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集成技术
简海丽
(灵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灵山 535400)
摘 要: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近年来,灵山县水稻生产在机械耕整地、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方面应用逐步增多,但在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等方面应用仍然较少。该文主要介绍了水稻全程机械化配套生产技术,以期为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集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132-02
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耕地流转的开展和农村各种经营合作组织的成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为了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灵山县是水稻生产大县,年水稻播种面积6.53万hm2。近年来,在灵山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机部门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机械耕整地、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方面应用较多,但在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等方面应用还较少。为加快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2014年灵山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灵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组织实施了“灵山县水稻全程机械化配套集成技术示范”项目。笔者现将灵山县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成效及相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实施成效
2014年在灵山县那隆镇茶子、塘表村开展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机械耕整地、机械收割脱粒等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示范,当年累计示范面积70.13hm2,配套水气平衡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高效田间管理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经专家验收,示范区平均单产441.1kg/667m2,平均每667m2节本增效346.6元(节本338.64元,增效7.94元),节本增效28.4%。示范区稻谷总产量464t,产值129.92万元,节本增效36.46万元。实践证明,水稻机械播种育秧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少、播种快、秧苗整齐等特点,有利于实现水稻早育秧、育壮秧,继而实现早插秧、快插秧的目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具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以及节本增效的作用。
2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
2.1 机械播种及秧田管理技术 机械播种采用硬盘育秧,带土量大,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便于秧田管理,也利于移动和运输。
2.1.1 盘土准备 应选择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的前期稻田土或富含有机质的塘坭土,砂壤土和粘壤土最佳。晾晒至含水率15%~20%后,用孔经4~6mm的筛子过筛,然后1m3用敌克松50~60g、45%复合肥200~300g,充分拌和备用;也可以用甘蔗渣拌鸡屎粪等农家肥粉碎后作无土育秧基质。
2.1.2 种子处理
2.1.2.1 选种 选择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4404.1—2008,即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0%,水分≤13%的杂交水稻种子。同时生育期应选择120~125d左右,高产、优质的超级稻种,以充分利用光能,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2.1.2.2 浸种 早造一般浸种24~36h,晚造一般浸种10~12h。浸种时用强氯精300倍液浸种消毒。先用清水浸种,再用强氯精液浸种,时间各半,然后捞起洗净即可进行催芽。一般用种量1.5kg/667m2左右。
