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数年,还是第一次在乍暖还寒的二月回到北京,也是第一次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从巴黎回到北京做展。回忆这两个多月的北京展览行程,土生土长在北京的我,第一次在自己成长的土地上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对于在法国生活了10年的我来说,这段记忆弥足珍贵。亲情、友情、对现代首饰的热爱与执着,第一次在自己的故乡交织在一起。
我与现代艺术首饰的结缘
回想第一次接触到现代首饰还是在巴黎学电影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参观AFEDAP(法国现代首饰艺术家联合会学院)。当时“现代首饰”这个词对我来说还很陌生。然而,第一次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就有一种归属感。整个学校没有现代、惊人的外观,给人感觉非同寻常的朴实、亲切、平和。虽然后来又在巴黎一大学习并取得了实用美术硕士和艺术史学士文凭,但在所有念过的学校中,只有AFEDAP至今仍让在异乡生活的我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当年的老师、校长,如今也成为了同行、工作上的伙伴。亦师亦友,获益无穷。
与其他世界公立名校不同的是,AFEDAP是法国独立首饰艺术家们自发组织建立的协会性学校。虽是私立学校,却不以盈利为目的。学校的所有课程设置都以最终的专业学习效果为准。整个学期中会不定期的邀请校外艺术家来学校短期主题授课。以此形式不仅支持独立艺术家、手工艺人,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建校20年以来,学校为法国的高级珠宝、现代手工艺和现代首饰,培养了无数有才华的艺术家、设计师。学校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在AFEDAP,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关于现代首饰设计与制作的知识,更是现代首饰、现代艺术的人文精神,以及作为一个设计师,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态度。正是这份精神与态度,一直鼓励我前行。现在,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与困难的时候,便回到学校坐一坐,和大家聊上几句,这成了我生活工作的良药。
借着此次北京的现代首饰展,我也特意邀请了AFEDAP的校长、主席等人到北京的各个有首饰专业的高等院校进行讲座,交流。学校专业设置的独特性,针对性和学生练习实物成果最终都给北京各校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现代首饰的定义和现状
现代首饰作为现代艺术中的一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艺术家的初衷是希望首饰可以脱离高级珠宝的材料束缚,实现首饰平民化,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首饰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艺术运动,它与其他的艺术媒介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现代建筑、雕塑、装置等,都对现代首饰有极深的影响。只有把现代首饰史放到大的艺术环境和历史背景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发展脉路。了解现代首饰其实是了解人本身的一个过程。这才是它最终的意义所在。
每一个现代首饰艺术家,都有自己对“现代首饰”的解读方式。于我而言,现代首饰的人文性、社会性,特别是工艺性,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小小的首饰包含着无数的信息。其中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一个时代手工艺的智慧,更有人作为个体与材料、首饰形态的关系与交流……
现代首饰界中包括很多分支,很难一言以蔽之。既有更注重表现创作理念的不一定可佩戴的概念首饰;有强调工艺魅力及人体工程学的工艺首饰;有为衬托凸显服装为主的服饰配饰首饰;也有继承了高级珠宝传统的现代珠宝作品等。每个分支之间也经常彼此渗透,彼此影响。这也正是现代首饰内容丰富并引人入胜的地方。
“首饰对你来说是什么?”——这是我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首饰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被赋予如此丰富的含义。
真正的现代首饰不应该是把某些首饰类别排斥在外的一种狭隘、孤芳自赏的艺术类型,而是有着无限包容性的心手结合的首饰作品的统称。现代首饰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丰富却又自由的舞台,答案在每一个创作者的心中,更在每一个佩戴现代首饰的人的身上。我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回到的北京,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从学校毕业后,以自由艺术家的身份进行创作的经历,教给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观察,如何欣赏一件首饰。其中包括体会创作者的理念,观察其使用的材料及分析其工艺。也正是因为我自己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受益颇深,所以这一次才真心地想把一些国外的现代首饰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中国来,给所有喜欢首饰的朋友提供一次共同观察和交流的机会。
