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要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因材施教;创新;素质教育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始终以独具特性的科学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歌唱作为人类原始、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自然、直接地反映人们不同时期的精神世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职责所在。
一、剖析教育教学历程,聚焦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教师要认真捕捉小学各个年级学生在歌唱方面的不同心理,根据新课标学习研究不同阶段小学生歌唱的要求,为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1.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自我表现方面存在的情况:有的学生演唱欲望强烈,台上台下都充满了表演欲,甚至在台上比台下发挥得还要好;有的学生恰恰相反,缺乏自信、过分紧张,不能正常发挥歌唱技巧和方法,一上台紧张得不能自制,出现两腿打颤、手冰凉、气息上浮、节奏不稳、忘记歌词、走音跑掉等现象;还有学生对歌唱具有一种天分,但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属于自我愉悦型。
2.从新课标要求来看
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要求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但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大嗓门唱歌来表示高兴情绪,经常会出现“喊唱”现象;大多数学生处于发育期,“想唱而又不愿唱”;或者部分学生受一些流行歌曲的影响,对一些歌曲停留在“哼唱”阶段。
3.从教师教学过程来看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的整体性较低,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反复播放磁带,让学生跟唱;有的教师以“教会”歌曲为目的,就“歌”教“歌”,不关注学生的演唱效果;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呆板,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有趣的音乐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音乐教学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创设宽松和谐氛围,调适学生演唱心理
马克思曾说:“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所以,教师要打造宽松和谐氛围,不断调整学生歌唱时的心态,使其不断趋于稳定、积极、向上,真正发挥学生在求知方面的本能。
1.培养学生保持正确的表演态度
引导学生端正表演态度,只有从内心热爱音乐,为表现音乐而演唱,才能激励和促进学生更好地表演。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确立评价标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之要求。
2.加强舞台实践
在常态化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掌握学生特长和爱好,了解他们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素养,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将生活融入课堂,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和学生一起体验音乐,共同感受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亲近感。
3.增强形体表现力
教学中,学唱好听宜唱的歌曲时,如歌曲《娃哈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情感,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学生表演音乐的潜能。
三、针对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歌唱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鼓励学生参与到歌唱实践中来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歌唱教学的实践中,加强学生脑海里对歌曲旋律的深刻记忆。如在教授歌曲《瑶族舞曲》中的导入部分时,让学生观赏瑶族竹竿舞视频,用拍手的方式打击竹竿舞的节奏,仿佛把学生带入到他们舞蹈队伍中,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态语,并与演唱相结合,达到教材内容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欣赏和赞美。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想唱就唱,及时表扬与肯定学生的表现。如歌曲《卢沟谣》的旋律中有多处大跳音过程,学生很容易跑调并产生厌烦情绪。笔者利用体验或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赞美、激励和肯定融入其中,加大对力度和速度的指导,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确保教学效果。
3.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擦亮欣赏的慧眼,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新授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的过程中,当唱到高音时,多数学生会感到比较困难,但有一个平常对音乐课兴趣不大、上音乐课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还在认真唱歌,笔者及时对他的声音条件以及音准节奏感强等方面进行了表扬,鼓励他参加我校合唱隊。在不断强化训练的情况,该学生在校才艺比赛中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4.提高学生参与歌唱的感染力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在音乐课堂的课前或课尾进行才艺表演,通过这个“小舞台”,不仅使表演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又使其他学生在欣赏表演中获得一种审美的体验,虽然有时表演算不上很完美或很专业,但恰恰是这些稚嫩的表演往往能获得学生由衷的赞美和鼓励。
作者简介:吴艳秋(1975— ),女,山东泰安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及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因材施教;创新;素质教育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始终以独具特性的科学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歌唱作为人类原始、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自然、直接地反映人们不同时期的精神世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职责所在。
一、剖析教育教学历程,聚焦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教师要认真捕捉小学各个年级学生在歌唱方面的不同心理,根据新课标学习研究不同阶段小学生歌唱的要求,为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1.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自我表现方面存在的情况:有的学生演唱欲望强烈,台上台下都充满了表演欲,甚至在台上比台下发挥得还要好;有的学生恰恰相反,缺乏自信、过分紧张,不能正常发挥歌唱技巧和方法,一上台紧张得不能自制,出现两腿打颤、手冰凉、气息上浮、节奏不稳、忘记歌词、走音跑掉等现象;还有学生对歌唱具有一种天分,但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属于自我愉悦型。
2.从新课标要求来看
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要求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但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大嗓门唱歌来表示高兴情绪,经常会出现“喊唱”现象;大多数学生处于发育期,“想唱而又不愿唱”;或者部分学生受一些流行歌曲的影响,对一些歌曲停留在“哼唱”阶段。
3.从教师教学过程来看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的整体性较低,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反复播放磁带,让学生跟唱;有的教师以“教会”歌曲为目的,就“歌”教“歌”,不关注学生的演唱效果;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呆板,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有趣的音乐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音乐教学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创设宽松和谐氛围,调适学生演唱心理
马克思曾说:“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所以,教师要打造宽松和谐氛围,不断调整学生歌唱时的心态,使其不断趋于稳定、积极、向上,真正发挥学生在求知方面的本能。
1.培养学生保持正确的表演态度
引导学生端正表演态度,只有从内心热爱音乐,为表现音乐而演唱,才能激励和促进学生更好地表演。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确立评价标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之要求。
2.加强舞台实践
在常态化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掌握学生特长和爱好,了解他们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素养,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将生活融入课堂,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和学生一起体验音乐,共同感受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亲近感。
3.增强形体表现力
教学中,学唱好听宜唱的歌曲时,如歌曲《娃哈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情感,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学生表演音乐的潜能。
三、针对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歌唱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鼓励学生参与到歌唱实践中来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歌唱教学的实践中,加强学生脑海里对歌曲旋律的深刻记忆。如在教授歌曲《瑶族舞曲》中的导入部分时,让学生观赏瑶族竹竿舞视频,用拍手的方式打击竹竿舞的节奏,仿佛把学生带入到他们舞蹈队伍中,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态语,并与演唱相结合,达到教材内容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欣赏和赞美。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想唱就唱,及时表扬与肯定学生的表现。如歌曲《卢沟谣》的旋律中有多处大跳音过程,学生很容易跑调并产生厌烦情绪。笔者利用体验或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赞美、激励和肯定融入其中,加大对力度和速度的指导,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确保教学效果。
3.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擦亮欣赏的慧眼,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新授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的过程中,当唱到高音时,多数学生会感到比较困难,但有一个平常对音乐课兴趣不大、上音乐课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还在认真唱歌,笔者及时对他的声音条件以及音准节奏感强等方面进行了表扬,鼓励他参加我校合唱隊。在不断强化训练的情况,该学生在校才艺比赛中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4.提高学生参与歌唱的感染力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在音乐课堂的课前或课尾进行才艺表演,通过这个“小舞台”,不仅使表演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又使其他学生在欣赏表演中获得一种审美的体验,虽然有时表演算不上很完美或很专业,但恰恰是这些稚嫩的表演往往能获得学生由衷的赞美和鼓励。
作者简介:吴艳秋(1975— ),女,山东泰安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