2.1.2.3 催芽 把浸好种子捞起,用萝筐或干净的催芽种子袋装上,然后用湿的稻草覆盖保温保湿(晚造不需要稻草覆盖),催芽温度保持在30~35℃,每天洗种保持湿润即可。机械化育秧种子以种谷露白为标准,种子露白后就可以播种,芽过长不利于机械化播种育秧。
2.1.3 育秧棚或秧地准备 在播种前做好秧田或育秧棚的准备工作,水育秧的,一般选择2m包沟起畦,沟宽0.4~0.5m,畦面宽1.5~1.6m,畦面做平整,每畦摆2盘秧托。早春气温低,可用大棚育秧,一般棚宽5~10m,长10~30m,南北向较理想,用铁搭好架,盖好薄膜,为播种作准备。
2.1.4 硬盘播种 用盘育种播种机进行流水作业,在播种前对播种机进行全面调试,播种密度同当地常规播种量,播种机从装盘→装土→淋水→播种→盖土一条龙完成。播种标准:底土厚2.0~2.5cm,盖土厚0.5~1.0cm,播种均匀。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每组配备生产人员5~6名,其中1人负责秧盘的输送,2人负责流水线育秧机器的碎泥和种子投入,2人负责通过流水线育秧机器播种好秧盘堆放和整理,每667m2播种25盘。
2.1.5 育秧管理 完成装盘、播种、覆盖工序后,秧盘可直接放于立体秧架或者平坦地面上,然后集中移到育秧大棚或秧田。
2.1.5.1 保温 早造播种后移入大棚,保持正常温度25~30℃,当温度超过30℃注意大棚通风透气,傍晚气温降低时及时关好大棚。在秧田育秧的,盖好农膜,2叶1心期前保持温度和湿度即可,如温度过高可揭开两头膜通风,晚上再盖回膜,在秧苗3叶期,气温稳定在20℃时即可揭膜炼苗。
2.1.5.2 保湿 大棚育秧的,在秧盘播种后前3d多喷雾状柔和水,促进种子发芽。播种后6~7d,叶龄达到1叶1心至2叶,适当控水,促进秧苗根系生长,秧苗机插前5~7d,只要秧苗叶片没有卷曲,根据秧苗生长状况尽量不喷水,促进根系盘结。
2.1.5.3 施肥 在秧苗1~1.5叶,每667m2净秧畦施尿素2~4kg,在秧苗插秧前3~4d,每667m2净秧畦施尿素3~5kg作送嫁肥,以增强秧苗发根和抗植伤能力。 2.1.5.4 防治病虫害 早造在1.1叶期用1 200~1 500倍的敌克松液淋施,预防青枯萎病和绵腐病。在插秧前3~5d,用毒死蜱、三环唑喷施一次,防止苗瘟和稻蓟马等病虫带入大田。
2.2 机耕整地及机械插秧技术
2.2.1 精整大田,提高机插质量 在插秧前1~2d进行机耕整地,把大田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在机耕翻后,采用人工开好田边沟,有利于田间水管。
2.2.2 适时机插 早造在秧龄20~25d,晚造在秧龄15~18d,叶龄4~4.5叶,即可进行机插。机插时,一人操作机械,一人起秧,起秧时要先起盘后起秧,随起随插,否则会影响机插质量和插后秧苗成活率。
2.2.3 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是保证稳产的关键,杂交水稻中等肥力田块,必须插2.2万蔸/667m2左右。由于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因此株距必须调到10~12cm,取苗每穴2~3苗。在插秧前对所育秧进行调查,确保每667m2所插盘数,及时调整株距,同时插秧时有专人检查机插质量,既不要插得太深,也不要插得太浅,确保机插质量。
2.3 机插大田生产管理技术
2.3.1 合理施肥 机械插植比常规插秧和抛秧都要深,因此为使到秧苗能早吸收养分,要重施基肥,及时追肥。按照水稻单产600kg/667m2,整个生育期需吸收纯N24~28kg,N∶P2O5∶K2O为1∶0.5∶0.8。一般要求基肥每667m2施农家肥500~800kg,碳铵、磷肥各30kg。在大田粗整后细整前施入,施肥时田间有薄水层,分蘖肥在插后5~7d每667m2施尿素8~10kg、氯化钾5kg。壮蘖肥在插后15~18d每667m2施尿素10~12kg、氯化钾7.5~10kg、45%复合肥15kg,促进禾苗早生快发、早分蘖、早够苗。以后根据禾苗的叶色转赤情况酌施促花期尿素3~4kg/667m2,力争大穗。晚造进行根外追肥,每667m2用0.5%~1%尿素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使谷粒充实。
2.3.2 科学灌溉 机插田比人工手插得深,因此在水分管理上要做到薄水插秧,浅水分蘖。在插秧后7~20d内保持2~3cm薄水层。插秧后20d左右,每667m2苗数达到20万时开始排水露晒田,晒田做到“看天、看田、看禾苗”,先露后晒。采取多次轻晒的方法,晒到叶色明显落黄。幼穗分化5期后回水,以后采用湿润灌溉,即一次灌1~2cm水层,等自然落干3~4d再灌水1~2cm,如此周而复始。灌浆成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以确保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
2.3.3 防治病虫草害 结合第一次追肥,每667m2用抛秧净一包撒施防治杂草。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优选药剂,综合防治”的策略,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重点防治稻飞虱、三化螟(钻心虫)、稻纵卷叶螟(卷叶虫)、稻蓟马、纹枯病和稻瘟病等病虫害。可选用稻腾、毒死蜱、吡呀酮、扑虱灵、三环唑、春雷霉素、爱苗、井冈霉素等药剂。特别注意在抽穗前打一次破口药,同时注意收割前防治稻飞虱。
2.4 适时机械收割 根据水稻的生育期进度和稻谷的成熟度,结合天气情况,及时进行机械收获,做到颗粒归仓,确保增产丰收。 (责编:张宏民)
