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特征,分析早期诊断要点,评价临床疗效。方法:调取82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血清雌二醇检测、血清标志物筛查、穿刺活检;治疗方法:使用普萘洛尔、聚桂醇泡沫硬化术。结果:无需活检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确诊,发现时间平均(5.1±2.1)月;采用单纯普萘洛尔治疗64例,采用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术治疗18例;随访1个月~2年,平均(8.3±1.0)个月;最终疗效:优66例,良10例,及格5例,疗效稳定时间4个月~2年,平均(9.4±1.2)个月。结论:早发现是婴幼儿血管瘤早期诊断关键,相关诊断技术基本成熟;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较多,但风险获益较好的治疗方法为使用普萘洛尔、行聚桂醇泡沫硬化术,不同患者治疗持续时间、疗效稳定时间差异较大。
  【关键词】血管瘤;婴幼儿;早期诊断;治疗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先天性血管性肿瘤,发生率约为10%,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2%,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颜面部约占60%~70%,部分患儿预后不良,伴有毁容风险,甚至可危及生命[1]。血管瘤常见于体表,新生儿时期可见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斑点,多数在2周内发现,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医护人员经验,近年来关于血管瘤血清标志物研究工作获得一定成果,但实用性并不强[2]。血管瘤血管瘤自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与消退完全期三个阶段,因具有自然消退特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一直存在争议,多采用姑息保守随访观察期待治疗,但疗效不易控制,部分家属治疗心切,更愿意采用更积极的治疗方法,如用药、脉冲、手术切除甚至放射治疗[3]。本次研究就本院收治的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特点、诊疗情况进行探讨,总结早期诊断、治疗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整形外科收治血管瘤患儿82例,其中男26例,女56例,年龄25天-14个月,平均(5.1±2.1)月。瘤体部位:头部48例,四肢16例,躯干13例,其它5例。发生破溃5例,已有治疗历史11例。类型:草莓状41例,混合型25例,海绵状11例,蔓状5例。肿瘤大小4cm2~146cm2,平均(7.1±1.1)cm2。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均完整,包括病史、临床表现、B超声等影像学检查、随访与疗效评价;②知情同意;③参照ISSVA制定标准,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非脉管畸形。排除标准:①未合并有相關禁忌症;②合并有其它心、肝、肾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取病历资料,收集患者信息包括血管瘤类型、发生部位、瘤体大小、发现时间、诊断方法、治疗情况、生长速度、病变特征、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等。
  1.2.2诊断
  ①针对幼儿,除必要的瘤体影像学检查外,同时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若处于高位,罹患血管瘤风险较高;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瘤体,评估瘤体大小、范围、界限、与其他组织关系、层次、内部血流情况等;③对于以上诊断,血清标志物筛查,有明确诊断需要者,可通过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1.2.2治疗情况
  ①院前已接受治疗情况,包括用药、手术切除、放疗、脉冲、外敷等,获取详细的既往诊断、治疗史,分析复发或难治原因,采取综合疗法治疗;②据实际需要、适应证与禁忌症情况、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疗法,一岁以内多采用口服激素结合局部硬化治疗,随访观察,一岁以上者采用局部硬化,不建议采用手术切除、脉冲治疗;③具体实施方法:口服普萘洛尔,初始年龄≥1个月,严格尊守医嘱,治疗前,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初始剂量0.5mg/kg,3次/d,1周内逐渐加大剂量至1-1.5mg/kg·d,分三次顿服,每次服用前均需检测基础血压,若见血压上升等异常表现,及时停药或减量,1周或救援复查血压、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若无不良反应,可转入基层医院就诊,每隔4-8周来院复查,若有不良反应、异常情况如血管瘤迅速扩大,及时来院就诊;局部硬化,若为静脉血管瘤,病灶较大,符合治疗条件,无禁忌症,可选择聚桂醇泡沫硬化术治疗,具体步骤包括术前准备(血常规、凝血系统等检查)→以Tessari法制备泡沫硬化剂(现取现用)→手术准备(体位护理、常规监护、局部消毒)→注射(注入畸形血管团中,多点注射)→术后处理(完毕后压迫10min,24h监护),注意单次注射应<8ml,宜在0.5~1.5ml之间,4周内不应重复注射,总治疗次数不高于5次。
  1.2.3 随访
  按照需要随访,随访时间在1个月~2年不等,其中1年以下者65例,1年以上者17例。
  1.3疗效判定
  ①优:血管瘤相关症状表现消失,瘤体内血管团、皮下肿胀消失,血管彩超提示瘤体型号消失,内部无血流信号,瘤体大小缩小>75%;②良:瘤体相关疼症状表现大部消失,无痛,瘤体内血管团、皮下肿胀基本消失,B超声提示瘤体内血流信号基本消失,瘤体大小缩小51%~75%;③及格,瘤体或有自发性疼痛或触痛,皮下肿胀明确减轻,彩色超声提示瘤体内血流信号大部消失,但仍明显存在,瘤体大小缩小26%~50%;④差:瘤体大小略缩小,或无明显改变,血管超声显示流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或瘤体大小缩小<25%[4]。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通过血管超声、临床表现以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检测,均全部确诊,无需活检患者。发现时间25~14个月,平均(5.1±2.1)月。采用单纯激素治疗64例,采用激素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术治疗18例。随访时间1个月~2年,平均(8.3±1.0)个月,其中1年以下者65例,1年以上17例。最终获得疗效:优66例,良10例,及格5例,疗效稳定时间4个月~2年,平均(9.4±1.2)个月。   2.2 典型病例
  李某,男,5个月,左胸靠近颈部出现明显的静脉畸形病灶,质地软,无自发性疼痛有触痛,初起时仅为红斑,后逐渐有钱币大小,赴当地医院就诊,医师推荐至本院就诊,但考虑到费用,延误1个月左右,病灶持续扩大,不得不就诊,肿胀面积约为5cm×5cm,且质地变硬,经系列检查确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鉴于瘤体较大,行聚桂醇泡沫硬化术治疗,连续4次,每次间隔30日,配合服用口服普萘洛尔,病灶开始缩小,并在最后1次治疗后缩小至钱币大小,内部血供消失,家属表示满意。
