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71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324-01
预分解窑窑尾漏料是影响窑正常生产运行最常见的原因,窑尾漏料不但影响窑产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环境卫生,造成窑尾漏风,冷空气吸入窑内,增大了热损失,使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出影响窑尾漏料的真正原因,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进行处理。(见表1)
1.各测温点测量仪表不准,显示值比实际温度偏低,据观察特别是分解炉出口温度更加明显。导致系统温度普遍高,尾煤用量偏高,头尾煤比例失调,窑内煤灰大量沉积,不均匀掺入熟料中,最终导致不正常工况(结圈、结蛋)的发生,以致窑尾漏料。
处理方法:勤注意观察系统温度的变化,衡量头尾秤用煤的多少,加强对仪表准确性的管理。要求仪表管理人员对分解炉出口等主要测温点仪表进行检查,及时清除热电偶头部的结皮,及时更换已损坏的热电偶等要求。
2.关于窑速的控制
低窑速运行会造成窑内填充率较大,厚料层操作,导致窑尾漏料。采用薄料快转的煅烧方法本来就是水泥熟料煅烧的需要。有的人认为,当窑喂料小时,就应降低窑速,但我们实践体会,当窑已发生结圈、长厚窑皮,在进行烧圈(厚窑皮)时,尽管喂料量已减小或止料,但窑速也不宜减得过慢,应在3.0r/min以上或更高,同时调整火焰向下,以利于圈或厚窑皮的脱落。有时当窑尾部件完好时,窑尾也存在漏料,比如略微增加窑投料量10t/h,窑尾就可能出现漏料;当清理烟室、分解炉下部结皮后,窑尾开始漏料,但基本上在30min内又恢复正常,经多次观察分析认为,主要是大量清理的结皮瞬间入窑造成,由此可见窑尾端物料填充率过高是造成窑尾漏料最重要的因素。窑内窑皮过长过厚是造成窑尾端物料填充率超过其设计最大填充率的原因。
处理方法:窑和分解炉用风要进行合理调节,根据窑和分解炉用风情况及时对三次风阀开度进行调节。勤观察窑尾烟室及二、三次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来辨别炉窑用风是否合理,做出合理调整,防止窑尾积料过多而漏料。
3.部分窑尾部件损坏
1)窑尾下料溜嘴烧损变短及两边的挡料浇注料磨损严重,窑尾扬料板的烧损及下料斜坡角度不当。
2)下料溜嘴、窑尾缩口之间间隙的不合理造成窑尾漏料。要解决漏料,必须设计好窑尾溜槽的下料溜嘴、回转窑的窑尾缩口以及溜嘴和下料溜嘴之间的间隙。
处理方法:对扬料板进行检查更换和下料斜坡角度调整,调整下料溜嘴、窑尾缩口之间间隙,如图1所示。同时加强窑内料风的配合,斜坡缩口的清理等。
4.窑尾密封漏风
在窑头,回转的筒体与固定的活动窑头接合处;在窑尾,回转的筒体与固定的烟室接合处,回转窑的密封改造技术,都必然存在有缝隙。而回转窑是在负压下进行操作,为防止外界空气被吸入,以稳定热工制度,必须在上述两处各装置一个密封装置。对工艺来说,结构合理、性能良好的密封对于防止冷风渗入、保证系统温度、消除窑头负压及保障系统的稳定性极为重要的。窑尾密封的不合理造成热耗偏高,造成预热器结皮和窑内结圈。现在的窑尾密封多采用柔性结构,这种结构能有效解决回转窑在高温使用状态下产生的变形、筒体偏摆和偏心等问题。所以密封材料必须采用高弹性、耐高温材料,在窑尾温度达到1000℃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从而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保证窑系统处于良好的负压状态,防止窑头窑尾产生正压对密封的高温灼烧,使之开裂和变形从而影响系统的通风而产生漏料。
处理方法:提高窑尾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密封情况,需要更换鱼鳞片和钢丝绳的及时更换,需要增加配重的及时增加。
5.生料成分的影响
少量的低熔点矿物也会导致液相提前出现,如石灰石中含有一定量的白云石,由于较高的MgO,使熟料最低共熔温度降低,液相提前出现,造成窑皮变长增厚。
