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面社会的财富心态
《南风窗》刚刚结束的十六大强调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创造财富,让财富充分涌动,这在国家层面上给了企业家更太空间。但审视社会变革的现实,出现了一些财经人物的“沉没”,也存在贫富分化加重、一些人产生仇富心理的现象。企业家应怎样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寻找平衡?
柳传志(联想董事周主席):十六大召开之后,做企业的都在努力往前看。看什么呢?看未来应该走什么路。我们把自己比做一艘海船,每年都要看看海图。无非是两个意思,一个是行业的大形势,一个是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政策是不是适合高速行船。
我从1984年开始办企业,和很多著名企业家同台领过奖。但今天他们中绝大部分已销声匿迹,翻身落马。原因大概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在国家改革或变动中赚了钱,企业家便将之当成一种规律,按这种模式的指导大幅度发展,在业务上遭重创。还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海图没看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还没有那么清楚,过早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犯法或者“犯规”。
我记得,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我做企业的精力,50%左右用在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方面,如何保护我们自己,在那种环境下活下来。那时候企业大概分两种,计划内企业和计划外企业。计划内企业政府给生产批文,给进出口批文,还有外汇额度。计划外企业政府没有考虑。这里就有很不公平的竞争。1988年我们认为应该自己设计机器自己生产了,但拿不到政府的生产批文。这一方面把我们逼到香港办了一个香港联想,一方面还得在内地跑批文。当时的恶劣环境还包括立法和执法明显不一致。法律想执行哪条就执行哪条,让做企业的很为难。1989年、1990年,市面上的电子器件几乎都是走私的。当时我们被罚过300万的款,罚了也没办法,还得用这些器件。
到今天大部分问题已解决了。打个比方,孵小鸡的温度合适的是39度。80年代的时候我感觉是42度,如果不是生命力极顽强的小鸡,肯定孵不出来。今天大慨是39.5度,还多半度,但我感觉已经好得很了,大部分鸡蛋都可以孵出小鸡来。
现在最难的是什么呢?改革开放有很大的成本,比如下岗工人。改革中大家肯定有不同看法。怎么办呢?好比一条火船,我们是捆绑在一起往下沉呢,还是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先上岸,想办法拿救生圈回来把正下沉的人拉上岸?还是后一种办法好。联想要做秉公守法的模范,诚信的模范。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在改革中很大一批人承担了改革成本,而我们是改革的受益者。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我们在上岸后,都有责任把其他人也拉上来。保持社会稳定,不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十六人之后,国家政策导向要解决这个问题。舆论导向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初为了鼓励创业,推动经济发展,推行利益激励的方法,现在一定要允许在分配体制上有大突破。十六大对此有一个突破,预示着保护私人产权等将成为国家法律的可能。再加上民营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社会观念能够接受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占有部分资源。但财富的概念目前还是比较负面,凶为以前一直是在国家、集体范围内,财富才有合法性,变成个人所有,法律的保障和社会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在目前格局下,企业家一定要守法经营,按章纳税,当然税制也要改革调整。过往相当长的原始积累期,民企资本形成中有灰色地带,国家应该制定一个政策,要对历史上根子不清的资本“洗”一次。怎么洗?兼顾历史阶段和公平的问题,让累积在个人手上的财富浮现出来。在精神层而,鼓励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多承担社会义务。让企业家有这种境界,将自已的资源用于社会目的。
朱保国(太太药业董事长):坦率地讲,民营企业家一直有一个矛盾的心态。真正有财富的人老是担心,财富的来源以及安全问题。我也有这些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国家将我的企业收回去。所以,十六大让企业家开心。就我个人而言,当年成立太太药业这个公司,是为了创业、养家糊口。现在想的足怎么把它做得更长远。我与其他民营企业家共同得出一个结论:企业家个性,永无满足,永远追求。如果换另一种说法就是“贪婪”。但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实际永远多于个人。
但企业家创富一定要追求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三代民企在深圳,第一批一个都没有了。第二批所剩无几。第三批希望能长远发展。原因无非两种,一种被社会淘汰,一种被自己淘汰。在企业重大转型的决策上太太一直矛盾:是否开辟第二市场?是否只做保健、药业?最终决定发展主业,走专业化道路,不要被社会淘汰第二,不要违背税法,不要行贿,民企这两条不要犯。一些商业机会宁愿不做,要衡量代价,要坚持合理合法赚钱的价值观。
认清转型期的社会责任
《南风窗)):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家的价值观如何并影响社会甚至政经的主流观念?
