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物资源集中展示利用的思考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合优秀文物资源,突出个体优势和群体规模作用,集中连片展示利用,发挥文化遗产作用和效益,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运河;文物;展示利用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一、南运河德州主城区段文物资源概况
  (一)范围界定
  南运河德州主城区段范围是指南起运河经济开发区西外环彩虹桥,北至德城区北厂村德州漕仓遗址。河道长约7.5公里,右岸辐射1.5公里。该段河道穿城而过,左右岸均属德州(上下游为山东与河北界河),是德州大运河的核心区域,也是德州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区域。
  (二)南运河河道
  南运河河道是德州运河文物的核心,是隋永济渠、元代京杭运河的主要河段,清初始称南运河,至今保留着“九曲十八弯”的人工弯道形态,这是因为运河洪枯水位变幅极大,通过人工弯道降低纵比降和流速,不建一闸而实现航道水力特性的调整,其综合工程效益被归纳为“三弯抵一闸”,体现了古代运河在工程规划方面的科学性[1]。
  该河段在明洪武三十年(1397)裁河湾,运河首次西移,于运河东岸筑德州城;万历四十年(1612),运河再次西移;清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二十八年(1763)又运河先后两次西移[2],形成现有的走向和格局。河道的变迁记录了运河在发挥漕运功能方面的同时,也为德州城市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适应性调整。
  (三)重要关联文物分布
  南运河德州主城区段范围内,还相对集中地分布有9处与运河文化和德州城市发展历史密切关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物资源。
  一是依然保持运河水运-码头-仓储功能性格局的德州码头、德州仓储和北厂漕仓遗址。
  德州码头、德州仓储:位于南运河东岸堤内外,建于20世纪50年代,码头作业平台是分布南北长约500米内分布装卸平台4座,原为圆木质易水蚀腐朽,后改为混凝土制。现存青砖石砌仓库3栋;70年代修建仓库2栋;铁路装卸平台1处,为德州码头配套设施。河道码头仓储三位一体布局,是南运河漕运曾经辉煌的见证。
  北厂漕仓遗址:位于德州城西北南运河东岸北厂村。金设“将陵仓”,元改稱“陵州仓”,明为“德州水次仓”,是运河沿线五大水次仓之一,见证了德州自金代以至明清时期在漕粮储存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3]。
  二是承载运河培育城市发展的德州城墙遗址、德州一水厂旧址、德州发电厂和德州机床厂旧址。
  德州城墙遗址:位于德城区原晶峰玻璃厂西墙外,紧邻津浦铁路。明洪武三十年(1397)“易土城为砖城”,呈“靴”形布局,当地俗称“靴子城”,运河河道绕城而过。现遗址为城墙仅存部分,对于研究德州建城史和运河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德州一水厂旧址:位于运河区九龙湾公园内,紧邻南运河。相传为日伪时期修建的“水营”。20世纪50年代初,德州市设立第一水厂,在水营基础上恢复并扩大生产为城市供水,其水处理主要是引南运河水入预沉池、反应池、过滤池等,通过泵房和管网实现供水,是德州早期城市基础设施之一。
  德州发电厂:位于德州市德城区电厂路,南运河东岸堤外,始建于1938年,原名“德县电灯厂”,为一幢二层楼的青砖木结构的发电机房,机房内有管道穿堤汲取运河水,主要供日本兵营和火车站商店照明用电,后几经毁坏,1950年1月恢复发电,成为德州第一台火力发电机组并向城市供电,1959年德州新建热电厂,“老发电厂”退出了历史舞台,它是德州最早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
  德州机床厂旧址:新中国成立前后,德州工业企业大多分布在水电资源充沛的运河区。德州机床厂西距南运河约1.5公里,现存重要历史建筑由三栋建于1952-1969年仿苏式“品”字排布的办公楼、大礼堂、食堂和防空洞组成,三栋主体建筑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是中苏建筑艺术有机融合的典型代表。德州机床厂在早期渤海银行的印钞机修理,几经转战山东大地落户德州,又从工机具加工到装备制造业发展,是德州城市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4]。
  三是运河带动并遗留下的德州宋元瓷窑遗址和苏禄王墓。
  德州宋元瓷窑遗址:位于德城区迎宾路原德州方向机厂厂区内,直线距南运河约770米,1980年企业建设理化楼时发现宋元时期瓷片堆积。2006年,考古勘探过程中发现宋元时期瓷窑遗址一座,经解剖,属磁州窑系,是研究北方宋元时期烧制工艺及传播的重要遗址。[5]
  苏禄王墓:位于德城区城北北营村,直线距离南运河约1.2公里,明永乐十五年(1417),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剌之墓。时年,今菲律宾以南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刺为首,与西王、峒王率众三百四十余人朝觐明朝,受到永乐帝隆重接待,居27天沿运河返回途中,东王染疾不幸病殁,明廷以王礼厚葬德州,谥号“恭定”,留王妃携次子、三子守灵,清雍正九年(1731),东王后裔入籍。600年来形成的独有守灵文化村落的外国国王陵寝,对于开展文化传播、中外交流、民族融合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四)运河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现状
