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性分析

来源 :淮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on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硅功能化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其最优化的初始构形会提高电池的可逆容量、充放电速率和使用寿命.文中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Tersoff势函数与LJ势函数,结合速度
本文将压缩模糊控制器中模糊规则库的方法-奇异值分解(SVD)进行优化,让输入变量乘上比例因子,以防止输入空间信息丢失,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生物信息集成在语义处理中的困难以及本体在生物信息集成中的作用,从本体的表示、特征、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存储等若干角度调查几个主要的本体,比较并讨论了
太原选煤厂原生产工艺存在精煤产率低、灰分高等问题,阐述了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原分选工艺存在的不足,研究并优化改造了分选设备及工艺参数
以核桃壳为原料,经过热处理-酸洗-炭化3步制得核桃壳基硬碳,再进一步制得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康塔吸附仪探究了温度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