柳传志:这包含两层含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价值观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就是企业大发展之后,要为整个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确实使企业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实现社会价值也就成为必然的命运,正如西方许多大企业所做的那样。但中国企业家对社会的支持尤其重要,因为,在更早的全球化历史中,中华民族充满屈辱,在全球化格局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中国人口那么多,不能回避民族复兴这样的命题。
其次,这是改革开放的转型期,中国介业家群体负责任。他们是改革的先锋和受益者,应该积极推动社会共同富裕。如果不愿意或怠于推动,不仅改革的收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企业长期发展从何处积累?
李东生:企业家地位已大大提高,但“让中国企业家成为一个主流阶层”这样的提法不妥。企业家不能过分占据舞台的中心,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过分要求一种特权,不要强调干预。企业家进入中国的主流阶层,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政治参与也是很正当的。社会接受也朝这个方向发展。太过急迫,反倒效果相反。
坚守与跨国
《南风窗》:全球化下本土企业的生存之道,是走出去尽早缔造国际链条还是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
柳传志:许多人说和外国企业竞争好比是龟兔赛。兔子不打瞌睡,怎么赛跑?我说,第一阶段,把兔子拉到中国市场这个沼泽地里来,这种环境里看谁跑得赢。现在要增养兔子基因,一旦到了黄土地上,撒开腿就跑。入世之后,中国逐渐变 成了干的黄土地。中国企业要加强管理,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是必然方向,联想一定要奔这个方向。有三点要突破:必须有资金积累,美日韩企业在全球化中走得远,是背后巨大的全球资本支持;必须有人才支持,中国具有国际背景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还十分稀缺;一定要有好的业务作为突破口,无论是研发高端,OEM,或渠道。只有突破这三点,联想才能全力倾注于全球化的战略。
李东生: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从发展方向来看,主要有几种模式,一是韩国模式,就是创造—个晶牌,加强驾驭经济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国际级企业。另外一种是台湾模式,关注供应链的环节,通过提高规模和效率,加强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不可取代的一环。未来中国企业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两个方向都有机会,但强调一点,中国必须要有—批第一个模式的企业成长起来,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经营网络,也要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做到这一点才能打好中国经济的基础。
过往几年TCL分享国际市场的做法是我们首先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建立领先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向海外发展。我们的国际化战略也是分步骤走,首先在东南亚开展国际化竞争。
在此之前TCL是扮演一个加工、制造者的角色。东亚金融风暴使TCL痛下决心,不能只做加工制造,必须有长远的国际市场的竞争战略,并在国际市场推广自己的品牌,要自己直接掌控市场和网络。这条路很难,但TCL要成为世界级企业,就必须迈过这个坎。
朱保国:除了一些垄断大国企外,中国企业在世界排位都相当落后,因为只有 20年的发展史。作为企业家应该有耐心,太太药业就是在坚守中国市场,10年内不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在中国与全球化公司竞争,但我不走全球化路线,这是出于行业特点的考虑,也因为我们与之对比悬殊。太太药业规模3亿美元不到,但默克有300多亿美元的规模。他们尽管把中国作为重要市场,但重点还是放在欧美,最好的东西不在
中国。所以,我们在这个市场上不比他弱多少。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企业个性,就是在中国市场与全球化公司竞争。但不是封闭,而是与之广泛合作。一个企业家敢于勇往直前,也要敢于节制。我们与他们合作,利用他的资本、技术优势,提升自己。
《南风窗》刚刚结束的十六大强调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创造财富,让财富充分涌动,这在国家层面上给了企业家更太空间。但审视社会变革的现实,出现了一些财经人物的“沉没”,也存在贫富分化加重、一些人产生仇富心理的现象。企业家应怎样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寻找平衡?