四场风格不同的展览
现代首饰在中国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艺术形式。为了展现现代首饰的多面性,我们在大家的支持下,在四个不同风格的场所介绍展出了不同风格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这些艺术家或是在法国学习的现代首饰,或是在法国生活创作。
展览中首先要提到的是与王俊懿玉雕大师在俊懿翡翠艺术馆的联展——艺代新生。无论是作品的选择,展览的方式,还是每件首饰作品的评注,都得到了俊懿和他夫人侯雁的鼎力帮助。每一份力量都时对现代首饰的支持,都是对艺术家的一份肯定。是大家的努力使得法国现代首饰作品与渗透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俊懿翡翠作品,在古色古香的展厅里相映成辉。
参展艺术家中,有曾在法国和美国学习现代珠宝设计制作的韩国设计师柳希京(Hee kyung YOO)。希京是为数不多的珠宝设计师中我认为做到了把感情与贵重材料完美结合的一位。
Patricia LEMAIRE的创作正如她自己形容的足“艺术家与材料和工具共舞后的成品”。对她来说,创作的过程是作品的一部分。作品的创意到敲制,是创与造的结合。每一件作品从材料的选择到表面肌理的处哩,都是PatriciaX寸“何为首饰”的解读。
Jean—marc WASZACK和我本人的创作,源于法国与中国两种文化的对话与碰陋,通过创作,我们在寻找着再现一份瞬间的感情。在我们的创作中,材料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创意,无论选择丝线还是金属宝石,长久存在的都不是首饰本身,而是其中传递的一份感情。Tean-marcWASZACK的高级珠宝和独立艺术家的双重身份,给了他的创作很大的空间和自由度。透过他的首饰,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工具不再独立存在而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的时候,作品也便有了呼吸,成为了你我的延伸。 展览的第二站在Nicolas Favard位于北京三里屯北区附近的个人首饰珠宝画廊中举行。作为同是AFEDAP毕业的同学,NicolasFavard在参展作品的选择中和我们分享了他对首饰的解读方式。作品中印象深刻的是Jana创作的带有蕾丝图案的金属刺绣混合作品,亦刚亦柔,既现代又古典。
展览第三站的红鼎画廊,位于798艺术区中。画廊主人杨宏一直以来都很支持国内现代首饰艺术家的创作发展,已经举办了几次首饰专业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展。在红鼎画廊的首饰作品选择上,我把重点切实放在“工·艺·行”三个字上。希望把看得见的手工与艺术结合的首饰呈现给大家。
对我来说,首饰的创作不仅仅是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更是一个聆听的过程。首先是对自我内心的聆听,但更是对佩戴者的体贴与关怀。很个性和私人的设计,同时也很大众,共通点在一个“人”字上。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哪怕文化背景有差异,哪怕社会地位不同,哪怕语言不通,但是作为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艺术也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也好,最终都是离不开“人”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创作者手工制作的部分才更成为首饰的至关重要的部分。
我很欣赏William Morris对20世纪初英国Arts&Crafts运动的倡导,这些年全球又掀起了手工热潮。每一个人的双手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可以把智慧、知识通过身体的行为转化成直观的物品。而另一个使用佩戴这件物品的人,又同样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其他感官体会,接受它,并从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再创造。让不同的手反复制造同样的物品,是对人类个性的扼杀。因此,“纯手工制造”并不一定是个性工艺体现的标签。只有在有意识的把想法,意识融合到整个制作过程中,作品才是有生命的存在。
我总喜欢把首饰的创作与佩戴,比喻成戏剧。一件没有被佩戴的首饰,还不是一件完整的作品,更不是一件完整的首饰,就像是为上演的戏剧作品,观众的参与与回馈,成为作品的再创作,成为作品的一部分。首饰也是一样。首饰之所以是首饰,其区别于其他纯艺术形式的地方,正是在与人体发生关系的佩戴的过程中。首饰可以是一件摆件,却不是以此为目的而创作存在的。
