设定哪些问题,由哪些学生来回答,引导全体学生思考从而突破难点。
第三,教师要做好统计工作,统计也是“二次备课”。每个环节学生在学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当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到时教师要问:“任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课本看懂的请举手”、“全对的请举手”、“有疑问的请举手”,等等,教师要用统计的方法及时反馈学生学的情况,不要问“完成了吗?”“会做了吗?”等没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统计的结果,来确定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若有20%-80%的学生不会,要先通过小组探究,在限定的时间内,有组织的进行合作学习,时间到再统计学生弄懂的情况;若90%以上的学生都会了,可直接进行下一环节;若仍有超过10%的学生不会,教师要统计问题,进行点拨。若某问题只有不超过20%的学生会做,那么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关键点,说 “请同学们观察某一点?思考某知识点。” 或“请同学们观察某一步?”等语言,要把问题点透,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我们要每个环节都要使学生紧张度过,有效学习,学有所获,确保课堂扎实有效进行。
三、转变观念,精讲多练,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仅是课堂的“主持人”,学生才是“表演者”。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别让自己串了角色,使学生变成了观众,老师表演的好则看一眼,表演的不好就不看,课堂成了两层皮,没有什么效果。因此,观念最为重要,关注学生才是根本。
第一,课堂上教师要目光敏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只有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教师才有激情主持好这一节课。一节课时间固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楚,一分一秒都要珍惜。因此,教师要善用目光收集问题,在堂上时刻保持目光与每一个学生的目光能够相对,捕捉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堂下巡视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性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和纠错。
第二,课堂上教师大脑要飞速思考。当我们发下了学生存在的学习状态和态度问题时,要马上想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思考用什么语言或举动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当收集了学生的知识性问题时,就要马上想到下步如何进行,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由哪些学生来回答,强调此类问题的关注点,使学生达到真正弄懂问题的结果。所以,整节课教师的大脑都应该在飞速运转思考,应对课堂的每一秒钟,不能有丝毫懈怠,否则,学生就会学的不紧张,整节课就会涣散。
第三,教师语言要精练、准确。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惜字如金,语言必须精准。在课堂上,我们必须用最简练的语言通过语气不同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点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时,要用课本中的学术名词总结,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知识点,如解方程去分母时学生容易“漏乘”,教师不要说“少乘一项”,引导学生用“等式性质2”来回答“为什么”等。
第四,教师要搞好教后反思。每节课后教师一定要写好教后反思,也就是授课心得,用寥寥数语就能总结得失,尤其要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问题出现在哪?我的主持人角色是否成功等。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总是进步最快的人,当反思成了习惯,教师就会快乐地享受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凸显。
总之,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凸显。若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活动,再到课后反思,心中时刻不忘自己的角色就是“主持人”,学生的角色就是“表演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就是主持和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那么,我们的课改就一定能成功,在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诚实守信、珍惜时间等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一、充分备课,理清思路,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想着本节课我打算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让学生高效紧张地学。那么,教师该怎么做呢?
