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情,有点不可思议,夏米力·夏克尔用自己的十年完成了一件很平常但又不寻常的事情——颂歌献给边防军。
国家一级演员、新疆著名歌唱家夏米力·夏克尔在千禧之年,曾制定了一个“十年走边关”计划:作为新疆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他利用每年春节、全团休假的时间,赴边防一线部队前哨班举办演唱会、座谈会等活动,为边防战士送去欢乐和祝福。2008年,他被评为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称号,夏米力·夏克尔长期从事志愿工作,荣获“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十年来,夏米力先后赴中巴、中吉、中塔、中俄、中哈、中蒙边境,为100多个边防连队和前哨班举办演唱会120余场次,座谈会60余场,赠送个人CD、VCD专辑两万多张。帕米尔边防连、马兰前哨班、天山深处的边防哨所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歌声。
感恩军营
瑞雪舞边关,歌声颂子弟。
一望无际的白雪给冬日里荒凉的戈壁罩上了一层银装,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吹着,边防哨所上战士们伴着雪花翻飞激情洋溢地跟着夏米力载歌载舞,盘腿坐在雪地上的士兵被这场面感染了,站起身来,唱起了边关的军歌,释放思念亲人的情怀。战士们的脸上挂着微笑,眼里噙着泪花。这是夏米力在边关演出时的一幕。
1999年,夏米力随团到边防连队演出。在座谈会上,他问坐在旁边的一位老兵:“什么事情让你最高兴?”老兵说:“有两件事最让我高兴,一是收到家里来信,二是文工团来演出。你们来演出一次,我们要高兴一年。”正是老兵的一句话,让夏米力产生了一个想法:用十年的节假日时间,走遍新疆所有的边防连队,为边防战士们送歌。
“我是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军旅歌手,在基层生活了八年,军营是我的根,我知道战士们需要什么。”夏米力用这样的一席话,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夏米力出生在新疆奇台县一个能歌善舞、文化底蕴丰厚的少数民族家里,父亲是乌孜别克族,母亲是维吾尔族,父母身上两个不同民族的艺术细胞熏染了夏米力,给了他走向歌唱之路的灵性。
1976年的深冬,年仅17岁的夏米力光荣入伍,成了一名炮兵。能歌善舞的夏米力发现由于部队没有专业的教歌员,一些原本很好听的歌被战友唱得变了调,他便毛遂自荐当起了连队的教歌员,每逢周末就给战友们唱歌、跳舞,并保证每周教一首新歌。从此,无论是连队聚会还是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夏米力所在连队的歌声最嘹亮、最动听。夏米力在部队的影响越来越大,战友们纷纷写信告诉亲朋好友说连队有个“歌唱家”。火热的军营生活,血浓于水的战友之情无时无刻不在浸染着夏米力,萌发了他创作歌曲的欲望。于是,训练之余他便在连队的车库里创作歌曲。通过半年的努力,处女作《我是连队的歌唱家》诞生了。198t年7月,他作为西部军营基层连队的文艺骨干,代表参加全军第六届文艺汇演,《我是连队的歌唱家》获得了创作、表演、演唱3个一等奖。
1984年,夏米力凭着自己的演唱实力调入新疆军区文工团成为独唱演员。就是这种特殊的经历,让夏米力对军营对部队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制订的“十年走边关”计划,也得到了家人、友人们的支持,他的老师李双江对这件事情更是大加赞赏。
颂歌献给边防军
受演出条件的限制,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许多慰问演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稍好的大单位,条件艰苦的地方官兵很难见到文工团的演出,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最需要用歌声慰问的地方,“我们在边远地区最害怕的就是寂寞,见不到外面的人,也出不去,最渴望看到文工团的演出。”这是一位老兵的心声。夏米力的到来给战士们带来了别样的快乐,夏米力的一场演出,会使这个地方的官兵谈论一年,快乐一年。