Rachik SOUSSI,Anne COUTEAU和Marie-pierre GINESTET是巴黎AFEDAP的金属工艺主导老师。他们各自首先是有多年经验的独立首饰艺术家,在首饰创作的同时。把自己的工艺、经验传授给学校的学生。
Rachik从欧洲传统金属软铠甲中吸取灵感,制作的软铠系列首饰“环环相扣”。兼顾了金属的坚硬与服装的柔软。
Anne的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丰富的内容。她的首饰可以说是在极高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的返璞归真。优秀的首饰作品戴过一次后,会因其细节的完美令人爱不释手,Anne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实例。
Marie-pierre曾是我上学时的指导老师,从她那里,我学到如何在工艺上做到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在她的作品中,我总能获得惊喜。时而是首饰发出的声音,时而是丰富变化的光影效果……
这一次参展的作品中没有选择概念性太强的作品,在以后的展览中希望有机会和条件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作品。毕竟自由的创作空间是艺术家创作的水分和养料,这一次特地在给玻璃球游戏杂货店推荐了年轻设计师的清新设计。
其中Ophelia LECLERCQ受高级时装配饰创作的影响,用收集来的古董娃娃,用蝴蝶的翅膀,用森林中搜寻来的原木进行创作。作品直观,天真,叙述性强。Fernanda LEMME和JerSme COLLET这对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受他们各自的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专业的影响,作品线条精炼,造型与材料现代。BereniceSCHALTEGGER的创作则融合了她的祖籍墨西哥文化元素,作品充满女性的细腻与温柔。
所有参展的艺术家,有的见长于工艺,有的精于对材料的把握,有的善于讲故事,制作的首饰如小说般引人入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品要传达的信息都是可以一目了然的。读懂它们,需要观者有一定的艺术敏感和洞察力。但是或许更重要的是想要了解作品的一份诚意。如果说好的作品是坦诚并饱含诚意的创作,那么这座建立在受众与创作者之间的沟通的桥梁,也必定是由诚意与了解对方的意愿铸造的。
同样作为独立设计师和艺术家工作了这些年,我深知这条路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平坦。想要一直走下去,需要艺术家有坚定的信念,有聆听与交流的欲望,长年坚持不懈、不计时间的工作。更需要所有喜欢艺术的人们的支持。
首饰是一段人与物的奇妙旅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注视,轻抚伴随自己的首饰,与它共同经历人生中的各种时刻,并从它身上得到一份慰藉,感叹一份牵绊。希望今后的旅途中可以有更多的朋友相伴而行。
我与现代艺术首饰的结缘
回想第一次接触到现代首饰还是在巴黎学电影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参观AFEDAP(法国现代首饰艺术家联合会学院)。当时“现代首饰”这个词对我来说还很陌生。然而,第一次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就有一种归属感。整个学校没有现代、惊人的外观,给人感觉非同寻常的朴实、亲切、平和。虽然后来又在巴黎一大学习并取得了实用美术硕士和艺术史学士文凭,但在所有念过的学校中,只有AFEDAP至今仍让在异乡生活的我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当年的老师、校长,如今也成为了同行、工作上的伙伴。亦师亦友,获益无穷。
与其他世界公立名校不同的是,AFEDAP是法国独立首饰艺术家们自发组织建立的协会性学校。虽是私立学校,却不以盈利为目的。学校的所有课程设置都以最终的专业学习效果为准。整个学期中会不定期的邀请校外艺术家来学校短期主题授课。以此形式不仅支持独立艺术家、手工艺人,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建校20年以来,学校为法国的高级珠宝、现代手工艺和现代首饰,培养了无数有才华的艺术家、设计师。学校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在AFEDAP,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关于现代首饰设计与制作的知识,更是现代首饰、现代艺术的人文精神,以及作为一个设计师,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态度。正是这份精神与态度,一直鼓励我前行。现在,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与困难的时候,便回到学校坐一坐,和大家聊上几句,这成了我生活工作的良药。
借着此次北京的现代首饰展,我也特意邀请了AFEDAP的校长、主席等人到北京的各个有首饰专业的高等院校进行讲座,交流。学校专业设置的独特性,针对性和学生练习实物成果最终都给北京各校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现代首饰的定义和现状
