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制度变革与农地制度变革异同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57
  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使得我国的农村土地改革进入了新的转折时期,让我国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时至今日,这种土地经营模式已不能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但却禁止土地经营权出让或转租,而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造成大量土地抛荒。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經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人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
  在我国现有的土地面积中,耕地约有1.2亿公顷,而林地却有2.87亿公顷,相当于耕地面积的2.4倍,其中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有1.81亿公顷,占全国林地面积的60.1%n。2 3。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行,使得集体林地实现了由村集体管理模式向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转变,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等为林业的配套改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基础,而林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情况与林业的经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1]。
  由于推行时间先后及背景的不同,在本质上,农村集体林改是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在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延伸,两者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在进程上,集体林改是农村改革继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4]。

1林地与农地制度改革的概况


  在20世纪50年代,林地与农地的制度有几乎相同的改革路径,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农地制度直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林地制度采取了“林业三定”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对于林业家庭经营的问题始终没有提出最终的决策,当时的林地制度表现为集体林权主体多元化的现象,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提出,对于农地和林地的制度进行了相关的新的改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对于农民的资源有效利用产生了积极作用。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农地制度变革白改革开放以来大致分为20世纪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阶段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阶段,而林地制度变革则分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林业三定”、20世纪90年代的集体林权主体多元化、2003年至今的新集体林权改革3个阶段。其改革目标也有所不同,农地制度改革突出对于农民生计问题的解决,林地制度改革除了解决林农的经济收入问题,还需要解决整体的生态要求。从资源利用特性的角度看,林地制度的变革实质上是农地制度变革的一种延伸,集体林权制度也是在参考了农地制度变革的各项优劣势后所采取的政策。这两者有许多相似点:1)对于农地及林地资源,其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是农地和林地的资源配置都是按照均分承包的方式,农民享有使用权;2)资源利用主体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在我国,地与地上附着物的权属不同,因此资源利用的主体也有所差异。

2林地与农地制度变革的比较

2.1变革背景的差异


  农地的变革在经历过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的阶段后,在摸索与对比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林地的改革则多是参考农地改革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关注林地改革,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经济秩序混乱,林农对于政策稳定性的质疑,由于林业生产的特殊规律及林业生产周期过长,林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导致了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山林遭到严重破坏,在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林地改革经历了不同经营模式的复杂而漫长的阶段,在改革背景上与农地改革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2.2资源利用特性的差异


  农作物生产的周期间隔短,农民较易获取收益,而木材的生产周期较长,同时林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较大,且长的生产周期也加大了政策不稳定等风险,农户若是要做好林业经营的工作则需要长期投资,而农户自身的经济能力十分有限,加大了林地与农地在变革中的差异。

2.3资源产生效益的差异


  农地除了是能够产生生产效益的生产要素外,更是一种对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障,且农民对于农地生产的依赖程度大于对林地生产的依赖程度。但农地的生产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产生经济价值,解决自身温饱问题,而林地的生产,除了林小生长成熟后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外,森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森林能够维护生态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预防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农业的生产生活等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森林系统的保障,因此林业生产与发展极其重要,但是由于林业的生产周期过长,农民对于林业生产的依赖程度并不高,直接导致了在林地的各项改革中易不受重视[5]。
  由于各地区森林资源特征的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多样化的改革方式,改革成效初步显现,而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现象,农业生产也呈现边缘化的局面,因此土地的流转及配套措施的跟进是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3结论


  农地与林地的变革存在种种差异,却也有类似的共同点,因此在林地的改革过程中,可以参考农地的改革,但也需要考虑到自身资源利用的一些特殊性,不能单就农地改革的路径按部就班。
  1)加大对林业生产及林农的经济支持。由于林业的生产周期过长,生产的风险也较大,为了加大林业生产,国家对于林农应该有适当的经济支持,替林农承担相应的风险,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已经在实行相关的改革方案,但是仍需加大对于林业生产的重视程度。
  2)促进林业的规模经营,加大资源利用效率。林业生产经营除了有经济效益之外,还具有生态效益,因此可以通过转包、入股、转让等多种流转形式,鼓励小规模农户将林地流转f“去,增加中等规模农户的比重,使林地经营权向林业经营技术能手或其他经营单位集中i6i,同时这种形式的林业经营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东航.农村林权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比较[Jl.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02):15 -19.
  [2]张自强,高岚,林地与农地制度变革的比较:产业特性的视角[J].南方农村,2013( 09):19-23.
  [3]刘振滨,郑逸芳,林丽梅,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变动分析:基于福建典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6( 01):44-49.
  [4]刘璨,刘浩,贺胜年.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政策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11( 08):8-19.
  [5]韩文龙,朱杰.农村林地“三权”分置的实现方式与改革深化:对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与启示[J].西部论坛.2020( 31):101-112.
  [6]徐琰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散林地经营模式及效益[J]。中国林副特产,2019(06):89-90.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3  杉木作為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之一,其具有耐腐蚀性强、再生力强、用途广泛、产量高、生长快及材质好等优点。杉木喜光怕旱,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地方,对于土壤条件要求较为严格,通常生长在含水量充足、土壤肥沃、pH值为酸性、土层深厚的地区。广西属于杉木中心产区,也是当地民众广受欢迎
中图分类号:S72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0  苗圃开发是林业经济中的主要分支,也是实现区域绿色化建设的主要方式。结合当前区域开发与探索的具体情况,做好苗圃设计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林业苗圃的开发价值。1林业苗圃设计关键点1.1幼苗抚育设计  林业苗圃设计的具体实践期间,幼苗抚育环节设计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苗圃整体生
中图分类号:F326.27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9  广西在桉树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培育出的优质桉树树苗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已成为桉树人工林种植的主要品种。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桉树人工林种植的水平,提高种植产量,需要严格科学规划种植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1  开展林业建设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林业发展过程中,有害生物包括某些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等,其能对林业的生态效益还有经济效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林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无公害防治技术来讲,其能在保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71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林下经济可分为狭义的林下经济和广义的林下经济,狭义的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开展林下种植和养殖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广义的林下经济是指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及景观资源,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初级加工和林下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59  国有林场或者集体林场通过开展场外租地造林的方式,能够扩大自身的营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储备,也可以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到造林工作中,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场外租地造林涉及的主体较多,在发展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有效解决。1场外租地造林概述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731宾阳县林业基本概况  广西宾阳县辖宾州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新桥镇、新圩镇、邹圩镇、大桥镇、武陵镇、中华镇、古辣镇、露圩镇、王灵镇、和吉镇、洋桥镇和陈平镇16个镇,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成果显示,全县土地总面积229 916.4 hm2,其中林地面积94 7
中图分类号:S75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71  森林具有多功能效益,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提供各种林副产品,促进经济发展。要想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必须重视加强造林、育林技术研究力度,渗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拓宽多功能森林栽培思路,全面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满足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性要求。1提高造林技术1.1科学种
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2  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们对林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关注度日渐增长,森林为人们带来良好效益的同时,发挥了重要生态价值。林业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如植树造林、护林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全面发展,可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
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8  國有林场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管理质量及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相关资源的合理应用,还会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国有林场的发展情况一直都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国有林场目前的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林场的效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