2000年春节,夏米力开始了自己“十年走边防”的第一站,他选择了北塔山方向的乌拉斯泰边防连。一大早他就带上随身的乐器出发了,通往边防连唯一可以行走的路就是夏天边防战士铺成的山路,经过一个夏天雨水的冲刷,加上冬天覆盖的积雪,路途非常难走,从黎明走到傍晚,300公里的路程走了将近8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连队的领导建议,休息后第二天再演出,但是夏米力还是坚持在当天晚上演出,在简单吃过晚饭后,他来到了战士们中间,他那质朴的声音,亲切的歌声,瞬间温暖了战士们的心。为了让战士们都参与进来,他选择了互动式拉歌的方式,很多战士都随着他一起唱起来、跳起来,一首首歌曲飘荡在边防连的上空,一阵阵笑声传遍了边防哨所。看着战士们高兴的样子,夏米力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夏米力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每一位战士,每一个连队都能听到他的歌声。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十年里夏米力跑遍了新疆的边防哨所,行程达10万里。
在哨所演出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听到他的歌声,有时候总有人要站岗放哨,他就单独给这个站岗的战士开专场的演唱会。就是这些举动,让边防连的战士们记住了这位热情豪爽的乌兹别克歌唱家。
不惧万难赴边关
“十年走边关”的计划制定之初遭到了多人的质疑:夏米力是不是作秀啊?十年他能坚持下来么?在这些质疑声中,夏米力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个计划,同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一定要在节假日,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去完成这个计划。
“说句实话,我也动摇过,毕竟我也是人,一个普通的人。”夏米力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2003年,是自己走边关计划的第4年,一个曾经的部队领导,邀请他去广州参加一个演出,对方开出了很高的出场费,并且还承诺:如果到广州参加演出,全家可以免费到海南度假。到南方度一次假是他对妻子和孩子多年前就做出的承诺,但是因为走边关的缘故,一直没有兑现诺言,如果这次去了家人和孩子一定会欢欣鼓舞。这让夏米力犯了难:拒绝曾经的老领导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人家想到了你,还给了你这样的优惠条件,自己走边关没有任何安排和要求,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推掉,这样的想法在夏米力的心里装了好几天。边防战士那企盼的眼神,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仿佛浮现在眼前,最终夏米力重又踏上边关路。
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夏米力感觉最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答应过他们一定要带全家到海南度一次假,这已经承诺了10年,孩子也长大了,夏米力感觉有些惭愧。“家里人对我的做法还是理解,虽然他们也有过抱怨。”夏米力说。
十年走边关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
2001年的冬天,夏米力跟往常一样,开始了走边关的计划,这一年他把地点选在了红其拉甫边防连。为了不惊动当地的领导,他跟部队约好了时间,自己从喀什搭乘朋友的过路车到红其拉甫边防连。
当他们所乘坐的汽车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由于司机疲劳驾驶,在陡峭的盘旋公路上打起了盹,当夏米力发现情况不对时,扯了一下司机的胳膊,然而当司机意识到危险将要发生时,已经来不及了,车在盘山公路上转了几个圈后,掉进了山涧,当他们醒来时,只感觉到全身疼痛,旁边的司机已经昏迷过去,血肉模糊。他坚持着走上来,叫了救护车,司机得到了及时的救护,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他搭乘了另外的车,继续往红其拉甫口岸进发,在迟到两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忍受着疼痛他表演完了节目。他没有把车祸的事情告诉战士们,后来边防哨所的领导通过别人的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这让边防官兵惊诧万分,对夏米力刮目相看。到现在夏米力的家人还不知道这惊险的一幕。“我没有什么大碍,如果告诉他们,只能让他们担心。所以还是不告诉的好。”夏米力笑着说。
“外界的诱惑,死亡的威胁没有让我退缩,是战士们的掌声和笑脸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夏米力说。
十年在人的一生中很短暂,转瞬即逝,但是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情,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可思议,但是夏米力用十年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完成了自己的心愿——颂歌献给边防军。