现代首饰作为现代艺术中的一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艺术家的初衷是希望首饰可以脱离高级珠宝的材料束缚,实现首饰平民化,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首饰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艺术运动,它与其他的艺术媒介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现代建筑、雕塑、装置等,都对现代首饰有极深的影响。只有把现代首饰史放到大的艺术环境和历史背景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发展脉路。了解现代首饰其实是了解人本身的一个过程。这才是它最终的意义所在。
每一个现代首饰艺术家,都有自己对“现代首饰”的解读方式。于我而言,现代首饰的人文性、社会性,特别是工艺性,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小小的首饰包含着无数的信息。其中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一个时代手工艺的智慧,更有人作为个体与材料、首饰形态的关系与交流……
现代首饰界中包括很多分支,很难一言以蔽之。既有更注重表现创作理念的不一定可佩戴的概念首饰;有强调工艺魅力及人体工程学的工艺首饰;有为衬托凸显服装为主的服饰配饰首饰;也有继承了高级珠宝传统的现代珠宝作品等。每个分支之间也经常彼此渗透,彼此影响。这也正是现代首饰内容丰富并引人入胜的地方。
“首饰对你来说是什么?”——这是我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首饰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被赋予如此丰富的含义。
真正的现代首饰不应该是把某些首饰类别排斥在外的一种狭隘、孤芳自赏的艺术类型,而是有着无限包容性的心手结合的首饰作品的统称。现代首饰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丰富却又自由的舞台,答案在每一个创作者的心中,更在每一个佩戴现代首饰的人的身上。我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回到的北京,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从学校毕业后,以自由艺术家的身份进行创作的经历,教给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观察,如何欣赏一件首饰。其中包括体会创作者的理念,观察其使用的材料及分析其工艺。也正是因为我自己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受益颇深,所以这一次才真心地想把一些国外的现代首饰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中国来,给所有喜欢首饰的朋友提供一次共同观察和交流的机会。
四场风格不同的展览
现代首饰在中国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艺术形式。为了展现现代首饰的多面性,我们在大家的支持下,在四个不同风格的场所介绍展出了不同风格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这些艺术家或是在法国学习的现代首饰,或是在法国生活创作。
展览中首先要提到的是与王俊懿玉雕大师在俊懿翡翠艺术馆的联展——艺代新生。无论是作品的选择,展览的方式,还是每件首饰作品的评注,都得到了俊懿和他夫人侯雁的鼎力帮助。每一份力量都时对现代首饰的支持,都是对艺术家的一份肯定。是大家的努力使得法国现代首饰作品与渗透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俊懿翡翠作品,在古色古香的展厅里相映成辉。
参展艺术家中,有曾在法国和美国学习现代珠宝设计制作的韩国设计师柳希京(Hee kyung YOO)。希京是为数不多的珠宝设计师中我认为做到了把感情与贵重材料完美结合的一位。
Patricia LEMAIRE的创作正如她自己形容的足“艺术家与材料和工具共舞后的成品”。对她来说,创作的过程是作品的一部分。作品的创意到敲制,是创与造的结合。每一件作品从材料的选择到表面肌理的处哩,都是PatriciaX寸“何为首饰”的解读。
Jean—marc WASZACK和我本人的创作,源于法国与中国两种文化的对话与碰陋,通过创作,我们在寻找着再现一份瞬间的感情。在我们的创作中,材料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创意,无论选择丝线还是金属宝石,长久存在的都不是首饰本身,而是其中传递的一份感情。Tean-marcWASZACK的高级珠宝和独立艺术家的双重身份,给了他的创作很大的空间和自由度。透过他的首饰,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工具不再独立存在而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的时候,作品也便有了呼吸,成为了你我的延伸。 展览的第二站在Nicolas Favard位于北京三里屯北区附近的个人首饰珠宝画廊中举行。作为同是AFEDAP毕业的同学,NicolasFavard在参展作品的选择中和我们分享了他对首饰的解读方式。作品中印象深刻的是Jana创作的带有蕾丝图案的金属刺绣混合作品,亦刚亦柔,既现代又古典。