简海丽
(灵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灵山 535400)
摘 要: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近年来,灵山县水稻生产在机械耕整地、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方面应用逐步增多,但在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等方面应用仍然较少。该文主要介绍了水稻全程机械化配套生产技术,以期为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集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132-02
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耕地流转的开展和农村各种经营合作组织的成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为了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灵山县是水稻生产大县,年水稻播种面积6.53万hm2。近年来,在灵山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机部门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机械耕整地、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方面应用较多,但在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等方面应用还较少。为加快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2014年灵山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灵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组织实施了“灵山县水稻全程机械化配套集成技术示范”项目。笔者现将灵山县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成效及相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实施成效
2014年在灵山县那隆镇茶子、塘表村开展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机械耕整地、机械收割脱粒等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示范,当年累计示范面积70.13hm2,配套水气平衡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高效田间管理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经专家验收,示范区平均单产441.1kg/667m2,平均每667m2节本增效346.6元(节本338.64元,增效7.94元),节本增效28.4%。示范区稻谷总产量464t,产值129.92万元,节本增效36.46万元。实践证明,水稻机械播种育秧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少、播种快、秧苗整齐等特点,有利于实现水稻早育秧、育壮秧,继而实现早插秧、快插秧的目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具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以及节本增效的作用。
2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
2.1 机械播种及秧田管理技术 机械播种采用硬盘育秧,带土量大,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便于秧田管理,也利于移动和运输。
2.1.1 盘土准备 应选择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的前期稻田土或富含有机质的塘坭土,砂壤土和粘壤土最佳。晾晒至含水率15%~20%后,用孔经4~6mm的筛子过筛,然后1m3用敌克松50~60g、45%复合肥200~300g,充分拌和备用;也可以用甘蔗渣拌鸡屎粪等农家肥粉碎后作无土育秧基质。
2.1.2 种子处理
2.1.2.1 选种 选择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4404.1—2008,即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0%,水分≤13%的杂交水稻种子。同时生育期应选择120~125d左右,高产、优质的超级稻种,以充分利用光能,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2.1.2.2 浸种 早造一般浸种24~36h,晚造一般浸种10~12h。浸种时用强氯精300倍液浸种消毒。先用清水浸种,再用强氯精液浸种,时间各半,然后捞起洗净即可进行催芽。一般用种量1.5kg/667m2左右。
