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剪报本

来源 :百姓生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4553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喜读报。那些年,家里经济再难,家务活再多,教学工作再累,每天,雷打不动地,母亲都要读报。家里的报纸,母亲不仅读,还经常剪贴。长年累月,她已累积了十几个剪贴本,整整齐齐地码在床头。
  小时候最爱听母亲讲故事。故事很多来自于她的剪贴本。那些本本,在我们眼里,曾是那样的神秘而有趣。有时候,等不及母亲忙完,我们就会捧着她的大本本,跟屁虫似地跟前跟后,让干活的母亲给我们讲那些永远也听不厌的故事。
  上学后,我们姐弟仨,经常抢母亲的剪贴本来读。那里边不仅有故事,还有学习方法和人生哲理。有时,趁我们休息,母亲会给我们读一段当天的报纸。许多人生道理,母亲是通过报纸,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我们。
  后来,我们到了工作和谈婚论嫁的年龄。母亲也退休了,戴上老花镜的她,依然保持天天读报的习惯。父亲曾打趣说,你妈呀,可以一个月不吃肉,但不能一天不读报。剪贴本,也随着岁月增长在一天天变厚。但长大后的我们,却很少再翻她的剪贴本了。每天晚饭后,一有空隙,母亲依然要对我们说说她最近剪贴的报纸,内容既有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也有关于事业、爱情与婚姻的。有时我们还会讨论一番。这些有针对性的讨论,曾在我们走入社会的初期,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如今,我们的孩子陆续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为我们准备的剪报内容,也悄悄转移到如何做父母与科学育子上来。每次阅读剪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姐弟说到这事,不由感叹:咱妈的剪报,针对性真强啊!前一阵,上六年级的儿子特叛逆,总和我作对,令我烦恼不已。那天出门时,母亲拍拍我的肩,说,要有耐心,孩子总会长大的!回到家,翻出母亲带给我的十几张剪报,全是关于教育个性叛逆孩子的专家访谈。那一刻,我的心底涌上一股暖流,真不知我老迈的母亲,从哪儿收集到这么多内容。打电话问父亲,父亲说,你妈呀,这阵子,除了看咱家那些报纸,还天天提个小板凳去街口的报摊前,一坐就是半天啊!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用剪报带给我们童年的快乐,引导我们喜爱阅读,帮助我们树立人生的理想。在我们前行的每一步中,她都会用自己独特的剪报方式,扶助我们,清除我们人生路上的荆棘。小小剪报,溶入的是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母爱啊!
其他文献
面对眼花缭乱的创业市场怎样创业者该怎样去甄别和规避其中的种种陷阱?利用信息能赚钱,然而时下有些信息骗子们花招迭出,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圈套,使致富心切的人们不经意问大上其当。下面揭露时下最常见的行编手段,以提醒大家警惕致富种的陷阱,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一、免费供种:近年来,不断有“免费供种”的广告见诸于报端,当你去电去信联系后,他们不是要邮寄包装费,就是要技术合作费或是合同公正费。当你把把钱寄去后,
期刊
人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就像幸福有时候和自己擦肩而过一样。不是有一个传说吗?  传说中有一种汤,喝下之后会忘却一切。忘记一切忧愁,忘记一切憎恨,忘记一切的不愉快和记忆里想忘记的东西,当然那也包括忘记情,忘记爱……  忘记了忧愁,也就没有了忧愁,可以舒展紧皱的眉,担忧的脸。平日里所有的不公平,所有的不快乐都随忘记而远去,人就会变的明朗了,好像被乌云掩盖的天,突然湛蓝了起来。  忘记了憎恨,也就远离了
期刊
投资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眼下合适的项目很难找,好项目就更难找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全国中小投资者一致的心声。我们都知道,凡事无绝对,实际上并不是没好项目,其问题关键就在于投资者如何为自身准确定位并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最佳的投资项目。  那么,该如何选项呢?简青之仅两点足矣:第一个要看经营时间长短,第二要看有没有发展前景。  笔者近期获悉:山东朝阳生化研究所已经有20年的经营历史了,是利真正的十年如一日
