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衣的变迁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ir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弹衣是一种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它可以有效降低军人的战场伤害。美军曾对防弹衣在实战中的作用效果进行过专门研究,结果表明,战场上穿着防弹衣的士兵可避免50%的重伤率,致死率能减至10%左右。英国的研究部门也认为,穿着防弹衣可减少受伤率27%,减少阵亡率40%。近年来,个人防护装备备受世人关注,防弹衣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重点。
  为了全面了解外军防弹衣的历史和现状,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出:防弹衣的变迁;防弹衣的奥秘;防弹衣的现状;防弹材料万花筒;防弹衣的发展展望等一组文章。
  防弹衣的产生几乎与战争和武器的发展同步。人类自从开始互相残杀便有了人体防护装备,原始民族将自然纤维编制的带子当护胸材料,在公元前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和国家,就已普遍给武士们装备了青铜制作的护甲;希腊在公元前8世纪末期,徒步士兵就成了战争中厮杀的主力,而当时的古希腊重步兵前沿阵地的战术编队中,士兵们已经穿戴由头盔、胸甲、背甲、护腿和大圆盾组成的人体护甲,用以防护长矛和刀剑。在公元前大约2世纪时,罗马人继承了高庐人(古罗马时代的法国人)由链式铁丝编制物做成的环形装甲。公元前1世纪,防护衣又有了发展:步兵有了由光亮的铁甲板做成的护甲,装在衣服的胸部、背部和肩部,使武士倍显英武。
  在中世纪早期,徒步武士们的武器主要还是刀剑和刺杀铁杆,骑士则用长矛和投掷标枪以及矢镞等。作为武士的防护,最好的当然是护甲。但当时护甲价格昂贵,于是价廉的防护盾牌兴起,成了主要的防护用具。盾牌形状有圆形的也有卵形的。这时的武士防护护甲是一种织物或皮制上衣,缝有两袖,上面有铁制的骨架形或角状鳞片,大多犹如瓦片状重叠在一起。
  从11世纪到12世纪,环形护甲是武士们最重要的人体护甲,它是用纯铁制的环形编制物做成的链式防护背心,且衣长直达膝盖,上面连接环形护甲风帽,头盔戴在风帽上面,由于铁制环形编制物的环孔较小,既不影响视线,长矛、铁杆等又无法刺入。
  大约从1150年以后,环形护甲背心增加了衣袖(图1)用以保护手臂不被刺伤。到12世纪末,人体防护衬衫的袖子下面又接上了连指手套,手套式样为上部开口,骑士们不作战时可将双手露出。链式防护衬衫领子处连有环形护甲帽,头盔戴在帽子上。当时头盔的前脸部位浇铸有宽大的护鼻铁以保护鼻部(图2)。
  12世纪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回教军的锁甲就是用铁环连接而成,轻巧灵活,特别适合骑兵使用。
  13世纪时,长矛杀伤力增强了,刀剑的穿刺力也随着长度的增加加强了,还出现了能致人骨折的狼牙棒,特别是长矛矛头的穿透威力,迫使环形护甲防护衣改进了式样并出现了新的配件结构。开始人们尝试在防护衣内侧固定铁板加强防护,继而又用铁制小插板盖住整个胸腔,于是搭扣式铠甲就产生了。
  14世纪,出现了威力强大的弓和弩。弓和弩对当时的武士来说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英国历史学家曾对英法百年战争中发生在1415年10月25日的阿赞库尔战役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当时英国的6000名弓弩手一次齐射,一分钟内有36000枚箭头不断飞向法军阵地,如同铁冰雹一样砸在法国士兵身上。结果,在24000名装备精良的法国徒步士兵和1000多名骑兵中就有15000人被射伤或射死,致使法军溃不成军。
  14世纪初是盔甲的全盛时期。一片片钢板用"关节"方式连接起来串成一件金光闪闪的战袍,再套上火炉似的头盔,用现代新新人类的话形容--"酷毙",样子十分威猛,极像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到14世纪的中后期,匈牙利人,当时被称作曾拉顿人生产出胸部插板,但它不作为铠甲的组成部分而是单独地用十字形背带套在链式衬衫外面,同时也用于腰部的防护。1480年日耳曼人为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所制作的盔甲正是这一时期防护盔甲最典型的代表(图3)。但是,可以想象,一旦穿戴这种重达数十公斤的盔甲则无异于囚犯承受苦刑,更难以想象奔跑作战了。
