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近日,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提出,2016年,我區将努力实现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0万以上目标,实现“十三五”脱贫攻坚良好开局。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贫困家庭尽快、持久、高水平地摆脱困境、走向富裕,除了采取必不可少的经济扶贫等“输血式”扶贫措施,更为关键的是要为他们“扶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学历人士为300%、初高中学历人士为108%、小学学历人士为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因此,为了实现我区“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加快推进我区贫困地区发展,我们必须从根源出发,着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增强贫困地区、家庭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首先要做到“精准改薄”,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我们要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改、扩、新建等方式,对薄弱学校进行提质改造,满足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人学需求,保留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妥善解决路途较远学生往返交通问题。
其次要做到“精准招生”,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进得来”。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需求和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切实开展招生扶贫工作,实施优质高中招收农村学生计划,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的技术。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国家重点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与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计划,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第三要做到“精准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得住”。建立并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学生资助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以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与扶贫部门密切协作,运用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做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应助尽助,一个不漏”。
第四要做到“精准育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得好”。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让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定人定向结对帮扶,努力实现对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帮扶的全覆盖。立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分层育人,因人施教,把“扶志”与“扶智”作为培育的重点,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脱贫致富的腰杆‘直”起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第五要做到“精准就业”,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就业”。加快建设自治区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等,积极开展城乡职业院校合作、联动办学,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好1~2个骨干专业、1~2个涉农专业和2~3个特色专业,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训需求,有效吸引有就读职校意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同时,建立就业精准帮扶制度,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100%就业,有创业意愿的拥有适度创业空间。
贫困家庭子女的命运需要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样需要教育来撬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优势,着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采取切实的帮扶措施,把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优质、均衡的教育。
(责编 秦越霞)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贫困家庭尽快、持久、高水平地摆脱困境、走向富裕,除了采取必不可少的经济扶贫等“输血式”扶贫措施,更为关键的是要为他们“扶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学历人士为300%、初高中学历人士为108%、小学学历人士为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因此,为了实现我区“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加快推进我区贫困地区发展,我们必须从根源出发,着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增强贫困地区、家庭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首先要做到“精准改薄”,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我们要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改、扩、新建等方式,对薄弱学校进行提质改造,满足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人学需求,保留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妥善解决路途较远学生往返交通问题。
其次要做到“精准招生”,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进得来”。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需求和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切实开展招生扶贫工作,实施优质高中招收农村学生计划,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的技术。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国家重点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与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计划,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第三要做到“精准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得住”。建立并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学生资助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以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与扶贫部门密切协作,运用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做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应助尽助,一个不漏”。
第四要做到“精准育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得好”。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让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定人定向结对帮扶,努力实现对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帮扶的全覆盖。立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分层育人,因人施教,把“扶志”与“扶智”作为培育的重点,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脱贫致富的腰杆‘直”起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第五要做到“精准就业”,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就业”。加快建设自治区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等,积极开展城乡职业院校合作、联动办学,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好1~2个骨干专业、1~2个涉农专业和2~3个特色专业,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训需求,有效吸引有就读职校意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同时,建立就业精准帮扶制度,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100%就业,有创业意愿的拥有适度创业空间。
贫困家庭子女的命运需要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样需要教育来撬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优势,着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采取切实的帮扶措施,把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优质、均衡的教育。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