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富含文科特性的地理学科,不仅呼唤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感知和记忆效果,更对教学策略的优化提出了要求。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预习;情境;提问;启发;反馈;
地理知识抽象、记忆性强等特点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许多障碍,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速度缓慢,导致听课效率下降;有的同学“被动学习”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影响了学习的成效;还有的同学不重视及时复习和记忆,使学过的知识很快就抛在了脑后,也阻碍了成绩的提升。针对上述现状,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优化的方式完善课堂教学。
一、预习自测。引入新课
预习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的预热环节,强效的预习不仅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知识,更使其听课效率稳步提升,同时新课的引入也是课堂的奠基环节,它引发学生热情的同时,还是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的跳板。据此,教师可以把预习自测和引入新课相结合来为课堂制造一个好的开始。
我坚持在每堂新课之前都布置预习的作业,比如学习“海陆的变迁”之前,我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并制作了有关这一课的导学案,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以导学案为工具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自测。导学案中题型丰富但并不复杂,包括基础性的解答题和连线题,内容如任意举例证明海陆的变迁;将海陆变迁的现象和成因连线;简述这一课中介绍的新学说,谈谈你对它的理解等。这些都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检验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否全面、到位,还可以测试到学生的记忆程度和预习的态度。我通常给学生们5—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导学案,待到達时限后,我会让学生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换导学案,然后学生可以一边听我讲解导学案,一边给同桌的导学案进行评分,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既巧妙又省力。我会统计导学案中大家错误率高的题目,据此来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我还会回收导学案,通过审阅它们来判断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自测和引入新课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为课堂打好基础,又完成了导入过程,一举多得。
二、提问启发。推进教学
提问是贯穿课堂的线索,它可以引领学生跟进教师的思路,同时科学的提问方式能够很好地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在增进师生互动的同时推进教学顺利进行。据此,教师可以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知识。
比如“人口与人种”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促使学生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同时学习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在课堂上,首先我以“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你们知道人口数量是怎么变化的吗?”这样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热情,由此引出了今天的新课;然后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通过提问学生曲线图的变化特点,如倾斜度、数量变化等引导他们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大家都能发现18至20世纪是一个人口增长速度的分水岭;之后我以上一个问题为基础,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18世纪之前人口增速缓慢而20世纪中期开始人口增速大大加快,同学们通过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了关于医疗、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的成因,这是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成果,也是提问引发的结论;在课堂的尾声,我又以鼓励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课学到了什么、自己获得了什么体会,这样的问题具有发散性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不仅可以完成课堂的总结环节,还能够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不难发现,提问的启发,使学生跟着我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深入重点,推进了课堂的开展,效果可见一斑。
三、随堂小测。反馈成效
随堂小测是反馈授课成效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有针对性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师授课的优缺点,不仅反馈教学状况,更是教师改进策略、完善工作的重要依据。据此,教师可以依托随堂小测的方式来为课堂收尾。
每堂课我都会留出最后的5-8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随堂测验,比如学完“澳大利亚”这一课后,我给学生们出了十道题目作为随堂测验的内容,每题十分,内容涉及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名称、主要城市分布、特有的动物及形成原因、地形、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等等。每次的测验我都会收集上来认真评判并分析,小测内容都是本课的重中之重,不仅反馈授课的效果,还促使学生及时回顾和记忆重点知识,是督促他们边理解边记忆的不错形式,值得教师们尝试。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的教学可以从着重预习环节开始,通过自主测试来强化预习效果,同时这也是引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的热情的不错手段;之后需要以有效的提问方式来启发学生,强化其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推进课堂发展;还可以设置随堂测验来反馈授课的成效,及时了解现状并完善策略。以上是我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优化方式进行的初步分析,未来我会继续钻研教材、积极创新教法,争取将地理的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预习;情境;提问;启发;反馈;
地理知识抽象、记忆性强等特点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许多障碍,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速度缓慢,导致听课效率下降;有的同学“被动学习”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影响了学习的成效;还有的同学不重视及时复习和记忆,使学过的知识很快就抛在了脑后,也阻碍了成绩的提升。针对上述现状,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优化的方式完善课堂教学。
一、预习自测。引入新课
预习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的预热环节,强效的预习不仅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知识,更使其听课效率稳步提升,同时新课的引入也是课堂的奠基环节,它引发学生热情的同时,还是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的跳板。据此,教师可以把预习自测和引入新课相结合来为课堂制造一个好的开始。
我坚持在每堂新课之前都布置预习的作业,比如学习“海陆的变迁”之前,我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并制作了有关这一课的导学案,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以导学案为工具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自测。导学案中题型丰富但并不复杂,包括基础性的解答题和连线题,内容如任意举例证明海陆的变迁;将海陆变迁的现象和成因连线;简述这一课中介绍的新学说,谈谈你对它的理解等。这些都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检验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否全面、到位,还可以测试到学生的记忆程度和预习的态度。我通常给学生们5—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导学案,待到達时限后,我会让学生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换导学案,然后学生可以一边听我讲解导学案,一边给同桌的导学案进行评分,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既巧妙又省力。我会统计导学案中大家错误率高的题目,据此来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我还会回收导学案,通过审阅它们来判断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自测和引入新课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为课堂打好基础,又完成了导入过程,一举多得。
二、提问启发。推进教学
提问是贯穿课堂的线索,它可以引领学生跟进教师的思路,同时科学的提问方式能够很好地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在增进师生互动的同时推进教学顺利进行。据此,教师可以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知识。
比如“人口与人种”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促使学生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同时学习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在课堂上,首先我以“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你们知道人口数量是怎么变化的吗?”这样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热情,由此引出了今天的新课;然后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通过提问学生曲线图的变化特点,如倾斜度、数量变化等引导他们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大家都能发现18至20世纪是一个人口增长速度的分水岭;之后我以上一个问题为基础,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18世纪之前人口增速缓慢而20世纪中期开始人口增速大大加快,同学们通过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了关于医疗、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的成因,这是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成果,也是提问引发的结论;在课堂的尾声,我又以鼓励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课学到了什么、自己获得了什么体会,这样的问题具有发散性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不仅可以完成课堂的总结环节,还能够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不难发现,提问的启发,使学生跟着我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深入重点,推进了课堂的开展,效果可见一斑。
三、随堂小测。反馈成效
随堂小测是反馈授课成效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有针对性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师授课的优缺点,不仅反馈教学状况,更是教师改进策略、完善工作的重要依据。据此,教师可以依托随堂小测的方式来为课堂收尾。
每堂课我都会留出最后的5-8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随堂测验,比如学完“澳大利亚”这一课后,我给学生们出了十道题目作为随堂测验的内容,每题十分,内容涉及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名称、主要城市分布、特有的动物及形成原因、地形、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等等。每次的测验我都会收集上来认真评判并分析,小测内容都是本课的重中之重,不仅反馈授课的效果,还促使学生及时回顾和记忆重点知识,是督促他们边理解边记忆的不错形式,值得教师们尝试。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的教学可以从着重预习环节开始,通过自主测试来强化预习效果,同时这也是引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的热情的不错手段;之后需要以有效的提问方式来启发学生,强化其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推进课堂发展;还可以设置随堂测验来反馈授课的成效,及时了解现状并完善策略。以上是我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优化方式进行的初步分析,未来我会继续钻研教材、积极创新教法,争取将地理的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