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意义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要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它是将新学习到的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它十分重视对知识经验的积累。有意义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有意义学习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科学牢固地掌握知识、概念,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關键词:有意义学习;语文教学;学生
以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为代表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要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其特点是学习者身心的投入,身体、心理、认识、情感、逻辑、直觉都和谐统一起来。它将新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自己的血肉,成为“我的知识”,学生记得准确而又牢固,同时能用得迅速而又合理。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写作、表述、理解题意的总要基础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一、从有意义的学习形成的条件看其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其产生的条件,在客观上,学习材料本身需具有逻辑意义,在主观上,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在学生学习的主客观条件上,教材的逻辑性、递进性编排为学生的意义学习做好了铺垫。如,学生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时,会对李白这位诗人或对于李白其他诗歌(《鹅》《静夜思》)有一定了解,那么,这些已经知道的知识就具备同化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在课堂中或课堂外,都应该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积累。
奥苏贝尔同时认为,学习者还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学习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朗诵等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学应该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写作文是让他们很头痛的一个部分,常以找不到话题为借口。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爱观察生活中的小事的习惯,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去生活中找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观察到的。
当然,除了学生自己需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为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精心准备。语言的价值必须在使用中才能见到它的魅力。任何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不练,就永远也学不好这门语言。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讲,多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于一篇抒情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一篇对话式的文章,可以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总之,在课堂上做到学生是主体。有意义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
二、从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看其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1)表征学习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阶段,表征学习起一定的作用。如学习汉语拼音时。(2)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例如在学习标点符号时,应该清楚地解释,句号是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问号是用在疑问句后的。又如,在学习一篇记叙文时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时间概念,让学生明白记叙文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时间的词语,然后再解析全文。(3)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达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个句子里的“北京”代表特殊城市,“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特殊对象的名称。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个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性陈述,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每门学科都有一个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将所学知识条理化,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正确方法。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意义学习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帮助学生科学牢固地掌握知识、概念,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鲁翠红
關键词:有意义学习;语文教学;学生
以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为代表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要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其特点是学习者身心的投入,身体、心理、认识、情感、逻辑、直觉都和谐统一起来。它将新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自己的血肉,成为“我的知识”,学生记得准确而又牢固,同时能用得迅速而又合理。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写作、表述、理解题意的总要基础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一、从有意义的学习形成的条件看其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其产生的条件,在客观上,学习材料本身需具有逻辑意义,在主观上,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在学生学习的主客观条件上,教材的逻辑性、递进性编排为学生的意义学习做好了铺垫。如,学生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时,会对李白这位诗人或对于李白其他诗歌(《鹅》《静夜思》)有一定了解,那么,这些已经知道的知识就具备同化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在课堂中或课堂外,都应该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积累。
奥苏贝尔同时认为,学习者还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学习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朗诵等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学应该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写作文是让他们很头痛的一个部分,常以找不到话题为借口。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爱观察生活中的小事的习惯,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去生活中找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观察到的。
当然,除了学生自己需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为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精心准备。语言的价值必须在使用中才能见到它的魅力。任何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不练,就永远也学不好这门语言。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讲,多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于一篇抒情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一篇对话式的文章,可以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总之,在课堂上做到学生是主体。有意义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
二、从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看其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1)表征学习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阶段,表征学习起一定的作用。如学习汉语拼音时。(2)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例如在学习标点符号时,应该清楚地解释,句号是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问号是用在疑问句后的。又如,在学习一篇记叙文时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时间概念,让学生明白记叙文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时间的词语,然后再解析全文。(3)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达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个句子里的“北京”代表特殊城市,“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特殊对象的名称。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个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性陈述,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每门学科都有一个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将所学知识条理化,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正确方法。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意义学习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帮助学生科学牢固地掌握知识、概念,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