  运河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德州运河原真性生态环境和风貌的保持与改善,先后完成:河道岸线修复和护坡加固,清除影响泄洪的河床淤丘,修建橡胶坝改善城市景观用水需求,利用岸坡地形地貌搭建亲水观景平台,整平通畅堤顶交通,舒朗河滩植被、堤防树木遮蔽形成绿色视廊,在狭长的空间利用运河岸域绿化合理规划建设九龙湾公园,运河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雏形渐现。
  二、运河文物资源集中展示利用方向
  所谓集中展示利用,就是以运河为核心,整合分散的、碎片化的、分布在运河岸域及周边与之有内在密切联系的文物资源,按照一定的主题和定位,在内容和形式上按照一定的文化属性进行统筹展示和利用,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规模作用,以期更完整地诠释其文化内涵和意义。   结合遗产现状和城市空间特征,在人口聚集、交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南运河城区段,按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要求,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先行,以保护环境和控制水污染为重点,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为动力,努力打造以文物资源为核心展示利用的德州运河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传承运河文化,改善城市环境和风貌,满足公众的文化和旅游需求;有助于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助于推动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城市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快区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注重运河遗产唯一性保护,突出运河原真性生态展示。在世界文化遗产南运河德州主城区段范围内,沿河堤外30米管理控制线范围内,主动调蓄城市景观用水,保持河道常年有水,严格控制区域内垃圾处置和污水排放,提高水质和水土保持,实现清洁运河水道;开展运河生态修复,以舒朗的树木植被和与运河风貌相适应的服务设施为主,重点改善北方冬季落叶植被的影响,实现绿色生态廊道;以跨河公路铁路桥梁改造为重点,优化视线望达范围内影响运河景观风貌的既有建筑的外观色彩和风格,追求纵向成线、横向成片的生态景观区划,实现世界文化遗产运河视廊文化风貌和格调与城市的和谐共融。
  注重运河遗产关联性作用,突出运河遗产与城市发展主题展示利用。串联南运河岸域在城市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一水廠旧址、德州码头、德州仓储、德州发电厂、北厂漕仓遗址等文物资源,在做好文物资源的现状保护修复和考古工作基础上,围绕文物本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信息(如历史上的“上码头”和“漕运公署”),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好、用活文物建筑,开辟以运河文化、漕运物流、仓储调配、城市发展、民俗风物、特产美食、文化创意、文化传播等为主题的陈列展示、互动体验、传承教育、文娱休闲场馆,开展景区直观展示和室内场景或动漫演示,再现历史真实面貌。
  辐射带动分布在城中的苏禄王墓、德州城墙遗址、德州宋元瓷窑遗址、德州机床厂旧址等与运河和德州建城史有密切关联的文物资源,将其与运河资源有机整合,统筹进行展示利用和作用发挥,让公众直观地认知运河漕运带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注重运河遗产完整性体验,科学谋划文旅融合发展传承。南运河德州主城区段要在做好文物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水陆旅游交通线路,完善引导指示、讲解说明设施和景区亮化工程建设,为“夜游运河”超前谋划。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物资源展示利用中的作用,以运河故事、船工号子、乾隆下江南、德州扒鸡制作工艺、民间十大碗美食、羊肠子小吃等,融入主题展览展示,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在各景点深入推广具有德州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创产品,丰富运河文化消费产品,给游人以“看得美、玩得爽、吃得香、睡得好、留得住,还想来”的文旅体验,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注释:
  [1][2]《大运河山东省德州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年-2030年),德州市人民政府2010年6月23日公布实施。
  [3]郑民德.明代德州运河水次仓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12).