柳传志(联想董事周主席):十六大召开之后,做企业的都在努力往前看。看什么呢?看未来应该走什么路。我们把自己比做一艘海船,每年都要看看海图。无非是两个意思,一个是行业的大形势,一个是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政策是不是适合高速行船。
我从1984年开始办企业,和很多著名企业家同台领过奖。但今天他们中绝大部分已销声匿迹,翻身落马。原因大概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在国家改革或变动中赚了钱,企业家便将之当成一种规律,按这种模式的指导大幅度发展,在业务上遭重创。还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海图没看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还没有那么清楚,过早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犯法或者“犯规”。
我记得,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我做企业的精力,50%左右用在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方面,如何保护我们自己,在那种环境下活下来。那时候企业大概分两种,计划内企业和计划外企业。计划内企业政府给生产批文,给进出口批文,还有外汇额度。计划外企业政府没有考虑。这里就有很不公平的竞争。1988年我们认为应该自己设计机器自己生产了,但拿不到政府的生产批文。这一方面把我们逼到香港办了一个香港联想,一方面还得在内地跑批文。当时的恶劣环境还包括立法和执法明显不一致。法律想执行哪条就执行哪条,让做企业的很为难。1989年、1990年,市面上的电子器件几乎都是走私的。当时我们被罚过300万的款,罚了也没办法,还得用这些器件。
到今天大部分问题已解决了。打个比方,孵小鸡的温度合适的是39度。80年代的时候我感觉是42度,如果不是生命力极顽强的小鸡,肯定孵不出来。今天大慨是39.5度,还多半度,但我感觉已经好得很了,大部分鸡蛋都可以孵出小鸡来。
现在最难的是什么呢?改革开放有很大的成本,比如下岗工人。改革中大家肯定有不同看法。怎么办呢?好比一条火船,我们是捆绑在一起往下沉呢,还是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先上岸,想办法拿救生圈回来把正下沉的人拉上岸?还是后一种办法好。联想要做秉公守法的模范,诚信的模范。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在改革中很大一批人承担了改革成本,而我们是改革的受益者。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我们在上岸后,都有责任把其他人也拉上来。保持社会稳定,不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十六人之后,国家政策导向要解决这个问题。舆论导向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初为了鼓励创业,推动经济发展,推行利益激励的方法,现在一定要允许在分配体制上有大突破。十六大对此有一个突破,预示着保护私人产权等将成为国家法律的可能。再加上民营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社会观念能够接受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占有部分资源。但财富的概念目前还是比较负面,凶为以前一直是在国家、集体范围内,财富才有合法性,变成个人所有,法律的保障和社会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在目前格局下,企业家一定要守法经营,按章纳税,当然税制也要改革调整。过往相当长的原始积累期,民企资本形成中有灰色地带,国家应该制定一个政策,要对历史上根子不清的资本“洗”一次。怎么洗?兼顾历史阶段和公平的问题,让累积在个人手上的财富浮现出来。在精神层而,鼓励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多承担社会义务。让企业家有这种境界,将自已的资源用于社会目的。
朱保国(太太药业董事长):坦率地讲,民营企业家一直有一个矛盾的心态。真正有财富的人老是担心,财富的来源以及安全问题。我也有这些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国家将我的企业收回去。所以,十六大让企业家开心。就我个人而言,当年成立太太药业这个公司,是为了创业、养家糊口。现在想的足怎么把它做得更长远。我与其他民营企业家共同得出一个结论:企业家个性,永无满足,永远追求。如果换另一种说法就是“贪婪”。但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实际永远多于个人。
但企业家创富一定要追求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三代民企在深圳,第一批一个都没有了。第二批所剩无几。第三批希望能长远发展。原因无非两种,一种被社会淘汰,一种被自己淘汰。在企业重大转型的决策上太太一直矛盾:是否开辟第二市场?是否只做保健、药业?最终决定发展主业,走专业化道路,不要被社会淘汰第二,不要违背税法,不要行贿,民企这两条不要犯。一些商业机会宁愿不做,要衡量代价,要坚持合理合法赚钱的价值观。
认清转型期的社会责任
《南风窗)):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家的价值观如何并影响社会甚至政经的主流观念?
