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调行业似乎是一个永远都不缺少话题的行业。从空调价格是涨是跌,到变频、定频空调谁是主流,再到家电下乡、白皮书等等,每年都会有若干个引发全行业热议的话题。而各大空调企业也会轮番上阵,成为某一个热门话题的主角。不过,这其中却很难看到李兴浩和志高的身影。
在空调领域,李兴浩和他领导下的志高确实很另类。
不过,虽然低调,李兴浩确实属于那种不说则已、一说就要惊人的那种。在业内,李兴浩一直以能说、敢说、敢做的性格闻名。聊到兴起时,操着一口浓重粤式普通话的他,言辞中充满了激情,两只手还不停地比划着,身体则时而微微前倾,时而靠在沙发上。
金融海啸廉价上市
这么多年以来,志高最热门的话题可能就属上市了。事实上,这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甚至于有点老调重弹。从2004年开始,李兴浩就把志高上市挂到了嘴边。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如愿。
当问及志高为何如此热衷于上市时,李兴浩的答复也很是干脆,“上市能让志高拥有做好企业所需要的众多要素”。
不过,对于志高上市的时机选择,业内人士纷纷坦言看不懂。志高上市的时期正值金融海啸时期。受此影响,志高的融资总额也由过去的20亿元一降再降至如今的不到1.65亿港元。正因为如此,外界纷纷猜测志高是因为缺钱而匆忙上市。对此,李兴浩愤愤然地给予了驳斥,并称志高上市并不为圈钱,志高也不缺钱。志高上市的目的只为了能有更好的平台来做更大的事情,因为“上市一定比不上市要好”。
对于为何敢在金融海啸时期上市,李兴浩说他相信他自己的企业。“科龙现在做得快破产了,都还值几个亿,志高现在肯定比它强吧!”李兴浩以此判断,每年都至少还在盈利的志高必定赚钱。
“志高股票,短期内不敢判断,长期来看,肯定能赚钱。”对于志高股价的未来走势,李兴浩信心满满。
李兴浩表示其并不太关注股价变化,因为“用心做好企业没有压力,好男人就要承受压力”。而志高也一直在往上走,因此他“只有开心、只有荣誉”。
无奈的产品领先战略
虽然身在空调行业中,不过,李兴浩似乎对空调行业的现状颇有微词。
李兴浩直言,他不喜欢行业盛行的“卖概念”的那一套做法,而是希望走一条“诚实的品牌之路”。这就是李兴浩经常挂在嘴边的“先产品,后市场”的产品领先战略。在他看来,要想产品领先,就首先要做到品质领先,才能再有市场领先。“如果先做市场领先,再搞品牌领先,基础就不好了。”在李兴浩看来,正是这种“先市场,后产品”的盛行,导致了空调行业的概念盛行。
目前,除了关键的压缩机向三菱电机采购外,志高坚持零部件的自我配套,这样既能够有效控制质量,还能减少物流、采购、包装等各种中间环节费用,力求成本最低。
李兴浩明白,以志高目前的实力,显然不是格力和美的的对手。“我要是也搞个十几二十亿来搞推广,还没有等到挣钱,我就得垮了。”
据了解,相比于格力、美的、海尔数以十亿计的支出,志高的宣传推广费用仍然只停留在千万级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李兴浩表示,他有着足够的耐心等待超越竞争对手的那一天。“我不追求过多市场份额,扎扎实实做,只要能满负荷运转。只要坚持每年递增30%就行了。十年之后,志高的销售额会有多少?肯定超过格力、美的了吧!”
“消费者永远是老板,老板永远都会用好工人。”李兴浩希望,志高会成为那个好工人。
愿做资源整合者
在各种公开场合,李兴浩也是高调宣称:在空调行业做到全球最强最大之前,志高绝不改主业。或许,此时的你一定认为李兴浩领导的志高是家电领域罕见的专业化制造企业之一。不过,只要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事实上,志高早已经进入了冰箱、洗衣机和小家电领域。
对此,李兴浩并不避讳:“和志高在空调领域的策略一样,这些领域内也会遵循‘先有产品,再做市场’的策略。”
在李兴浩看来,管理者只是在某些领域内具有比较专业的才能和资源积累,“他是靠专业技能吃饭的”。企业家则不同,无论他从事哪个行当,所做的事情都不过是“做人、做事、资源整合”。李兴浩认为,与管理者的隔行如隔山不同,企业家的这种技能则可以在不同行业之间实现互通。
“真正的企业家,做什么企业都能成功。就像会计师一样,不能只做一本账。”李兴浩说。
最让李兴浩得意的“真正的企业家”的过往经历是:他曾经花1元收购了一家亏损了200万元的工厂。仅仅接收半年之后,这家工厂半年内的盈利就达到了200万元。
事实上,李兴浩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派了一个人过去管理。“我连短信息都不会发,怎么造空调都不懂,哪里能懂这么多事情?”李兴浩说他首要的秘诀就是,“派出去的人要忠于自己。”
如何选人?李兴浩已经练就得炉火纯青。他有一句名言:永远都没有不忠心的手下,关键你要善于利用人家的长处。李兴浩的做法是:判断值多少钱要给够。给多了不行,给少了也不行。“如果值20万,给10万不成,人家会觉得你对他不重视;给100万也不成,人家会觉得你傻。”