处理方法:改善配料,针对石灰石中含有白云石的情况,适当提高熟料KH值,降低Fe2O3含量。保证配料方案中有尽可能多的C3S含量和较少的f-CaO含量,避免熔剂矿物过多,液相提前出现,造成窑结皮、结圈、结蛋,以致窑尾漏料。 从而生产出合格稳定的生料,根据原煤热值及灰分产率情况,及时调整生料率值控制标准,尽量减少窑内结圈、结蛋,从而避免窑尾漏料。为了避免有害成分的循环富集,减轻预热器和窑系统结皮、结圈的可能,将含高碱、高硫、高氯的窑尾收尘回灰,作为混合材掺入水泥中,而不掺入原料或生料中,对缓解窑内结圈等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回转窑的窑灰也是水泥混合材的一种,其性能介于活性混合材与非活性混合材之间,是可以用于水泥混合材的,但掺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5%左右,是不会对水泥性能构成影响的。
6.煤和煤管的影响
煤粉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窑的热工制度,产生窑后圈,阻碍料的前行而产生漏料。煤管爆发力不强,影响煤粉的燃烧,易产生煤粉圈,生成厚窑皮而积料过多漏料。
处理方法:为此我们需合理掌握影响煤粉的各个因素,以及正确使用燃烧器和内、外风的合理调节。并严格控制进厂原煤的质量均齐稳定,适当提高熟料KH值后在实际生产中要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均齐和稳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漏料是各个方面的,是完全可以消除的,由于此现象无法使生产进行下去,对现场影响又非常明显,所以容易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但是对它的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及时的去查找原因并处理,防止环境的污染和劳动强度的增加。
预分解窑窑尾漏料是影响窑正常生产运行最常见的原因,窑尾漏料不但影响窑产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环境卫生,造成窑尾漏风,冷空气吸入窑内,增大了热损失,使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出影响窑尾漏料的真正原因,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进行处理。(见表1)
1.各测温点测量仪表不准,显示值比实际温度偏低,据观察特别是分解炉出口温度更加明显。导致系统温度普遍高,尾煤用量偏高,头尾煤比例失调,窑内煤灰大量沉积,不均匀掺入熟料中,最终导致不正常工况(结圈、结蛋)的发生,以致窑尾漏料。
处理方法:勤注意观察系统温度的变化,衡量头尾秤用煤的多少,加强对仪表准确性的管理。要求仪表管理人员对分解炉出口等主要测温点仪表进行检查,及时清除热电偶头部的结皮,及时更换已损坏的热电偶等要求。
2.关于窑速的控制
低窑速运行会造成窑内填充率较大,厚料层操作,导致窑尾漏料。采用薄料快转的煅烧方法本来就是水泥熟料煅烧的需要。有的人认为,当窑喂料小时,就应降低窑速,但我们实践体会,当窑已发生结圈、长厚窑皮,在进行烧圈(厚窑皮)时,尽管喂料量已减小或止料,但窑速也不宜减得过慢,应在3.0r/min以上或更高,同时调整火焰向下,以利于圈或厚窑皮的脱落。有时当窑尾部件完好时,窑尾也存在漏料,比如略微增加窑投料量10t/h,窑尾就可能出现漏料;当清理烟室、分解炉下部结皮后,窑尾开始漏料,但基本上在30min内又恢复正常,经多次观察分析认为,主要是大量清理的结皮瞬间入窑造成,由此可见窑尾端物料填充率过高是造成窑尾漏料最重要的因素。窑内窑皮过长过厚是造成窑尾端物料填充率超过其设计最大填充率的原因。
处理方法:窑和分解炉用风要进行合理调节,根据窑和分解炉用风情况及时对三次风阀开度进行调节。勤观察窑尾烟室及二、三次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来辨别炉窑用风是否合理,做出合理调整,防止窑尾积料过多而漏料。