柳传志:这包含两层含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价值观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就是企业大发展之后,要为整个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确实使企业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实现社会价值也就成为必然的命运,正如西方许多大企业所做的那样。但中国企业家对社会的支持尤其重要,因为,在更早的全球化历史中,中华民族充满屈辱,在全球化格局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中国人口那么多,不能回避民族复兴这样的命题。
其次,这是改革开放的转型期,中国介业家群体负责任。他们是改革的先锋和受益者,应该积极推动社会共同富裕。如果不愿意或怠于推动,不仅改革的收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企业长期发展从何处积累?
李东生:企业家地位已大大提高,但“让中国企业家成为一个主流阶层”这样的提法不妥。企业家不能过分占据舞台的中心,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过分要求一种特权,不要强调干预。企业家进入中国的主流阶层,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政治参与也是很正当的。社会接受也朝这个方向发展。太过急迫,反倒效果相反。
坚守与跨国
《南风窗》:全球化下本土企业的生存之道,是走出去尽早缔造国际链条还是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
柳传志:许多人说和外国企业竞争好比是龟兔赛。兔子不打瞌睡,怎么赛跑?我说,第一阶段,把兔子拉到中国市场这个沼泽地里来,这种环境里看谁跑得赢。现在要增养兔子基因,一旦到了黄土地上,撒开腿就跑。入世之后,中国逐渐变 成了干的黄土地。中国企业要加强管理,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是必然方向,联想一定要奔这个方向。有三点要突破:必须有资金积累,美日韩企业在全球化中走得远,是背后巨大的全球资本支持;必须有人才支持,中国具有国际背景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还十分稀缺;一定要有好的业务作为突破口,无论是研发高端,OEM,或渠道。只有突破这三点,联想才能全力倾注于全球化的战略。
李东生: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从发展方向来看,主要有几种模式,一是韩国模式,就是创造—个晶牌,加强驾驭经济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国际级企业。另外一种是台湾模式,关注供应链的环节,通过提高规模和效率,加强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不可取代的一环。未来中国企业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两个方向都有机会,但强调一点,中国必须要有—批第一个模式的企业成长起来,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经营网络,也要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做到这一点才能打好中国经济的基础。
过往几年TCL分享国际市场的做法是我们首先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建立领先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向海外发展。我们的国际化战略也是分步骤走,首先在东南亚开展国际化竞争。
在此之前TCL是扮演一个加工、制造者的角色。东亚金融风暴使TCL痛下决心,不能只做加工制造,必须有长远的国际市场的竞争战略,并在国际市场推广自己的品牌,要自己直接掌控市场和网络。这条路很难,但TCL要成为世界级企业,就必须迈过这个坎。
朱保国:除了一些垄断大国企外,中国企业在世界排位都相当落后,因为只有 20年的发展史。作为企业家应该有耐心,太太药业就是在坚守中国市场,10年内不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在中国与全球化公司竞争,但我不走全球化路线,这是出于行业特点的考虑,也因为我们与之对比悬殊。太太药业规模3亿美元不到,但默克有300多亿美元的规模。他们尽管把中国作为重要市场,但重点还是放在欧美,最好的东西不在
中国。所以,我们在这个市场上不比他弱多少。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企业个性,就是在中国市场与全球化公司竞争。但不是封闭,而是与之广泛合作。一个企业家敢于勇往直前,也要敢于节制。我们与他们合作,利用他的资本、技术优势,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