  [4]张立明,白一峰,董凌含.德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初探[J].中国机电工业,2020(1).
  [5]程小明,张立明.山东德州首次发现宋元时期瓷窑址[J].中国文物报,2006(8).
  作者简介:张立明(1963-),男,汉族,山东博兴,本科,德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
其他文献
【摘要】舞蹈《国家的孩子》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蒙古族牧民受国家嘱托抚养3000名上海孤儿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对舞蹈作品心理式结构、队形调度、动作语言形式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探索孤儿与草原牧民从相见到相认、相处到相别过程中情绪与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队形调度;动作语言;情绪情感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一、述舞蹈作品之内容  舞蹈《国家的
【摘要】自古以来,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元文化汇聚、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心中最美好的歌曲。本文以《塔克拉马干的鼓声》为例,初步分析新疆各族人民心中的团结之歌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以及西尔扎提·牙合甫导演的一些电影特点。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团结之歌;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摘要】21世纪以来,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如何将区域的音乐研究转化为高校专业音乐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以四川师范大学的《四川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为个案,探讨该课程三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四川民歌的活态传承,并以此为契机,为区域音乐教学课程寻求更好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区域音乐教学;四川民歌;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宜居环境的保护与优化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湖北恩施枫香坡侗寨在正在经历传统农耕文明到市场化、资本化的社会变迁过程,以村寨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为切入点,探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宜居環境的困境,提出保护生态空间自然基底促进多元空间融合共生、重塑生活空间人地关系营造当代和谐人居环境、优化生产空间业态结构,塑造集约高效生产性景观的保护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参
20世纪60年代,为结束河南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林县人民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坚强决心,在巍巍太行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铸就了一座丰碑,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主题教育,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
【摘要】红色文化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最中心的部分,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传播红色文化的事业中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意义,其次就如何提高革命纪念馆宣教实效提了几点建议,期望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起到一些具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职责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传播红色文化,是革命纪念馆的特殊职责。当前我国社
【摘要】中国的古建筑历经千年的发展,在世界建筑史上熠熠月的沉淀,以它优美的造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实用的功能性,体现出了古代建筑工匠智慧的博大精深和技艺的高超。本文对古建筑的屋顶进行研究,介绍古建筑屋顶的起源、构造、作用、样式以及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结合沈阳故宫屋顶的特点,对古建筑屋顶加以阐述。  【关键词】屋顶;修缮;沈阳故宫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摘要】教案是舞蹈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本好的教案凝聚了一个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它包含了教学的总结、思考、提升,是教师对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把控的呈现。本人以白族民间舞蹈教学(女班)单元为例,将本单元教学安排以教案结构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白族;教案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中国民
【关键词】生涯教育;彩虹图;课堂实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4-0061-03  【作者简介】施霄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中学(浙江宁波,315101)教师,高级教师。  理论基础:  “生涯彩虹图”源自美国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他将人的一生分为成长期(0~15岁)、探索期(15~25岁)、建立期(25~45岁)、维
【摘要】黑泽明电影一直是亚洲电影界的一面旗帜,对世界电影发展都有过重要影响。本文从传统视角不同的方面切入,立足于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理论,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黑泽明作品中隐含的极其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黑泽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狂欢化  【中图分类号】J222.7 【文献标识码】A  黑泽明导演向来被认为是一个能够将日本风格融入电影艺术中的人,但他同时也深受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黑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