第一,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要认真设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偏,不随意拔高或降低),表述简明、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要设定好自学指导,内容、方式、时间、要求都要恰当,有利于学生学得好。
第二,教师要理清思路,根据新授课、复习课、评卷课等不同类型预设好教学环节,是“先学后教”,还是“先考后教”?认真计算时间,安排好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紧张地参与其中。
第三,教师要精选试题,能够紧扣教材,分层分类,同类题目的备选题量要足,以便教学时能够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马上再拿出类似的题让学生马上再进行联系。
第四,要备好过渡语和引导语。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选课前导入语,紧扣课题。上课开始后,教师要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板书课题并导入新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向下一个环节转入时要备好过渡语,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下一环节,开始紧张竞赛。在教师点拨阶段,教师要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设定好引导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点回答,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总之,教师的语言是课堂调节剂,通过教师的抑扬顿挫,配合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使学生激情饱满、全力以赴的进行课堂竞赛,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教师要设定好归纳总结的知识点,设定好板书板块,多媒体和黑板配合使用,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让学生板书规范。
第六,要定好小组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竞赛机制,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二、做好统计,搞好二次备课,使课堂有序扎实进行
在教学时,若教师要按照预设的引导语和教学环节进行授课,时间一到就进行下一环节,直到下课时教师很圆满地完成了设定的教学任务,那么本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课堂是活生生的人的课堂,中间会有千变万化的问题出现,若教师一味地只顾自己的表演,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说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课堂的任务就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若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学生基本都能紧张有序地完成,学生学得好,那才是一节完美的课。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时间观念。每个环节教师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用好引导语,用好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竞争学习,不可无限的延长时间。教师要用眼光监视和激励学生紧张学习,使学生不拖延时间。
第二,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当学生在积极进行自己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紧盯学生是否在紧张地学,偶尔要巡视,收集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思考在教师点拨进行“后教”时应该设定哪些问题,由哪些学生来回答,引导全体学生思考从而突破难点。
第三,教师要做好统计工作,统计也是“二次备课”。每个环节学生在学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当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到时教师要问:“任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课本看懂的请举手”、“全对的请举手”、“有疑问的请举手”,等等,教师要用统计的方法及时反馈学生学的情况,不要问“完成了吗?”“会做了吗?”等没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统计的结果,来确定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若有20%-80%的学生不会,要先通过小组探究,在限定的时间内,有组织的进行合作学习,时间到再统计学生弄懂的情况;若90%以上的学生都会了,可直接进行下一环节;若仍有超过10%的学生不会,教师要统计问题,进行点拨。若某问题只有不超过20%的学生会做,那么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关键点,说 “请同学们观察某一点?思考某知识点。” 或“请同学们观察某一步?”等语言,要把问题点透,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我们要每个环节都要使学生紧张度过,有效学习,学有所获,确保课堂扎实有效进行。
三、转变观念,精讲多练,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仅是课堂的“主持人”,学生才是“表演者”。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别让自己串了角色,使学生变成了观众,老师表演的好则看一眼,表演的不好就不看,课堂成了两层皮,没有什么效果。因此,观念最为重要,关注学生才是根本。
第一,课堂上教师要目光敏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只有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教师才有激情主持好这一节课。一节课时间固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楚,一分一秒都要珍惜。因此,教师要善用目光收集问题,在堂上时刻保持目光与每一个学生的目光能够相对,捕捉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堂下巡视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性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和纠错。
第二,课堂上教师大脑要飞速思考。当我们发下了学生存在的学习状态和态度问题时,要马上想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思考用什么语言或举动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当收集了学生的知识性问题时,就要马上想到下步如何进行,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由哪些学生来回答,强调此类问题的关注点,使学生达到真正弄懂问题的结果。所以,整节课教师的大脑都应该在飞速运转思考,应对课堂的每一秒钟,不能有丝毫懈怠,否则,学生就会学的不紧张,整节课就会涣散。
第三,教师语言要精练、准确。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惜字如金,语言必须精准。在课堂上,我们必须用最简练的语言通过语气不同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点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时,要用课本中的学术名词总结,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知识点,如解方程去分母时学生容易“漏乘”,教师不要说“少乘一项”,引导学生用“等式性质2”来回答“为什么”等。
第四,教师要搞好教后反思。每节课后教师一定要写好教后反思,也就是授课心得,用寥寥数语就能总结得失,尤其要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问题出现在哪?我的主持人角色是否成功等。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总是进步最快的人,当反思成了习惯,教师就会快乐地享受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凸显。
总之,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凸显。若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活动,再到课后反思,心中时刻不忘自己的角色就是“主持人”,学生的角色就是“表演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就是主持和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那么,我们的课改就一定能成功,在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诚实守信、珍惜时间等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