“人”的问题解决之后,李兴浩说他所要做的就是在下属的“可行性报告里做选择题”。
“我要做的仅仅是一个资源整合者的角色。”李兴浩说,做企业对他而言,就是这么简单。
在空调领域,李兴浩和他领导下的志高确实很另类。
不过,虽然低调,李兴浩确实属于那种不说则已、一说就要惊人的那种。在业内,李兴浩一直以能说、敢说、敢做的性格闻名。聊到兴起时,操着一口浓重粤式普通话的他,言辞中充满了激情,两只手还不停地比划着,身体则时而微微前倾,时而靠在沙发上。
金融海啸廉价上市
这么多年以来,志高最热门的话题可能就属上市了。事实上,这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甚至于有点老调重弹。从2004年开始,李兴浩就把志高上市挂到了嘴边。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如愿。
当问及志高为何如此热衷于上市时,李兴浩的答复也很是干脆,“上市能让志高拥有做好企业所需要的众多要素”。
不过,对于志高上市的时机选择,业内人士纷纷坦言看不懂。志高上市的时期正值金融海啸时期。受此影响,志高的融资总额也由过去的20亿元一降再降至如今的不到1.65亿港元。正因为如此,外界纷纷猜测志高是因为缺钱而匆忙上市。对此,李兴浩愤愤然地给予了驳斥,并称志高上市并不为圈钱,志高也不缺钱。志高上市的目的只为了能有更好的平台来做更大的事情,因为“上市一定比不上市要好”。
对于为何敢在金融海啸时期上市,李兴浩说他相信他自己的企业。“科龙现在做得快破产了,都还值几个亿,志高现在肯定比它强吧!”李兴浩以此判断,每年都至少还在盈利的志高必定赚钱。
“志高股票,短期内不敢判断,长期来看,肯定能赚钱。”对于志高股价的未来走势,李兴浩信心满满。
李兴浩表示其并不太关注股价变化,因为“用心做好企业没有压力,好男人就要承受压力”。而志高也一直在往上走,因此他“只有开心、只有荣誉”。
无奈的产品领先战略
虽然身在空调行业中,不过,李兴浩似乎对空调行业的现状颇有微词。
李兴浩直言,他不喜欢行业盛行的“卖概念”的那一套做法,而是希望走一条“诚实的品牌之路”。这就是李兴浩经常挂在嘴边的“先产品,后市场”的产品领先战略。在他看来,要想产品领先,就首先要做到品质领先,才能再有市场领先。“如果先做市场领先,再搞品牌领先,基础就不好了。”在李兴浩看来,正是这种“先市场,后产品”的盛行,导致了空调行业的概念盛行。
目前,除了关键的压缩机向三菱电机采购外,志高坚持零部件的自我配套,这样既能够有效控制质量,还能减少物流、采购、包装等各种中间环节费用,力求成本最低。
李兴浩明白,以志高目前的实力,显然不是格力和美的的对手。“我要是也搞个十几二十亿来搞推广,还没有等到挣钱,我就得垮了。”
据了解,相比于格力、美的、海尔数以十亿计的支出,志高的宣传推广费用仍然只停留在千万级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李兴浩表示,他有着足够的耐心等待超越竞争对手的那一天。“我不追求过多市场份额,扎扎实实做,只要能满负荷运转。只要坚持每年递增30%就行了。十年之后,志高的销售额会有多少?肯定超过格力、美的了吧!”
“消费者永远是老板,老板永远都会用好工人。”李兴浩希望,志高会成为那个好工人。
愿做资源整合者
在各种公开场合,李兴浩也是高调宣称:在空调行业做到全球最强最大之前,志高绝不改主业。或许,此时的你一定认为李兴浩领导的志高是家电领域罕见的专业化制造企业之一。不过,只要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事实上,志高早已经进入了冰箱、洗衣机和小家电领域。
对此,李兴浩并不避讳:“和志高在空调领域的策略一样,这些领域内也会遵循‘先有产品,再做市场’的策略。”
在李兴浩看来,管理者只是在某些领域内具有比较专业的才能和资源积累,“他是靠专业技能吃饭的”。企业家则不同,无论他从事哪个行当,所做的事情都不过是“做人、做事、资源整合”。李兴浩认为,与管理者的隔行如隔山不同,企业家的这种技能则可以在不同行业之间实现互通。
“真正的企业家,做什么企业都能成功。就像会计师一样,不能只做一本账。”李兴浩说。
最让李兴浩得意的“真正的企业家”的过往经历是:他曾经花1元收购了一家亏损了200万元的工厂。仅仅接收半年之后,这家工厂半年内的盈利就达到了200万元。
事实上,李兴浩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派了一个人过去管理。“我连短信息都不会发,怎么造空调都不懂,哪里能懂这么多事情?”李兴浩说他首要的秘诀就是,“派出去的人要忠于自己。”
如何选人?李兴浩已经练就得炉火纯青。他有一句名言:永远都没有不忠心的手下,关键你要善于利用人家的长处。李兴浩的做法是:判断值多少钱要给够。给多了不行,给少了也不行。“如果值20万,给10万不成,人家会觉得你对他不重视;给100万也不成,人家会觉得你傻。”
“人”的问题解决之后,李兴浩说他所要做的就是在下属的“可行性报告里做选择题”。
“我要做的仅仅是一个资源整合者的角色。”李兴浩说,做企业对他而言,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