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释文 走近鲁迅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课本的选文里,鲁迅的作品无疑是最难懂的。鲁迅自己也说过:“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容易看懂。”但现行的教材里,鲁迅的作品又是选得最多的。于是,怎样把对“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不相宜”的书教给中学生看,并且能读出些门道来,的确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难题。
  《灯下漫笔(节选)》更是先生作品中较难懂的文章,把握“两个时代”的概括以及对“第三样时代”的理解,通常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依据文本的“互文性”特点,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由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种 “互文”,在一个文本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能够辨认的形式关联着其他的文本。鲁迅以其独特丰富的文字建构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其作品本身就是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由此,我萌生了一个奢望,就是想通过本课的教学来带动学生对鲁迅其他作品的解读;反过来,以学生已学过的或已接触到的先生的作品来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以文释文,触类旁通,调动感受,深化思考,以此理清鲁迅作品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基本思想。具体的教学设计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第一,在钞票贬值后的“降格以求”和“非常高兴”这一平凡的日常生活小事中,鲁迅窥见了隐藏在国人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在文章的第二部分,鲁迅把百姓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中的处境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20个字就道出了中国人几千年所经过的历史。这一结论,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看似偏激,却又如此深刻。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一论断的依据(就是文章第二部分每段的关键句子)。鲁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现象作依据,言之凿凿,学生不得不信服;但要让学生对此论断获得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引导他们联系已学过或已接触的鲁迅的其他作品来加深认识。
  如《灯下漫笔(第二部分)》——“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祝福》:祥林嫂的生活状况就反映了两个时代:在封建伦理、封建宗法、封建思想的压迫下,她想做奴隶而不得;但她也有暂时满足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时,她暂时做稳了奴隶。《头发的故事》(借N先生的嘴说道):“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杀!”
  此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下列内容:《华盖集忽然想到》:“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与斯诺的谈话》:“民国以前,中国农民是奴隶,民国以后,他们变成前奴隶的奴隶了。现在是阿Q管理着这个国家了。”《阿Q正传》:提示学生注意阿Q在土谷祠里做过的三个梦:一是要财富,二是要女人,三是要杀人。阿Q的所有理想,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由此理解阿Q亦奴亦主的性格。
  第二,从历史的迷雾中洞见了真相的鲁迅,思路又回到了眼前的社会现实,在文章第三部分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关系到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最后鲁迅发出了震天一吼:“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鲁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是怎样的时代?根据文意可以明确:走出“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怪圈迈向自由与民主的时代,不做奴隶的时代,将人当人看的时代,体现“人”的价值的时代,人人平等的时代,等等。总之,这是个全新的时代。
  然而,本文对“第三样时代”的论述极其概括,学生不可能得到一个具体可感的认知。而鲁迅在其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展望过,由此,可让学生回忆这些文章的相关部分。如《故乡》的结尾,在谈到水生与宏儿的未来时,鲁迅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里的“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可以理解为“第三样时代”。还可引导学生对《社戏》进行新的解读——在远离社会中心的江南水乡,有一群活泼天真的少年,淳朴善良的农民,他们快乐自在地生活着,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善意的嘲笑,偷豆的举措,对付六一公公的幼稚办法,把船划得飞快的身姿,都体现了人的率真、自由、活力。鲁迅是用对少儿时代的描写来构成对成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美的人性的呼唤,是用远离社会中心的水乡来寄托理想中淳朴、自在的生存状态。小说写的正是鲁迅对那终极目标永远的神往。
  对“第三样时代”的核心主旨的理解,教师可补充《两地书》:“以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鲁迅的许多作品表现了中国人作为奴隶的生存状态,但也有一些作品从正面提出了人的价值的问题,如《文化偏至论》:“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就是说要在世界列强中间求得生存发展,首先是要立人,人成为真正的人,凡事就好办了,而立人之道是尊重个性,张扬精神。
  第三,文章最后鲁迅先生呼吁:“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请学生联系鲁迅的其他文章来理解先生对青年寄予的厚望。《灯下漫笔(第二部分)》:“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通过这种“以文释文”的教法与学法,学生不仅对这篇文章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而且对鲁迅先生许多作品的特点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我们概括了这样三点:以小事作为思考的起点是鲁迅写作的特点;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是鲁迅思维的焦点;对国民奴性的批判是贯穿鲁迅思想的主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入手,研究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认为运用好问题教学法要在“问”上下功夫,必须要“刨”,其中包括有:一、巧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二、妙于引导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三、精于发掘问题,养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帮助解决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问题教学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独创的、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能力。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可以说不创新则停顿,不创新则衰退,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大胆创新、大
当前,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增加,英语在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无不显示着其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已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工具。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途径来阐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阅读是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一条主要途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特别指出,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必须经过有计划的长期培养和训练。在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阅读能力阶段性培养的尝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结合高中三年各阶段的做法浅谈如下:    一、高一年级阶段    高一学生正处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因此,阅读理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英语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测试题。    一、过好词汇关,夯实阅读基础    首先,严把词汇关。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词汇表上的单词进行梳理,用“”表示熟悉的词汇,用“○”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课是让学生把握时政知识和道德知识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简单的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的情绪感受,导致许多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因此毫无兴趣。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意识,教师应该把握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模拟课文中描述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课
一、“说课”之要义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课者答辩,在在评议答辩中改进备课,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简而言之,“说课”就是说明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    二、“说课”之实质    备好课是说课的前提,而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
《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基础上编撰的一部最早的、体系相当完整的教育理论专著。全文共一百一十九个字,语言精辟,言简意赅,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论思想,其中很多妙语哲思对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仍具有借鉴作用。在《学记》中很早就提出过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就是说,教师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硬拖他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21世纪,我们进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首先学会做人。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率先垂范,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团结同事,从完善制度入手,着眼于强化管理,要敢于顶住压力,排除阻力,敢抓敢管,狠抓落实,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大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先导。在深入详细调查的基础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学习本来是件让人愉悦的事,学生完全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体会着学习的艰辛。他们常常起早、熬夜,因此,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一脸倦意、两眼无神、满身疲惫、缺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