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乐学愿学抽象的数学,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列举了几种新课导入的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巧设悬念,创建“欲”、“ 疑”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欲”、“ 疑”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道具,构建“愉”、“悦”情感
  学生学习新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师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形,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可以出示国旗、党旗等,介绍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新课的导人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琢磨,总会有适合自己教学,适应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课的类型搞好每一节课的导入设计,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做到导之有序,导之有法,导之有理,导之有度,把握知识的连续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事实上各种导入法并不互相排斥,有时几种方法融合会使课堂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通联:342213江西省寻乌县三标中心校)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几年的教学让我深有感触。在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上,值得深思。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细心揣摩,精心培养出来的。化学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不免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之饶有趣味。
期刊
【摘 要】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13亿人口中农民就占9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是薄弱环节,是关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席卷全国。农村与城市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管理制度与方法上和城市都有很大差异。要充分发挥法治与德治的各自优点,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实现农村的科学管理,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
期刊
“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这是作家周洪在他的新作《我平庸,我快乐》中说的一句话。面对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众说纷纭,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这只是作家的煽动、误导。在这里我也想谈一点体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字典中对“平庸”这个词的解释:寻常而不突出,平凡。其实它的意思和平常、普通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长久以来平庸在我们的心中似乎是一个贬义词,以至引起了一些人的愤怒,我们的孩子怎么可
期刊
所谓后进生是指班上品学俱差的学生。他们为数不多,但其影响很大,是班上的不安定因素,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不容忽视。由于人在智力等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一.探究病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其形成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不仅是文字的组合和言语的表达,更是情感的流露。教材中那些深具情感和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与结晶。既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又有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既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又有男女之情、手足之谊;既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又有催人泪下的凄切;既有天地动容的悲壮,又有细雨霏霏的柔婉;既有开怀的笑、会心的喜悦,
期刊
一.农村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农村地区,特别的贫困山区中小学生由于视野狭窄,接触面较小,阅读量少,普通话水平低下,方音、方言夹杂,不利于学生良好语言行为的形成。普遍存在着忽视口语教学的现象,教学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听说等口语能力。口语教学似有若无,甚至没有。   二.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又在目标
期刊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
期刊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语)多么幸福的鹅卵石呀!一年四季,在水的无限关爱下,变得如此优雅光洁。对于我们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在似水的教育中尽情沐浴,幸福健康地成长。  一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在学校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多种方法。为此,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