  3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并不少见,因常病发于头颈部,患者因担心毁容就诊医院较强烈,就诊后一般可迅速确诊,通过血管超声、临床表现以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检测,诊断符合率约为100%,本组患者无1例需活检者,故及早发现是早期诊断的关键[5]。婴幼儿血管瘤约有半数在新生儿时期便可有症状表现,常见皮下红斑,但考虑到医护人员、新生儿家属对婴幼儿血管瘤认知有限,新生儿时期被确诊者较少,其余患儿多在2周内发现,但不同家属重视程度不尽相同,直接影响确诊时间[6]。目前,1周内婴幼儿血管瘤筛查仍依赖于肉眼,有学者致力于寻找婴幼儿血管瘤血清标志物,但均不适用于大规模临床推广,考虑到及时早期诊断,仍需等到出生后满1个月后才可采用常规指标,1周内血清标志物筛查、诊断意义不大,现阶段通过血管超声、临床表现以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检测、活检可满足绝大多数婴幼儿血管瘤诊断需要。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法繁多,包括血管介入栓塞、注射、激光与脉冲、口服激素、手术切除、放射性核素等,各种方法各有优劣,但其中认可度较高、综合获益较好、风险较小的疗法为口服普萘洛尔,针对病灶较大者、符合手术适应证者,还可配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术,最终获得疗效优80.49%、良12.20%、及格6.10%,多数患儿家属表示满意,部分有瘢痕遗留,但已不明显。但应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疗效稳定时间、疗程持续时间差异较大,长者甚至需要数年观察、多次治疗,不乏复发者,对于复发者应提高重视。
  参考文献
  [1]赵福运.头頸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1.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领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口腔领面部血管
  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4):3102-3107.
  [3]郑家伟,杨秀娟.血管瘤的治疗选择[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05):221-223.
  [4].赵福运,高岩,吴美娟,等.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新分类诊断和治疗[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1):21-7.
  [5]王洋,吴江.小儿血管瘤的药物治疗[J].河北医学,2011,01:120-3.
  [6]李双凤,陈斌.血管瘤的治疗时机与个体化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5):313-31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 2012 年 6 月至 2014 年 10 月上肢骨折手术患儿 70 例,按应用的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均采用面罩吸氧,未气管插管,仅手术开始分别泵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随着现代化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DR摄影作为一种全新X 线成像技术,成为当今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代表。通过对DR的使用,从多方面比较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  Multix Select DR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西门子公司500mAX线机。  2 分析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我国社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在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医德医风正经受着巨大变革冲击而产生的嬗变,医务人员道德失衡、失范、失调等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方法:用回顾收集分析实验法,根据以往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临床护理教学中当下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分析;结果:经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管理体制、目标培养、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息息相关,因此可以采用综合渗透式教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觀察探讨电解质危急值在社区医院建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例血清电解质危急值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电解质危急值建立的意义。结果:20例血清电解质危急值患者1例死亡,19例血清电解质危急值患者经抢救后得到改善。存活率:95%,死亡率:5%,结论:社区电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影响,降低病历缺陷率,提高护理病历内涵质量。 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护理文件书写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开展活动。 结果 病历缺陷率从改善前的35.3%降低到活动后的15.4%。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护理文件书写完整性,降低缺陷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的患者,以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选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40例,并予糖皮质激素及贝那普利等常规治疗。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本着自动自发精神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持续致力于各种问题的改善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1]。品管圈活动可以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贵重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有效保证消毒灭菌质量,保持器械的良好操作性能。方法:通过建立健全贵重器械管理档案,进行专科分组管理、专人负责、规范培训,建立健全清洗消毒流程,对贵重器械实施综合管理。结果:提高了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并明显减少了器械报修次数,提高了贵重器械的管理水平。结论
期刊
【中圖分类号】R73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SP细胞分选法分离并鉴定胰腺癌SP细胞符合胰腺癌干细胞特性。方法:1)选用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PANC-1、SW1990,采用流式细胞术SP分选法分离出SP细胞;2)采用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分化实验、裸鼠成瘤实验研究SP细胞亚群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1)人胰腺癌细胞系B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