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文献综述的方法,观察分析了短距离项目游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明确赛前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合理安排训练方法、手段以及加强训练调控的重要性。为探讨短距离项目游泳运动员赛前的科学训练,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
一、前言
随着世界游泳运动的飞速发展,各项纪录被不断刷新,游泳竞赛也日趋激烈起来。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科学的训练对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赛前训练又是训练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从运动训练的角度结合游泳训练的规律特点,运用运动生化学等相关科学理论与方法对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进行监控研究,为游泳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一些有益参考,从而促进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与比赛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方法
以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对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进行概要论述。
三、研究对象
短距离项目游泳运动员
四、分析与讨论
(1)赛前技术训练
赛前技术训练的核心是针对比赛的完整技术练习,通过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相结合,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对各个技术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赛前技术训练的重点内容,例如出发后的快速伸展加速,转身前游近池壁的快速到边以及四种泳姿相对应的技术环节练习,只有对这些技术的细微之处进行严格的要求与调整,增强技术动作的稳定性,才能促进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赛前训练时间安排
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赛前的训练周期通常为5-7周,前2-3周为减量期,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后3-4周为调整期,对运动员生理、心理各方面进行调整,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根据运动员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训练时间的安排应具有较强针对性,不能一视同仁。例如,对于睾酮水平高、年龄大、易兴奋的运动员需要赛前调整的时间较长,对于睾酮水平低,年龄小,不易兴奋的运动员需要调整的时间较短,持续训练的时间要长一些。
以前,许多教练和运动员习惯在比赛结束之后进行调整和休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教练利用“赛后赛”对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进行推敲,即在重大比赛后安排一系列的测验和比赛,利用这些比赛来反推赛前训练的最佳时间。
(3)赛前运动负荷安排
在赛前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量应减多少的问题比减量训练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训练量会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而减少,通常会到赛前2周左右,将运动员的训练量降到正常训练周期训练量的50%。教练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减量方式。可以通过运动员清晨疲劳感下降、体重微升、红血球增加、好成绩的出现以及心率的恢复来判断减量效果的好与坏。
随着比赛的临近,运动员负荷量的逐渐减少,运动强度需要在训练中保持一定的比重,在运动员的机能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时,进行合理的增加。尤其是对于短距离游泳项目来说,为了提高运动员相应的速度能力和爆发力,就必须不断增强负荷强度,通常在比赛前两周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逐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大负荷强度和极限强度训练在赛前训练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中、小负荷强度的有氧训练。这样既能使运动员在有氧和无氧方面都有所提升,又能促进运动员在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后,马上进入攀登第二个高峰期的训练当中。
(4)赛前心理训练
在参赛运动员竞技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状态的优劣会对比赛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焦虑一方面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如想象、暗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练员利用语言、表象的刺激来激发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缓解运动员的焦虑情绪。通过让运动员在脑海当中想象正确技术动作,建立运动表象,使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于比赛过程当中,分散焦虑情绪。
教练员还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心理调整,例如对一些大赛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可能有时会存在心理淡漠、兴奋度不够高,需要教练员在思想上做到积极动员,训练当中激发动力,如故意报好成绩等等。而对于赛前过于紧张、兴奋度较高的年轻队员,应让其知晓比赛当中每一步的具体安排,明确比赛计划以及技战术要求,防止由于紧张、兴奋导致运动员对比赛注意力的分散。
五、结论
(1)赛前的科学训练是短距离项目游泳运动员在比賽当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赛前训练需要加强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完整性,强化对一些细微技术环节的要求与调整。
(2)赛前训练的起始时间主要取决于运动员身体的发展水平、机能状态以及比赛目标三个方面,训练周期为5-7周,许多高水平教练通过利用“赛后赛”对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进行反推,总结出适合运动员的最佳训练时间。
(3)对赛前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关键在于对负荷量大小、负荷强度的调整,以及各种训练强度在训练中所占的比例分配。负荷量随负荷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中、小负荷强度训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焦虑、淡漠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和教练员激励两方面进行调整,教练员需要根据运动员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控。
参考文献
[1]汤景之. 我国世界级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重大国际比赛赛前训练负荷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林丽雅,张莉,徐心浩,刘禹,李农战,王崇.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实效性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01):7-12.
[3]萍萍,曹旭.对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151.
[4]苏彦.浅谈对田径赛前训练的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2(05):166.