  15世纪,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特别是商埠经济的腾飞,逐步在市民中形成了有产阶级,而有产阶级也滋生了用军事手段保护既得财产的念头。于是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商贾群居之地,有产阶段倾注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修建城池、加固设施,城墙成了"人体防护装备"的补充。守城的徒步士兵躲在城墙的射孔后面拉弓射箭,不需用人体护甲,但暴露的弓弩手们仍需要人体护甲防护,不过胸甲和臂甲取代了链式衬衫式防护衣。而这时的胸甲呈拱形,只保护上胸和腰部,其袖子继续使用铁制环形编制物保护。在15世纪,人类不仅发明了能射300步远的弩,而且首次出现了手持射击武器。到15世纪末铅弹子的穿透力远远超过了弩、剑。
  16世纪至17世纪,为了抵挡铅弹子的伤害,人体护甲用铁以叠压方式做成防护背心、护臂和衣摆,配以头盔用来护身。此时的防护铠甲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心造型"式的,易于穿戴。
  18世纪至19世纪,面对火器的巨大杀伤力,护身之宝的胸铠在火器面前如同废纸,人们顿时束手无策。因此,在常规步兵中,制服和轻型头罩取代了金属护甲。指挥官则采用作战时部队散开的分散战术,用来避免遭受敌方火力杀伤。
  20世纪武器的威力普遍提高了。6.5~8mm口径的步枪能杀伤2000m距离上的目标。机枪也出现了,并以高达200~300发/分的战斗射速投入了实战。这时作战的双方都装备有保护上体的步兵装甲,但士兵嫌其过重,行动不便而多有抱怨。
  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国中有的国家也曾研制并试穿过钢或合金钢制作的胸甲和防弹衣,但是由于质量过大,行动不便,无法装备步兵使用,所以只限于一些特殊部队和飞行部队。如美军1943年给轰炸机空勤人员装备的"防高炮短上衣"就是用锰钢制作的,重约10kg。
  40年代由于化学纤维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复合织物材料防护服的发展。当美国妇女风行尼龙丝袜的时候,1941年在美国陆军和海军实验室中已试制出用尼龙织物制作的防破片背心。虽然当时的尼龙防弹背心很厚也较重,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榴弹破片和动能弹的杀伤。特别是飞行驾驶员等穿着这种背心防护地面高射炮弹片袭击很有效果。
  50年代朝鲜战争时,美军首次用12层特制尼龙纤维材料制作防弹衣,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当弹头击中防弹衣时,纵横交织的多层尼龙纤维像网一样裹住弹头,尼龙纤维的张力减低了弹头的飞行速度,防弹效果较好。
  60年代越南战争中,美军将尼龙防弹衣列为制式装备。陆军采购3M69式防弹衣,质量4.5kg以上,防弹效果较好。但是,试验证明,穿上这种防弹衣作战能力降低了30%。天气炎热时,由于防弹衣厚,十分闷热,穿40分钟就必须脱下。
  70年代,出现了"凯夫拉"防弹衣。"凯夫拉"纤维是美国"杜邦"公司于60年代中期研制的一种合成纤维,1972年完成了工业化生产。由于"凯夫拉"纤维抗张强度极高,是尼龙的2倍多,防弹效果极好,同时还具有温度稳定性好、质量轻、耐酸碱腐蚀等特点,从而受到世界青睐,由60年代只有美军一家试装"凯夫拉"防弹衣到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纷纷研制、采购和装备,防弹衣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编辑/何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西格-绍尔P系列手枪    西格-绍尔P系列手枪外形简洁流畅,精度、可靠性、人机工效、勤务性能等各项指标均属上乘,是理想的执法和自卫武器。  P系列手枪采用传统的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由双排弹匣供弹,设有空仓挂机机构。聚合物的握把的角度、形状符合人机工程原理,表面压有花纹,握持舒适、牢靠,指向性好,确保出枪、瞄准迅速,开火及时。质心位置极佳,扳机力大小适中,无论单动、双动发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