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由于受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经费紧张、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匮乏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经常造成体育教学在边疆农村许多学校中处于无知或是有可有无的地位,形成了体育教学无质量无保证可谈等许多突出问题。经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本人体会深感,百感欣慰。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就此谈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试图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改进和发展提供点滴建议。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少数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认为农村孩子身体好,不用参加体育锻炼,开不开体育课无所谓。而少数主管部门领导在检查、监督学校工作时没把体育工作放到应有位置来看待。由于工作上不重视,加上对学校体育设施等要求硬性规定,即使体育设施达不到要求,验收也能合格通过,更加导致了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一些农村中学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的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也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来补语、数、外,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更本谈不上学生的体育锻炼。
1.2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观念陈旧、落后。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专业体育教师极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现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构成大概有四类:体育院校大专毕业生;运动队的中专生;部队退役军人;由其它科老师代上这样的构成导致师资在新课标下存在如下问题:
1.2.1 在思想上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由于体育教师的待遇比较差,再加上长期不被重视,于是就有一大部分的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体育教学,对体育课马虎应付;另一种是由于受到旧的教学大纲影响较重,有一小部分教师转不弯来,仍对学生进行“绝对控制”或是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能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活动。
1.2.2 教师素质偏低。在体育教师的构成中,就算是那些体育大专毕业的学生也是有一大部分是高中时读书比较差的,再经过两年或三年的学习就出来教书,这样他们的知识基础就不扎实。另外,体育教师学了两三年的知识要教一辈子的书,很少经过继续进修及培训,这样他们对现行体育教学改革也知之甚少,在面对新课改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中就难免力不从心,表现出应变能力差,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1.2.3 专业能力不强。缺乏运动技术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运动技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不能把握运动技术的“基本点”,不能让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有效的结合,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2.4 学校体育观念落后。由于社会对人才及成材的观念,导致学校承受着社会各方面所传递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使学校教育的功能发生了扭曲和畸变。为了迎合现有的选拔考试模式,学校只能进行应试教育,这样不列入考试项目的体育也就自然的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也就是说由于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指挥,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素质教育名存实亡。
1.3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学生由于受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言行等的影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中学习压力及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及生理的一系列变化的影响,学生在上课时喜欢表现其个性,不喜欢按教师指令进行体育活动,对教师的过分命令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个别学生还会不喜欢运动尤其以女生为多,或是怕运动了影响学习。
1.4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正规的运动场地很少,主要是一个200米跑道的田径场外加一两个篮球场;运动器材也较为单一,主要是排球、篮球及很少的羽毛球,这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的需要,导致学生的兴趣受到压抑,也不利于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另外,现有体育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其原因是一些学校体育保管员缺乏专业水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不到位,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就是体育器材的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损坏。
1.5学校体育科研意识淡薄。目前有关城市中学体育教师从事体育科研的较多,而有关边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科研的较少。这主要因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科研存在以下现状:体育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对体育科研认识的误区;功利性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体育教学科研理论知识匮乏;没有体育教学科研经费[4]。因此,体育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历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位和水平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体育教师从不搞教学研究,新的知识、信息不能及时吸收,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不会有创造性,一个教案年年用,一种方法年年教,靠老本吃饭。
1.6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没有把体育工作严格的列入学校的管理体系中[5]。
2.走出误区,化解困惑
2.1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6]。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2.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2.3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7]。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4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具体措施是:学校挤一点 ,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从几个方面解决。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8]。农村学校体育的设施设备较城区学校有很大差距,尤其离新课程实施条件还有很大距离。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没有好的场地和器材。而为了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我们必须要有场地和器材的保障。
2.5加强和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科研积极性。第一,唤醒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第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三,争取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第四,建立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大纲和奖励政策 ;第五,营造良好的学术争鸣氛围[9]。
2.6 加强监督职能,提高培训力度
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 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10]。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展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同时,希望各级部门加强安排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结束语与建议