[5]杨琼琼,郭慧.对我国部分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的研究[J]运动,2015(06):26-27+37.
关键词: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
一、前言
随着世界游泳运动的飞速发展,各项纪录被不断刷新,游泳竞赛也日趋激烈起来。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科学的训练对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赛前训练又是训练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从运动训练的角度结合游泳训练的规律特点,运用运动生化学等相关科学理论与方法对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进行监控研究,为游泳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一些有益参考,从而促进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与比赛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方法
以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对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进行概要论述。
三、研究对象
短距离项目游泳运动员
四、分析与讨论
(1)赛前技术训练
赛前技术训练的核心是针对比赛的完整技术练习,通过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相结合,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对各个技术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赛前技术训练的重点内容,例如出发后的快速伸展加速,转身前游近池壁的快速到边以及四种泳姿相对应的技术环节练习,只有对这些技术的细微之处进行严格的要求与调整,增强技术动作的稳定性,才能促进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赛前训练时间安排
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赛前的训练周期通常为5-7周,前2-3周为减量期,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后3-4周为调整期,对运动员生理、心理各方面进行调整,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根据运动员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训练时间的安排应具有较强针对性,不能一视同仁。例如,对于睾酮水平高、年龄大、易兴奋的运动员需要赛前调整的时间较长,对于睾酮水平低,年龄小,不易兴奋的运动员需要调整的时间较短,持续训练的时间要长一些。
以前,许多教练和运动员习惯在比赛结束之后进行调整和休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教练利用“赛后赛”对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进行推敲,即在重大比赛后安排一系列的测验和比赛,利用这些比赛来反推赛前训练的最佳时间。
(3)赛前运动负荷安排
在赛前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量应减多少的问题比减量训练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训练量会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而减少,通常会到赛前2周左右,将运动员的训练量降到正常训练周期训练量的50%。教练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减量方式。可以通过运动员清晨疲劳感下降、体重微升、红血球增加、好成绩的出现以及心率的恢复来判断减量效果的好与坏。
随着比赛的临近,运动员负荷量的逐渐减少,运动强度需要在训练中保持一定的比重,在运动员的机能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时,进行合理的增加。尤其是对于短距离游泳项目来说,为了提高运动员相应的速度能力和爆发力,就必须不断增强负荷强度,通常在比赛前两周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逐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大负荷强度和极限强度训练在赛前训练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中、小负荷强度的有氧训练。这样既能使运动员在有氧和无氧方面都有所提升,又能促进运动员在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后,马上进入攀登第二个高峰期的训练当中。
(4)赛前心理训练
在参赛运动员竞技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状态的优劣会对比赛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焦虑一方面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如想象、暗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练员利用语言、表象的刺激来激发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缓解运动员的焦虑情绪。通过让运动员在脑海当中想象正确技术动作,建立运动表象,使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于比赛过程当中,分散焦虑情绪。
教练员还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心理调整,例如对一些大赛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可能有时会存在心理淡漠、兴奋度不够高,需要教练员在思想上做到积极动员,训练当中激发动力,如故意报好成绩等等。而对于赛前过于紧张、兴奋度较高的年轻队员,应让其知晓比赛当中每一步的具体安排,明确比赛计划以及技战术要求,防止由于紧张、兴奋导致运动员对比赛注意力的分散。
五、结论
(1)赛前的科学训练是短距离项目游泳运动员在比賽当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赛前训练需要加强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完整性,强化对一些细微技术环节的要求与调整。
(2)赛前训练的起始时间主要取决于运动员身体的发展水平、机能状态以及比赛目标三个方面,训练周期为5-7周,许多高水平教练通过利用“赛后赛”对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进行反推,总结出适合运动员的最佳训练时间。
(3)对赛前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关键在于对负荷量大小、负荷强度的调整,以及各种训练强度在训练中所占的比例分配。负荷量随负荷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中、小负荷强度训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焦虑、淡漠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和教练员激励两方面进行调整,教练员需要根据运动员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控。
参考文献
[1]汤景之. 我国世界级女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重大国际比赛赛前训练负荷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林丽雅,张莉,徐心浩,刘禹,李农战,王崇.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实效性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01):7-12.
[3]萍萍,曹旭.对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151.
[4]苏彦.浅谈对田径赛前训练的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2(05):166.
[5]杨琼琼,郭慧.对我国部分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的研究[J]运动,2015(06):26-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