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现行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这有悖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转变测试模式,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转型发展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大学英语 教学问题 应用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开放式经济形势下培养会展英语人才的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503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90-02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10月,《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率先进行改革,以顺应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现行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这有悖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英语的工具性特点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英语从本质上来讲是一门语言,因此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余樟亚针对电力行业的英语需求状况调查显示,电力系统员工使用英语主要是用来阅读进口机器的说明及与外国专家沟通。事实证明,英语的工具性是社会的首要需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2.服务国家战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外在动力。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自然要服务于人的需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而现实状况是,虽然地方高校学生的专业底子比较扎实,但由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不强,阻碍了他们用英语获取相关专业知识,限制了他们个人的发展,进而也影响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近年来,一些高校围绕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大多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行动迟缓,要么没有教学目标,要么把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作为教学目标。2007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学生水平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不尽相同,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大学英语教学。”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高校缺乏对本校学生英语水平的认真分析,没有明确定位英语教学目标,导致教师教学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学生学习没有具体有效的方法,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2.教学模式僵化。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多是传承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材也多采用国内两所外语领军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编著的教材。教材内容多是文学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主题比较陈旧。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重在语篇分析,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对于英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3.测试方式脱离应用。测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目前,几乎所有地方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学期成绩测试都以四、六级考试题型为参照,或选用四、六级原题进行组合,甚至有部分高校直接用四级成绩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成绩。四、六级考试是一种标准化考试,为保证试卷的信度,除短文翻译、写作部分是主观性试题外,其余全部是多项选择题。这就造成学生学习英语主要侧重于消极记忆,而没有掌握用英语记笔记、写英文摘要或信件等实用技能。大学英语的教学后果就是学生只会解答英语试题,而不会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解答现实问题,更不可能满足未来的工作或科研需求。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在党和国家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英语实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解决生活和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建议地方高校适当减少通用英语课程(EGP)学分,合理增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学分,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
促使学生关注英语的交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其实,早在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就规定,“专业英语的(ESP)课程应为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五至第七学期,总学时不少于100课时,专业英语的翻译课程及英文摘要与写作等课程安排在第八学期。这种规定保证了四年不断线的大学英语学习。”2007年教育部又提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这些文件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2.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思想,以立体化教材为工具,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动态教学活动程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源于任务型教学的思想。课程设置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立体化教材和网络技术。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传统纸质教材、教学软件和网络学习平台。纸质教材为学生提供需要学习的语料,教学软件涵盖背景知识、重点难点解析,网络学习平台展现语料真实场景。目前,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立体化教学的重要载体。网络上存在着海量的英语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筛选和加工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推送给学生,从而及时更新学习材料,弥补纸质教材内容时效性差的特点。同时,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为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缩减大学英语课时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有限的课堂时间只能用来解决学生集中性、突出性的问题,而由学生个体差异造成的个人英语学习问题需要转向网络教学来解决。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为独立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反复强化训练。网络学习平台还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值得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中推广应用。
3.转变测试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认为,评价大学英语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实践应用能力,任何偏离这一标准的考核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大学英语考核的重点不是学生的语法有多强,四、六级通过率有多高,而是学生能否用英语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英语能否胜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需要。当前大学英语的测试模式,无法衡量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要做好“两个转变”,即大学英语测试要从语言测试向技能测试转变、从纸质低频测试向网络高频测试转变。采取技能测试,改变目前的测试题型,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推动学生英语学习重心从应试向能力提升转变。此外,纸质测试周期长、教师批改不便,而网络平台测试建立在题库基础上,测试周期设定便捷,系统协助批改,因此两者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测试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也能监控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既能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也能考查学生的听说水平。只有改变大学英语的测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樟亚.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2(5).
[2]杨小彬.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学生需求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3]蔡基刚.通用英语测试和专门用途英语测试——关于CET发展趋势及重新定位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14).
[4]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
[5]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转型发展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大学英语 教学问题 应用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开放式经济形势下培养会展英语人才的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503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90-02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10月,《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率先进行改革,以顺应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现行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这有悖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英语的工具性特点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英语从本质上来讲是一门语言,因此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余樟亚针对电力行业的英语需求状况调查显示,电力系统员工使用英语主要是用来阅读进口机器的说明及与外国专家沟通。事实证明,英语的工具性是社会的首要需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2.服务国家战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外在动力。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自然要服务于人的需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而现实状况是,虽然地方高校学生的专业底子比较扎实,但由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不强,阻碍了他们用英语获取相关专业知识,限制了他们个人的发展,进而也影响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近年来,一些高校围绕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大多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行动迟缓,要么没有教学目标,要么把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作为教学目标。2007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学生水平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不尽相同,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大学英语教学。”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高校缺乏对本校学生英语水平的认真分析,没有明确定位英语教学目标,导致教师教学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学生学习没有具体有效的方法,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2.教学模式僵化。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多是传承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材也多采用国内两所外语领军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编著的教材。教材内容多是文学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主题比较陈旧。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重在语篇分析,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对于英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3.测试方式脱离应用。测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目前,几乎所有地方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学期成绩测试都以四、六级考试题型为参照,或选用四、六级原题进行组合,甚至有部分高校直接用四级成绩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成绩。四、六级考试是一种标准化考试,为保证试卷的信度,除短文翻译、写作部分是主观性试题外,其余全部是多项选择题。这就造成学生学习英语主要侧重于消极记忆,而没有掌握用英语记笔记、写英文摘要或信件等实用技能。大学英语的教学后果就是学生只会解答英语试题,而不会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解答现实问题,更不可能满足未来的工作或科研需求。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在党和国家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英语实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解决生活和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建议地方高校适当减少通用英语课程(EGP)学分,合理增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学分,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
促使学生关注英语的交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其实,早在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就规定,“专业英语的(ESP)课程应为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五至第七学期,总学时不少于100课时,专业英语的翻译课程及英文摘要与写作等课程安排在第八学期。这种规定保证了四年不断线的大学英语学习。”2007年教育部又提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这些文件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2.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思想,以立体化教材为工具,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动态教学活动程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源于任务型教学的思想。课程设置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立体化教材和网络技术。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传统纸质教材、教学软件和网络学习平台。纸质教材为学生提供需要学习的语料,教学软件涵盖背景知识、重点难点解析,网络学习平台展现语料真实场景。目前,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立体化教学的重要载体。网络上存在着海量的英语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筛选和加工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推送给学生,从而及时更新学习材料,弥补纸质教材内容时效性差的特点。同时,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为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缩减大学英语课时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有限的课堂时间只能用来解决学生集中性、突出性的问题,而由学生个体差异造成的个人英语学习问题需要转向网络教学来解决。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为独立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反复强化训练。网络学习平台还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值得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中推广应用。
3.转变测试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认为,评价大学英语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实践应用能力,任何偏离这一标准的考核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大学英语考核的重点不是学生的语法有多强,四、六级通过率有多高,而是学生能否用英语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英语能否胜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需要。当前大学英语的测试模式,无法衡量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要做好“两个转变”,即大学英语测试要从语言测试向技能测试转变、从纸质低频测试向网络高频测试转变。采取技能测试,改变目前的测试题型,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推动学生英语学习重心从应试向能力提升转变。此外,纸质测试周期长、教师批改不便,而网络平台测试建立在题库基础上,测试周期设定便捷,系统协助批改,因此两者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测试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也能监控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既能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也能考查学生的听说水平。只有改变大学英语的测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樟亚.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2(5).
[2]杨小彬.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学生需求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3]蔡基刚.通用英语测试和专门用途英语测试——关于CET发展趋势及重新定位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14).
[4]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
[5]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