1.结束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仅于教材的改革,而是教育部门整个系统的革命性的彻底改革,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教育改革,较之城区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还存在着极大的经费缺口和人力需求等诸多因素的问题[10]。所以,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国家人才的培养,作为边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按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去实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创新教学[11]。据理力争,为彻底解决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教学之路漫漫兮,只有紧跟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并努力实践,才能使我们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落形势,与时俱进。当然,新课标要渗透到农村体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过程,还要走一段艰苦和漫长的路,这其中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需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认真地探究,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经验与方法,推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普及与提高。
2.建议
2.1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竖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端正教学态度,认真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加强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认真钻研业务,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教学的技巧,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经常与同行进行探讨与交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上课时还可与同次课的教师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2.2积极开拓教学内容, 教材的安排要简洁、快节奏, 教学方法要有创新。首先,在新课标下,“只要学生想活动的项目”都可当成我们的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应多争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义开拓言路。另外,教师自身也应善于发现身边的可用之材,中国有句老话“它山这石,可以攻玉”。其次,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应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断创新,适当地降低要求。最后,对于那些相对不感兴趣或会感到学习枯燥的教材内容,应该安排得简洁且快节奏。
2.3在场地器材的应用方面。教师首先应合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并且自制一些简易的运动器材,其次是组织课外业余运动队,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其运动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自带器材来以缓解学校器材不足的压力;最后,应尽量促使学校完善场地建设,购置更为充足的运动器材。
2.4广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的危机感。主动参与到学校体育整体改革中,要加强学习,边学习边实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尤其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课标”和“课改”的新理念,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下决心从实践型教师走向实践理论结合型的教师,最终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玉虎等.对体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16-117.
[2]高航.对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34-3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29-31.
[4]郑伟峰.农村中小学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常州学校体育论文报告[R].2005,(19)12.
[5]王桂艳,赵学军.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探讨[J].中小学教育网[Z].2005,11.
[6]余好学.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8(5).
[7]曲宗湖,杨文钎.学校体育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209-2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7:5.
[9]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6:9,100.
[10]杨灵等.关于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73-76.
收稿日期:2011-05-07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少数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认为农村孩子身体好,不用参加体育锻炼,开不开体育课无所谓。而少数主管部门领导在检查、监督学校工作时没把体育工作放到应有位置来看待。由于工作上不重视,加上对学校体育设施等要求硬性规定,即使体育设施达不到要求,验收也能合格通过,更加导致了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一些农村中学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的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也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来补语、数、外,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更本谈不上学生的体育锻炼。
1.2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观念陈旧、落后。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专业体育教师极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现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构成大概有四类:体育院校大专毕业生;运动队的中专生;部队退役军人;由其它科老师代上这样的构成导致师资在新课标下存在如下问题:
1.2.1 在思想上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由于体育教师的待遇比较差,再加上长期不被重视,于是就有一大部分的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体育教学,对体育课马虎应付;另一种是由于受到旧的教学大纲影响较重,有一小部分教师转不弯来,仍对学生进行“绝对控制”或是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能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活动。
1.2.2 教师素质偏低。在体育教师的构成中,就算是那些体育大专毕业的学生也是有一大部分是高中时读书比较差的,再经过两年或三年的学习就出来教书,这样他们的知识基础就不扎实。另外,体育教师学了两三年的知识要教一辈子的书,很少经过继续进修及培训,这样他们对现行体育教学改革也知之甚少,在面对新课改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中就难免力不从心,表现出应变能力差,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1.2.3 专业能力不强。缺乏运动技术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运动技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不能把握运动技术的“基本点”,不能让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有效的结合,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2.4 学校体育观念落后。由于社会对人才及成材的观念,导致学校承受着社会各方面所传递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使学校教育的功能发生了扭曲和畸变。为了迎合现有的选拔考试模式,学校只能进行应试教育,这样不列入考试项目的体育也就自然的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也就是说由于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指挥,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素质教育名存实亡。
1.3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学生由于受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言行等的影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中学习压力及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及生理的一系列变化的影响,学生在上课时喜欢表现其个性,不喜欢按教师指令进行体育活动,对教师的过分命令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个别学生还会不喜欢运动尤其以女生为多,或是怕运动了影响学习。