3.部分窑尾部件损坏
1)窑尾下料溜嘴烧损变短及两边的挡料浇注料磨损严重,窑尾扬料板的烧损及下料斜坡角度不当。
2)下料溜嘴、窑尾缩口之间间隙的不合理造成窑尾漏料。要解决漏料,必须设计好窑尾溜槽的下料溜嘴、回转窑的窑尾缩口以及溜嘴和下料溜嘴之间的间隙。
处理方法:对扬料板进行检查更换和下料斜坡角度调整,调整下料溜嘴、窑尾缩口之间间隙,如图1所示。同时加强窑内料风的配合,斜坡缩口的清理等。
4.窑尾密封漏风
在窑头,回转的筒体与固定的活动窑头接合处;在窑尾,回转的筒体与固定的烟室接合处,回转窑的密封改造技术,都必然存在有缝隙。而回转窑是在负压下进行操作,为防止外界空气被吸入,以稳定热工制度,必须在上述两处各装置一个密封装置。对工艺来说,结构合理、性能良好的密封对于防止冷风渗入、保证系统温度、消除窑头负压及保障系统的稳定性极为重要的。窑尾密封的不合理造成热耗偏高,造成预热器结皮和窑内结圈。现在的窑尾密封多采用柔性结构,这种结构能有效解决回转窑在高温使用状态下产生的变形、筒体偏摆和偏心等问题。所以密封材料必须采用高弹性、耐高温材料,在窑尾温度达到1000℃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从而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保证窑系统处于良好的负压状态,防止窑头窑尾产生正压对密封的高温灼烧,使之开裂和变形从而影响系统的通风而产生漏料。
处理方法:提高窑尾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密封情况,需要更换鱼鳞片和钢丝绳的及时更换,需要增加配重的及时增加。
5.生料成分的影响
少量的低熔点矿物也会导致液相提前出现,如石灰石中含有一定量的白云石,由于较高的MgO,使熟料最低共熔温度降低,液相提前出现,造成窑皮变长增厚。
处理方法:改善配料,针对石灰石中含有白云石的情况,适当提高熟料KH值,降低Fe2O3含量。保证配料方案中有尽可能多的C3S含量和较少的f-CaO含量,避免熔剂矿物过多,液相提前出现,造成窑结皮、结圈、结蛋,以致窑尾漏料。 从而生产出合格稳定的生料,根据原煤热值及灰分产率情况,及时调整生料率值控制标准,尽量减少窑内结圈、结蛋,从而避免窑尾漏料。为了避免有害成分的循环富集,减轻预热器和窑系统结皮、结圈的可能,将含高碱、高硫、高氯的窑尾收尘回灰,作为混合材掺入水泥中,而不掺入原料或生料中,对缓解窑内结圈等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回转窑的窑灰也是水泥混合材的一种,其性能介于活性混合材与非活性混合材之间,是可以用于水泥混合材的,但掺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5%左右,是不会对水泥性能构成影响的。
6.煤和煤管的影响
煤粉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窑的热工制度,产生窑后圈,阻碍料的前行而产生漏料。煤管爆发力不强,影响煤粉的燃烧,易产生煤粉圈,生成厚窑皮而积料过多漏料。
处理方法:为此我们需合理掌握影响煤粉的各个因素,以及正确使用燃烧器和内、外风的合理调节。并严格控制进厂原煤的质量均齐稳定,适当提高熟料KH值后在实际生产中要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均齐和稳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漏料是各个方面的,是完全可以消除的,由于此现象无法使生产进行下去,对现场影响又非常明显,所以容易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但是对它的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及时的去查找原因并处理,防止环境的污染和劳动强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