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wl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居住区内出现大量的汽车,改变了居民对传统住区的心理感受,这就涉及到道路与汽车、人的关系,道路规划既要满足汽车行人的通行要求,同时又不能破坏居民的安全、交往需求,不能影响景观环境。笔者结合某住宅小区的改造规划,分析了目前小区交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探讨了人车分流设计手法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车分流;设计
  1、住宅小区实例
  该住宅小区位于城市主城区的中西部,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为6.6 km。由于该住宅小区周边尚未形成城市道路,因此其规划边界均与规划道路相接,规划总用地为62.05hm2,总建筑面积80.75万m2,总户数6500户。规划区内以中部东西向30m城市次干道为分界线,不仅将地块划分开,而且以此形成了北部高层、南部多层特色鲜明的建筑格局。本次的人车分流设计主要是针对北部的高层建筑区域。
  区位优势分析:①自然优势,位于山脚下,与湖景区相隔约5km,具有较好的自然优势;②交通优势,东临50m城市主干道,南与主干道相隔500m,交通优势明显;③土地优势:地块内只有局部为新建区,其余各区主要由旧村及园地组成,土地可开发优势明显。
  2、改造规划理念
  2.1合理定位——打造精致端点区域
  规划区不但位于城市的边缘区域,而且位于城市的特殊区域,考虑到俯视城市的景观效果,决定地块北侧未规划区域开发高层住宅,同时兼顾现已规划且已有部分建筑的南侧,主要考虑到地块与地块之间的协调,以多层为主,不同风格的多层区域构成了市区边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2理想生活——创造多元生活空间
  当代住区中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冷漠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设计入手,尽可能为居者提供一些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交往空间,让人们在这种空间里享受紧张工作后的休闲,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谐。交往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场所能给予居者以安全感、归属感和舒适感,超越了空间本身的居住限定,注入了人的社会关系、文化意识和情感交融等,反映出的是居住行为的本质需求。规划在高层区域内力求人车分流,设计一条具有强烈轴线感觉的多功能景观带,多层区域内也设置相应的休闲绿地,以此来作为居民日常交往活动的公共空间。其中地块中心处的商业广场强调高质量公共区域的重要性和公共开敞空间的艺术性,成为区域性的核心空间。
  3、应用人车分流
  3.1人车分流的形成发展
  人车分流,顾名思义,是刻意将“人”与“车”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人车分流这种住宅居住规划设计理论,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为了确保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而设置其方便安全的步行系统。绿地、住宅和人行步道有机配置在一起,把家庭主妇和孩子使用的人行道与车行道相分离,形成了最早的“人车分流”。目前,我国居住小区的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居民对小区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0世纪80~90年代建成的小区在它们建成的一段时期内均满足了当时居民的居住需求,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及人均收入的提升,尤其在2001年之后,随着私家车的急剧增加,居民对小区的硬性指标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住宅小区内出现较多的人流与车流无序交织、人群与机动车抢占公共绿地等一系列严重影响小区环境的现象。因此,该住宅小区改造详细规划的高层区域要采取了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意在所有的车辆在进入小区后全部进入地下停车库,地面不允许停放任何车辆。
  3.2人车分流的两个目的
  首先,汽车与行人的分离保证了住区内生活环境不被大量机动交通的干扰(交通安全、污染、噪声等等),使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完全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其次,汽车的交通在一个完全适合汽车行驶的环境中运行,避免行人的突然行为对行驶的影响,提高了汽车交通效率。人车分流将住区人行和车行交通组织在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内。车行路线利用各种方式与居民的活动空间隔离,或者将利用建筑间的消极空间行车,或者采用立体分流,将车行引入地下空间。
  3.3人车分流的数据转换
  人车分流虽说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但其要求的提出也由来已久。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中,对道路的要求如下:小区路路面宽6m~9m,组团路路面宽3m~5m,即在人车混行的一个阶段内,小区内供汽车行驶的路面宽7m左右,供行人使用的为3m左右。因此在当今的设计中,虽然实行了人车分流,但是其基础数据基本没有改变。在本次住宅小区的设计中,按照人车分流的设计办法,将小区车行道宽设计为7m并布置于小区的外围;将人行道及小区绿地合并为一体,贯穿于小区内部,这样就通过硬性手段实现了人车分流。因此人车分流与人车混行是一个相通的概念,只是在布置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3.4人车分流的优、缺点
  3.4.1人車分流的优点
  作为小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人车分流已成为楼盘成熟度、品质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品质上乘的小区必须提高良好的人车分流环境:车辆驶入小区后直接通往地下车库,保障地面杏仁的绝对安全,同时减少了噪音和空气污染。人车分流,动静分开,真正成为展示社区人性化布局的重要标志。
  首先,通过人车分流,将人行道与公共绿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增加住宅小区的绿地面积,形成“楼在绿中生”的生态格局,增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融机会,提升该小区的居住品质,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其次,通过人车分流,在住宅小区内创造出人行与车行的交通组织在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中共存,这样既能解决“人流”与“车流”产生交织的矛盾,又能对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区的安全隐患。总之,人车分流模式在避免汽车对行人的不利影响,提高汽车集中区域的安全性和促进汽车交通顺畅等方面的确发挥着极大的功能。
  3.4.2人车分流的缺点
  首先,由于车行空间位置的特殊性,尤其是特定时段内(如夜晚)变成了整个住宅小区内的消极空间。因为“分流”的关系带来了“汽车优先”的观念,即使在原本汽车不该受到礼遇的区域,汽车也能因为人车分行而高速行驶。另外,虽然采取各种分隔措施,但是很难避免行人尤其是儿童突然出现在行车路线上的意外,因此而造成的事故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其次,随着车行道路的单一设计,也增加了住宅小区的道路面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造价,加重了居民的负担。车行空间因为没有人的活动变成了缺乏人情味的消极空间,单调的车行路线会麻痹开车者的注意力,行车速度过快使得遇上紧急情况反应不及。住区里,人车分行并不能避免行人和自行车的意外事故。
  再者,为了提升居住品质,实行了人车分流,但是由于车行道的划分,纯交通组织的道路割裂了人流活动和交通服务的关系,使得驾车、步行以及街道生活都变得更加单调和枯燥,沿街的商业设施也由于缺乏交通的支撑而效益堪忧,进而使街道空间因人流的减少而缺乏生活气氛,使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结语