2.1.2.3 催芽 把浸好种子捞起,用萝筐或干净的催芽种子袋装上,然后用湿的稻草覆盖保温保湿(晚造不需要稻草覆盖),催芽温度保持在30~35℃,每天洗种保持湿润即可。机械化育秧种子以种谷露白为标准,种子露白后就可以播种,芽过长不利于机械化播种育秧。
2.1.3 育秧棚或秧地准备 在播种前做好秧田或育秧棚的准备工作,水育秧的,一般选择2m包沟起畦,沟宽0.4~0.5m,畦面宽1.5~1.6m,畦面做平整,每畦摆2盘秧托。早春气温低,可用大棚育秧,一般棚宽5~10m,长10~30m,南北向较理想,用铁搭好架,盖好薄膜,为播种作准备。
2.1.4 硬盘播种 用盘育种播种机进行流水作业,在播种前对播种机进行全面调试,播种密度同当地常规播种量,播种机从装盘→装土→淋水→播种→盖土一条龙完成。播种标准:底土厚2.0~2.5cm,盖土厚0.5~1.0cm,播种均匀。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每组配备生产人员5~6名,其中1人负责秧盘的输送,2人负责流水线育秧机器的碎泥和种子投入,2人负责通过流水线育秧机器播种好秧盘堆放和整理,每667m2播种25盘。
2.1.5 育秧管理 完成装盘、播种、覆盖工序后,秧盘可直接放于立体秧架或者平坦地面上,然后集中移到育秧大棚或秧田。
2.1.5.1 保温 早造播种后移入大棚,保持正常温度25~30℃,当温度超过30℃注意大棚通风透气,傍晚气温降低时及时关好大棚。在秧田育秧的,盖好农膜,2叶1心期前保持温度和湿度即可,如温度过高可揭开两头膜通风,晚上再盖回膜,在秧苗3叶期,气温稳定在20℃时即可揭膜炼苗。
2.1.5.2 保湿 大棚育秧的,在秧盘播种后前3d多喷雾状柔和水,促进种子发芽。播种后6~7d,叶龄达到1叶1心至2叶,适当控水,促进秧苗根系生长,秧苗机插前5~7d,只要秧苗叶片没有卷曲,根据秧苗生长状况尽量不喷水,促进根系盘结。
2.1.5.3 施肥 在秧苗1~1.5叶,每667m2净秧畦施尿素2~4kg,在秧苗插秧前3~4d,每667m2净秧畦施尿素3~5kg作送嫁肥,以增强秧苗发根和抗植伤能力。 2.1.5.4 防治病虫害 早造在1.1叶期用1 200~1 500倍的敌克松液淋施,预防青枯萎病和绵腐病。在插秧前3~5d,用毒死蜱、三环唑喷施一次,防止苗瘟和稻蓟马等病虫带入大田。
2.2 机耕整地及机械插秧技术
2.2.1 精整大田,提高机插质量 在插秧前1~2d进行机耕整地,把大田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在机耕翻后,采用人工开好田边沟,有利于田间水管。
2.2.2 适时机插 早造在秧龄20~25d,晚造在秧龄15~18d,叶龄4~4.5叶,即可进行机插。机插时,一人操作机械,一人起秧,起秧时要先起盘后起秧,随起随插,否则会影响机插质量和插后秧苗成活率。
2.2.3 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是保证稳产的关键,杂交水稻中等肥力田块,必须插2.2万蔸/667m2左右。由于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因此株距必须调到10~12cm,取苗每穴2~3苗。在插秧前对所育秧进行调查,确保每667m2所插盘数,及时调整株距,同时插秧时有专人检查机插质量,既不要插得太深,也不要插得太浅,确保机插质量。
2.3 机插大田生产管理技术
2.3.1 合理施肥 机械插植比常规插秧和抛秧都要深,因此为使到秧苗能早吸收养分,要重施基肥,及时追肥。按照水稻单产600kg/667m2,整个生育期需吸收纯N24~28kg,N∶P2O5∶K2O为1∶0.5∶0.8。一般要求基肥每667m2施农家肥500~800kg,碳铵、磷肥各30kg。在大田粗整后细整前施入,施肥时田间有薄水层,分蘖肥在插后5~7d每667m2施尿素8~10kg、氯化钾5kg。壮蘖肥在插后15~18d每667m2施尿素10~12kg、氯化钾7.5~10kg、45%复合肥15kg,促进禾苗早生快发、早分蘖、早够苗。以后根据禾苗的叶色转赤情况酌施促花期尿素3~4kg/667m2,力争大穗。晚造进行根外追肥,每667m2用0.5%~1%尿素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使谷粒充实。
2.3.2 科学灌溉 机插田比人工手插得深,因此在水分管理上要做到薄水插秧,浅水分蘖。在插秧后7~20d内保持2~3cm薄水层。插秧后20d左右,每667m2苗数达到20万时开始排水露晒田,晒田做到“看天、看田、看禾苗”,先露后晒。采取多次轻晒的方法,晒到叶色明显落黄。幼穗分化5期后回水,以后采用湿润灌溉,即一次灌1~2cm水层,等自然落干3~4d再灌水1~2cm,如此周而复始。灌浆成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以确保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
2.3.3 防治病虫草害 结合第一次追肥,每667m2用抛秧净一包撒施防治杂草。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优选药剂,综合防治”的策略,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重点防治稻飞虱、三化螟(钻心虫)、稻纵卷叶螟(卷叶虫)、稻蓟马、纹枯病和稻瘟病等病虫害。可选用稻腾、毒死蜱、吡呀酮、扑虱灵、三环唑、春雷霉素、爱苗、井冈霉素等药剂。特别注意在抽穗前打一次破口药,同时注意收割前防治稻飞虱。
2.4 适时机械收割 根据水稻的生育期进度和稻谷的成熟度,结合天气情况,及时进行机械收获,做到颗粒归仓,确保增产丰收。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