国家一级演员、新疆著名歌唱家夏米力·夏克尔在千禧之年,曾制定了一个“十年走边关”计划:作为新疆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他利用每年春节、全团休假的时间,赴边防一线部队前哨班举办演唱会、座谈会等活动,为边防战士送去欢乐和祝福。2008年,他被评为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称号,夏米力·夏克尔长期从事志愿工作,荣获“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十年来,夏米力先后赴中巴、中吉、中塔、中俄、中哈、中蒙边境,为100多个边防连队和前哨班举办演唱会120余场次,座谈会60余场,赠送个人CD、VCD专辑两万多张。帕米尔边防连、马兰前哨班、天山深处的边防哨所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歌声。
感恩军营
瑞雪舞边关,歌声颂子弟。
一望无际的白雪给冬日里荒凉的戈壁罩上了一层银装,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吹着,边防哨所上战士们伴着雪花翻飞激情洋溢地跟着夏米力载歌载舞,盘腿坐在雪地上的士兵被这场面感染了,站起身来,唱起了边关的军歌,释放思念亲人的情怀。战士们的脸上挂着微笑,眼里噙着泪花。这是夏米力在边关演出时的一幕。
1999年,夏米力随团到边防连队演出。在座谈会上,他问坐在旁边的一位老兵:“什么事情让你最高兴?”老兵说:“有两件事最让我高兴,一是收到家里来信,二是文工团来演出。你们来演出一次,我们要高兴一年。”正是老兵的一句话,让夏米力产生了一个想法:用十年的节假日时间,走遍新疆所有的边防连队,为边防战士们送歌。
“我是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军旅歌手,在基层生活了八年,军营是我的根,我知道战士们需要什么。”夏米力用这样的一席话,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夏米力出生在新疆奇台县一个能歌善舞、文化底蕴丰厚的少数民族家里,父亲是乌孜别克族,母亲是维吾尔族,父母身上两个不同民族的艺术细胞熏染了夏米力,给了他走向歌唱之路的灵性。
1976年的深冬,年仅17岁的夏米力光荣入伍,成了一名炮兵。能歌善舞的夏米力发现由于部队没有专业的教歌员,一些原本很好听的歌被战友唱得变了调,他便毛遂自荐当起了连队的教歌员,每逢周末就给战友们唱歌、跳舞,并保证每周教一首新歌。从此,无论是连队聚会还是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夏米力所在连队的歌声最嘹亮、最动听。夏米力在部队的影响越来越大,战友们纷纷写信告诉亲朋好友说连队有个“歌唱家”。火热的军营生活,血浓于水的战友之情无时无刻不在浸染着夏米力,萌发了他创作歌曲的欲望。于是,训练之余他便在连队的车库里创作歌曲。通过半年的努力,处女作《我是连队的歌唱家》诞生了。198t年7月,他作为西部军营基层连队的文艺骨干,代表参加全军第六届文艺汇演,《我是连队的歌唱家》获得了创作、表演、演唱3个一等奖。
1984年,夏米力凭着自己的演唱实力调入新疆军区文工团成为独唱演员。就是这种特殊的经历,让夏米力对军营对部队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制订的“十年走边关”计划,也得到了家人、友人们的支持,他的老师李双江对这件事情更是大加赞赏。
颂歌献给边防军
受演出条件的限制,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许多慰问演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稍好的大单位,条件艰苦的地方官兵很难见到文工团的演出,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最需要用歌声慰问的地方,“我们在边远地区最害怕的就是寂寞,见不到外面的人,也出不去,最渴望看到文工团的演出。”这是一位老兵的心声。夏米力的到来给战士们带来了别样的快乐,夏米力的一场演出,会使这个地方的官兵谈论一年,快乐一年。
2000年春节,夏米力开始了自己“十年走边防”的第一站,他选择了北塔山方向的乌拉斯泰边防连。一大早他就带上随身的乐器出发了,通往边防连唯一可以行走的路就是夏天边防战士铺成的山路,经过一个夏天雨水的冲刷,加上冬天覆盖的积雪,路途非常难走,从黎明走到傍晚,300公里的路程走了将近8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连队的领导建议,休息后第二天再演出,但是夏米力还是坚持在当天晚上演出,在简单吃过晚饭后,他来到了战士们中间,他那质朴的声音,亲切的歌声,瞬间温暖了战士们的心。为了让战士们都参与进来,他选择了互动式拉歌的方式,很多战士都随着他一起唱起来、跳起来,一首首歌曲飘荡在边防连的上空,一阵阵笑声传遍了边防哨所。看着战士们高兴的样子,夏米力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夏米力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每一位战士,每一个连队都能听到他的歌声。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十年里夏米力跑遍了新疆的边防哨所,行程达10万里。