  虽然人车分流近几年才开始兴起,而且形成了人车分流热,但从理性的角度考虑,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欧的一些国家就实行了人车分流,但直到现在这些国家仍有人车混行的小区。因此应从人与车的矛盾中找到平衡,使居住区规划更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司林:《品质呼唤 分而行之——我国住区人车分流理念实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广西城镇建设,2009(03)
  [2]杨勇:《居住区道路“人车分行”与“人车混行”模式比较分析》[J]安徽建筑,2010(0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围绕强夯法地基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根据软土分布规律对合理地基区域进行了划分,针对不同的分区确定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强夯法;设计;施工;区域划分;  前言:  目前,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有很多,其处理方法应该根据地基的本身特性和工程建筑的基本要求,探索一种安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工程建筑有重要的意义。强夯法的地基加固手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手段的理论基础还
期刊
摘要:农林复合系统对其范围内土地的光照强度、风速、温湿度、土壤水分都有显著影响;其设计中农田林网的林带结构、走向及宽度对农田小气候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农林复合系统;农田林网  实施现代化农业,加强农林复合经营,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农林复合经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高大树木与低矮的农经作物叶片和根系,能不同层次地利用太阳光能和土壤肥力,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通过对农经作物的精耕
期刊
摘要:学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目前有关于校园的建筑设计方面,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展全能校园建筑已经成为了目前校园建筑领域乃至整个建筑行业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建设一个各项设施齐全、三维立体结构而又环保的建筑工程项目,应该使建筑物具备各项要求指标,即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  关键词:校园建筑;设计要点;环保  1.引言  目前,国家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发展村寨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保持和发扬民族特色生态村寨的本土文化特征,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粹,在不断提高当地村民居住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民族特色村寨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村寨;民族文化;自然生态;保护与发展  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少数民族村寨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代表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我国目前建筑中的中庭设计为参考,将中庭的设计角度分为采光、通风与环境绿化三个大的方面。基于生态平衡与人性化的建筑技巧来诠释中庭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中庭;室内;采光;通风;绿化;生态  在建筑学中,“中庭”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在世界上出现并被使用,中庭的建筑技术发展到今天,又正好赶上了源自西方的生态建筑学浪潮,中庭建设的生态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本
期刊
摘要: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硬件技术和建筑结构分析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建筑工程设计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PKPM系列软件已成为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和熟练应用的基本技能。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简要介绍在使用该结构软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PKPM软件;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应用  1、PKPM软件应用于结构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由于结构设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及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往往在屋面梁与配筋设计、楼层平面刚度设计和砌体结构设计方面发生较大的失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本文在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1 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1.1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首先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涌入,推动了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在对城市的建设进行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的原有地理特征和街道布局,还要从建筑的设计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单体建筑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融合,本文简要分析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希望能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建筑设
期刊
摘要: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拯救和保护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科研、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保护区发展需要协调多方面发展因素,怎样才能保证保护区发展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生境,是当前保护区规划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铁岗-石岩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客流量很大。因此,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经济、结构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结构设计经验,对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保障地铁车站的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分析;有限元计算  一、工程概述  某地铁工程全線共设车站22座,本车站位于城市主干道,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