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节日是在大众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在大众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中,传统节日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社会习俗”,而是融入了大众认同、道德礼仪和社会规范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活动,将传统节日應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既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价值理念,也让教学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且便于学生参与、体会,成为教学创新的“强心剂”。本文着重结合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探究巧用该节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民族信心 巧妙应用 传统节日 教学“强心剂”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81-02
一、引言
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载体,其中生动诠释了我国民族信心,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当前该教学活动创新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兴趣,发挥传统节日的资源和内涵优势,对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平台,推进课堂知识与节庆文化的深度“互联”,实现学生道德、法治培养的全面融合。
二、不忘初心、民族信心:巧用传统节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在当前该学科发展时,要选择合适的传统节日素材,将素材应用与教学创新、学生培养全面融合,使学生在品鉴传统节日文化时,掌握应有的道德理念,形成必要的法治意识。
1.立足民族信心,善用内涵优势,打造教学新体系
传统节日是对我国数千年文化历史的生动记载,在长期发展与大众实践参与中沉淀了诸多优秀的精神认知与价值共识,成为延续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状况看,由于教学内容缺乏丰富内涵,特别是对民族文化融入程度不足,造成该教学活动的“空洞”,影响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学习[1]。传统节日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独特呈现,通过善用传统节日的内涵优势,助力民族自信建设。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阐释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展示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当前将传统节日应用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应有的文化自信。传统节日中有许多能够应用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的资源内容,如“清明节”所阐释的“缅怀先祖”理念对学生道德规范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利用“清明节”等一类传统节日创新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其与爱国主义、缅怀先烈等活动相结合,提升传统节日对学生道德思想培养的影响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敬畏”心态和“感激”理念,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心态守护和传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并且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民族自信。
2.不忘育人初心,巧用参与优势,打造教学新平台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和归宿是“育人”,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构建符合学生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接受完教学活动之后,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关系到学生价值理念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终身成长。结合教学现状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但是并没有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自身理解与素养,影响了该学科的教学价值。在当前教学创新时,要始终不忘育人初心,将学生兴趣、学生需要纳入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从学生视角出发,选择合适教学素材,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传统节日是一种生活化活动,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传统节日的生活化与常态化优势,使得将该节日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更有可行性。在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将法治教育与传统节日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普法宣传活动之中,深化学生对法治理念的理解与认知。可以将传统节日与道德感知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参与中,真正感知到传统道德的内涵理念。比如,在中秋节、重阳节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中关爱老人,让学生对“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道德形成深度感知。因此,当前巧用传统节日优化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发挥该节日的实践性、参与性优势,为学生学习搭建实践参与平台,为学生切实感知传统道德礼仪和法治规范提供新动力与新方向。
三、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过程中,应该理性审视该学科教学中的内容单一、生活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不忘教育学生全面成长“初心”,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气息,为学生培养机制全面创新注入新力量,打造“强心剂”。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巧用传统节日,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互动体验过程中,切实领悟到民族文化和节庆礼仪、法治理念的深厚魅力。
参考文献:
[1]龙黎明;李晗睿.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目标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现实分析——以四川省内的代表性高校情况为对象[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3(6):34-39.
作者简介:
袁德英(1980-),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一级教师。
【关键词】民族信心 巧妙应用 传统节日 教学“强心剂”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81-02
一、引言
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载体,其中生动诠释了我国民族信心,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当前该教学活动创新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兴趣,发挥传统节日的资源和内涵优势,对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平台,推进课堂知识与节庆文化的深度“互联”,实现学生道德、法治培养的全面融合。
二、不忘初心、民族信心:巧用传统节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在当前该学科发展时,要选择合适的传统节日素材,将素材应用与教学创新、学生培养全面融合,使学生在品鉴传统节日文化时,掌握应有的道德理念,形成必要的法治意识。
1.立足民族信心,善用内涵优势,打造教学新体系
传统节日是对我国数千年文化历史的生动记载,在长期发展与大众实践参与中沉淀了诸多优秀的精神认知与价值共识,成为延续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状况看,由于教学内容缺乏丰富内涵,特别是对民族文化融入程度不足,造成该教学活动的“空洞”,影响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学习[1]。传统节日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独特呈现,通过善用传统节日的内涵优势,助力民族自信建设。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阐释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展示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当前将传统节日应用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应有的文化自信。传统节日中有许多能够应用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的资源内容,如“清明节”所阐释的“缅怀先祖”理念对学生道德规范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利用“清明节”等一类传统节日创新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其与爱国主义、缅怀先烈等活动相结合,提升传统节日对学生道德思想培养的影响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敬畏”心态和“感激”理念,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心态守护和传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并且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民族自信。
2.不忘育人初心,巧用参与优势,打造教学新平台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和归宿是“育人”,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构建符合学生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接受完教学活动之后,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关系到学生价值理念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终身成长。结合教学现状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但是并没有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自身理解与素养,影响了该学科的教学价值。在当前教学创新时,要始终不忘育人初心,将学生兴趣、学生需要纳入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从学生视角出发,选择合适教学素材,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传统节日是一种生活化活动,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传统节日的生活化与常态化优势,使得将该节日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更有可行性。在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将法治教育与传统节日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普法宣传活动之中,深化学生对法治理念的理解与认知。可以将传统节日与道德感知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参与中,真正感知到传统道德的内涵理念。比如,在中秋节、重阳节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中关爱老人,让学生对“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道德形成深度感知。因此,当前巧用传统节日优化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发挥该节日的实践性、参与性优势,为学生学习搭建实践参与平台,为学生切实感知传统道德礼仪和法治规范提供新动力与新方向。
三、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过程中,应该理性审视该学科教学中的内容单一、生活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不忘教育学生全面成长“初心”,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气息,为学生培养机制全面创新注入新力量,打造“强心剂”。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巧用传统节日,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互动体验过程中,切实领悟到民族文化和节庆礼仪、法治理念的深厚魅力。
参考文献:
[1]龙黎明;李晗睿.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目标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现实分析——以四川省内的代表性高校情况为对象[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3(6):34-39.
作者简介:
袁德英(1980-),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