期刊
一、福建千里香馄饨    千里香锟饨的确与众不同,其皮薄馅大,晶莹透亮,口感滑爽,入口香喷喷,汤汁清澈鲜美,回味悠长,那味道简直绝了!下岗后的王女士夫妻俩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千里香馄饨店,每天的食客如云,吃过的人都成了回头客,他们每天都卖300碗以上,除去店面租金、水电开支等,纯利润400元左右。  项目运作分析:一大碗馄饨平均可卖3元,除去馅料、皮、调味料,毛利润在50-60%,每天平均按最少卖1
期刊
——主编寄语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一个单位,一座工厂,一所学校,万事都在谋划中、忙碌中、落实中。可谓:天忙,地忙,人更忙。匆匆忙忙间,天更蓝,地渐绿,阵阵春风拂面,一片生机盎然。  春播秋收,春华秋实。春天,是一年之始,是春夏秋冬四季中最亮丽、最温柔、最舒适,也最适宜播种施肥、孕育希望的时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可谓,莫道君行早,春眠不觉晓。  春天,充满生机,充满希冀,充满
期刊
俗话说:“慈母严父”,我就是身在这样一个传统式的家庭。母亲百般呵护,关爱倍至。父亲则像我的老师,平时严格要求,谆谆教诲。父亲年轻时,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在一个国有部门工作,那时候他总是出差,在我印象中每次回来他都会给我买许多好吃的,如旺旺大礼包、栗子羹、喜之郎果冻……或许,对现在来说,这些食品家门口就能买到,但那个时代就是稀罕物了,为此我总是高兴的像只快乐的小鸟。随着工作单位的变化,父亲下岗了。后
期刊
模糊的记忆里,爷爷是个重男轻女的人。爷爷有6个儿女,父亲排行老二。这些儿女中除父亲外,每家都有一个儿子,也许是受爷爷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叔叔们也常常瞧不起我们。他们在外总是说,二哥家再有钱就俩丫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的罪有他俩口子受的。大娘甚至当着母亲的面说:“十个仙女也不顶一个瘸儿子”。这些话深深地剌痛了爸妈,也深深刺痛了我和姐姐。我自小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比男孩子强,长大后好好孝敬父母
期刊
提起妈妈的爱,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视线模糊。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一般,今生今世妈妈就要为我付出。  因为我的残疾,妈妈比别的母亲要多承受千倍万倍的辛苦。妈妈每天照顾我的饮食起居,给我洗脸涮牙梳头喂饭,二十多年,她已被我累得青丝变白,腰杆变弯,体染顽疾,华年远去。  童年,妈妈背我四处求医问药,为的是让她的女儿和别的孩子一样可以跑跳欢唱;少年,妈妈教我识字读书,为的是让无法进入校园却又极度渴望学习的女儿同样
期刊
前些日子,楼下新开了一家大型超市,隔三差五,有特价商品。每天下班,我总能看见超市门口的走廊上挤满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儿女要上班,孙辈要上学,排队购买特价商品,是老人们乐此不疲,哪怕只为家庭节省几元钱。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这敬佩,源于一份爱的坚守,好几回我晨起出差,发现他们早已站在那里;这敬佩,源于一份爱的力量,面对旁人鄙夷不屑的目光,他们熟视无睹;这敬佩,源于一份爱的执着
期刊
那天,因生活上的琐事,我和妻子狠狠地“干”了一仗。接连几天,我闷在房里生怨气,妻子则满脸挂霜,彼此间互不搭理。同一屋檐下,竟成陌路人。  女儿乖巧伶俐,见“战事”余波未了,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晚上做完功课后,她悄悄地“潜”入我的“书房”,说:“老爸,你是男人,大度些,主动向妈认个错吧!”我头一扭,拿出男子汉的傲气说:“不。瞧你妈那张嘴,像刀子,把人的心都割烂了。”  女儿眼睛一转,冒出个新点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