1.4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正规的运动场地很少,主要是一个200米跑道的田径场外加一两个篮球场;运动器材也较为单一,主要是排球、篮球及很少的羽毛球,这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的需要,导致学生的兴趣受到压抑,也不利于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另外,现有体育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其原因是一些学校体育保管员缺乏专业水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不到位,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就是体育器材的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损坏。
1.5学校体育科研意识淡薄。目前有关城市中学体育教师从事体育科研的较多,而有关边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科研的较少。这主要因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科研存在以下现状:体育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对体育科研认识的误区;功利性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体育教学科研理论知识匮乏;没有体育教学科研经费[4]。因此,体育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历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位和水平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体育教师从不搞教学研究,新的知识、信息不能及时吸收,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不会有创造性,一个教案年年用,一种方法年年教,靠老本吃饭。
1.6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没有把体育工作严格的列入学校的管理体系中[5]。
2.走出误区,化解困惑
2.1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6]。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2.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2.3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7]。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4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具体措施是:学校挤一点 ,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从几个方面解决。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8]。农村学校体育的设施设备较城区学校有很大差距,尤其离新课程实施条件还有很大距离。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没有好的场地和器材。而为了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我们必须要有场地和器材的保障。
2.5加强和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科研积极性。第一,唤醒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第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三,争取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第四,建立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大纲和奖励政策 ;第五,营造良好的学术争鸣氛围[9]。
2.6 加强监督职能,提高培训力度
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 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10]。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展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同时,希望各级部门加强安排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结束语与建议
1.结束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仅于教材的改革,而是教育部门整个系统的革命性的彻底改革,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教育改革,较之城区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还存在着极大的经费缺口和人力需求等诸多因素的问题[10]。所以,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国家人才的培养,作为边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按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去实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创新教学[11]。据理力争,为彻底解决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教学之路漫漫兮,只有紧跟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并努力实践,才能使我们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落形势,与时俱进。当然,新课标要渗透到农村体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过程,还要走一段艰苦和漫长的路,这其中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需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认真地探究,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经验与方法,推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普及与提高。
2.建议
2.1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竖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端正教学态度,认真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加强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认真钻研业务,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教学的技巧,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经常与同行进行探讨与交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上课时还可与同次课的教师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2.2积极开拓教学内容, 教材的安排要简洁、快节奏, 教学方法要有创新。首先,在新课标下,“只要学生想活动的项目”都可当成我们的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应多争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义开拓言路。另外,教师自身也应善于发现身边的可用之材,中国有句老话“它山这石,可以攻玉”。其次,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应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断创新,适当地降低要求。最后,对于那些相对不感兴趣或会感到学习枯燥的教材内容,应该安排得简洁且快节奏。
2.3在场地器材的应用方面。教师首先应合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并且自制一些简易的运动器材,其次是组织课外业余运动队,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其运动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自带器材来以缓解学校器材不足的压力;最后,应尽量促使学校完善场地建设,购置更为充足的运动器材。
2.4广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的危机感。主动参与到学校体育整体改革中,要加强学习,边学习边实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尤其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课标”和“课改”的新理念,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下决心从实践型教师走向实践理论结合型的教师,最终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玉虎等.对体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16-117.
[2]高航.对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34-3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29-31.
[4]郑伟峰.农村中小学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常州学校体育论文报告[R].2005,(19)12.
[5]王桂艳,赵学军.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探讨[J].中小学教育网[Z].2005,11.
[6]余好学.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8(5).
[7]曲宗湖,杨文钎.学校体育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209-2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7:5.
[9]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6:9,100.
[10]杨灵等.关于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73-76.
收稿日期:201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