在哨所演出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听到他的歌声,有时候总有人要站岗放哨,他就单独给这个站岗的战士开专场的演唱会。就是这些举动,让边防连的战士们记住了这位热情豪爽的乌兹别克歌唱家。
不惧万难赴边关
“十年走边关”的计划制定之初遭到了多人的质疑:夏米力是不是作秀啊?十年他能坚持下来么?在这些质疑声中,夏米力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个计划,同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一定要在节假日,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去完成这个计划。
“说句实话,我也动摇过,毕竟我也是人,一个普通的人。”夏米力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2003年,是自己走边关计划的第4年,一个曾经的部队领导,邀请他去广州参加一个演出,对方开出了很高的出场费,并且还承诺:如果到广州参加演出,全家可以免费到海南度假。到南方度一次假是他对妻子和孩子多年前就做出的承诺,但是因为走边关的缘故,一直没有兑现诺言,如果这次去了家人和孩子一定会欢欣鼓舞。这让夏米力犯了难:拒绝曾经的老领导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人家想到了你,还给了你这样的优惠条件,自己走边关没有任何安排和要求,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推掉,这样的想法在夏米力的心里装了好几天。边防战士那企盼的眼神,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仿佛浮现在眼前,最终夏米力重又踏上边关路。
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夏米力感觉最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答应过他们一定要带全家到海南度一次假,这已经承诺了10年,孩子也长大了,夏米力感觉有些惭愧。“家里人对我的做法还是理解,虽然他们也有过抱怨。”夏米力说。
十年走边关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
2001年的冬天,夏米力跟往常一样,开始了走边关的计划,这一年他把地点选在了红其拉甫边防连。为了不惊动当地的领导,他跟部队约好了时间,自己从喀什搭乘朋友的过路车到红其拉甫边防连。
当他们所乘坐的汽车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由于司机疲劳驾驶,在陡峭的盘旋公路上打起了盹,当夏米力发现情况不对时,扯了一下司机的胳膊,然而当司机意识到危险将要发生时,已经来不及了,车在盘山公路上转了几个圈后,掉进了山涧,当他们醒来时,只感觉到全身疼痛,旁边的司机已经昏迷过去,血肉模糊。他坚持着走上来,叫了救护车,司机得到了及时的救护,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他搭乘了另外的车,继续往红其拉甫口岸进发,在迟到两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忍受着疼痛他表演完了节目。他没有把车祸的事情告诉战士们,后来边防哨所的领导通过别人的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这让边防官兵惊诧万分,对夏米力刮目相看。到现在夏米力的家人还不知道这惊险的一幕。“我没有什么大碍,如果告诉他们,只能让他们担心。所以还是不告诉的好。”夏米力笑着说。
“外界的诱惑,死亡的威胁没有让我退缩,是战士们的掌声和笑脸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夏米力说。
十年在人的一生中很短暂,转瞬即逝,但是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情,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可思议,但是夏米力用十年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完成了自己的心愿——颂歌献给边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