展览第三站的红鼎画廊,位于798艺术区中。画廊主人杨宏一直以来都很支持国内现代首饰艺术家的创作发展,已经举办了几次首饰专业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展。在红鼎画廊的首饰作品选择上,我把重点切实放在“工·艺·行”三个字上。希望把看得见的手工与艺术结合的首饰呈现给大家。
对我来说,首饰的创作不仅仅是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更是一个聆听的过程。首先是对自我内心的聆听,但更是对佩戴者的体贴与关怀。很个性和私人的设计,同时也很大众,共通点在一个“人”字上。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哪怕文化背景有差异,哪怕社会地位不同,哪怕语言不通,但是作为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艺术也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也好,最终都是离不开“人”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创作者手工制作的部分才更成为首饰的至关重要的部分。
我很欣赏William Morris对20世纪初英国Arts&Crafts运动的倡导,这些年全球又掀起了手工热潮。每一个人的双手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可以把智慧、知识通过身体的行为转化成直观的物品。而另一个使用佩戴这件物品的人,又同样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其他感官体会,接受它,并从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再创造。让不同的手反复制造同样的物品,是对人类个性的扼杀。因此,“纯手工制造”并不一定是个性工艺体现的标签。只有在有意识的把想法,意识融合到整个制作过程中,作品才是有生命的存在。
我总喜欢把首饰的创作与佩戴,比喻成戏剧。一件没有被佩戴的首饰,还不是一件完整的作品,更不是一件完整的首饰,就像是为上演的戏剧作品,观众的参与与回馈,成为作品的再创作,成为作品的一部分。首饰也是一样。首饰之所以是首饰,其区别于其他纯艺术形式的地方,正是在与人体发生关系的佩戴的过程中。首饰可以是一件摆件,却不是以此为目的而创作存在的。
Rachik SOUSSI,Anne COUTEAU和Marie-pierre GINESTET是巴黎AFEDAP的金属工艺主导老师。他们各自首先是有多年经验的独立首饰艺术家,在首饰创作的同时。把自己的工艺、经验传授给学校的学生。
Rachik从欧洲传统金属软铠甲中吸取灵感,制作的软铠系列首饰“环环相扣”。兼顾了金属的坚硬与服装的柔软。
Anne的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丰富的内容。她的首饰可以说是在极高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的返璞归真。优秀的首饰作品戴过一次后,会因其细节的完美令人爱不释手,Anne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实例。
Marie-pierre曾是我上学时的指导老师,从她那里,我学到如何在工艺上做到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在她的作品中,我总能获得惊喜。时而是首饰发出的声音,时而是丰富变化的光影效果……
这一次参展的作品中没有选择概念性太强的作品,在以后的展览中希望有机会和条件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作品。毕竟自由的创作空间是艺术家创作的水分和养料,这一次特地在给玻璃球游戏杂货店推荐了年轻设计师的清新设计。
其中Ophelia LECLERCQ受高级时装配饰创作的影响,用收集来的古董娃娃,用蝴蝶的翅膀,用森林中搜寻来的原木进行创作。作品直观,天真,叙述性强。Fernanda LEMME和JerSme COLLET这对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受他们各自的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专业的影响,作品线条精炼,造型与材料现代。BereniceSCHALTEGGER的创作则融合了她的祖籍墨西哥文化元素,作品充满女性的细腻与温柔。
所有参展的艺术家,有的见长于工艺,有的精于对材料的把握,有的善于讲故事,制作的首饰如小说般引人入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品要传达的信息都是可以一目了然的。读懂它们,需要观者有一定的艺术敏感和洞察力。但是或许更重要的是想要了解作品的一份诚意。如果说好的作品是坦诚并饱含诚意的创作,那么这座建立在受众与创作者之间的沟通的桥梁,也必定是由诚意与了解对方的意愿铸造的。
同样作为独立设计师和艺术家工作了这些年,我深知这条路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平坦。想要一直走下去,需要艺术家有坚定的信念,有聆听与交流的欲望,长年坚持不懈、不计时间的工作。更需要所有喜欢艺术的人们的支持。
首饰是一段人与物的奇妙旅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注视,轻抚伴随自己的首饰,与它共同经历人生中的各种时刻,并从它身上得到一份慰藉,感叹一份牵绊。希望今后的旅途中可以有更多的朋友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