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午回家,儿子找我要50元钱。我问他要钱做什么,儿子说:“别的同学手里都有钱,就我没钱!”
我说:“给你说多少遍了,路边的垃圾食品不能买。”
儿子很委屈:“我说买零食了吗?”我追问,那要钱做什么呢?
儿子躺倒在沙发上,眼泪汪汪地哭诉:“我的压岁钱都在你们那,那是我的钱,要还我!你们天天像侦探一样盯着我,就怕我乱花钱!人家手头都几十元几百元,就我最穷!你们天天说为我好,却总是压迫我……”
我觉得疑惑,不就是不给钱吗,值得那么情绪激烈?再说了,没正当理由,我怎么随便给钱?他爸看儿子如此大动肝火,给了儿子50元。儿子拿起钱,欢快上学去。为此,我和他爸还小吵几句,我说他太没原则,他说儿子要钱,肯定有他的理由,信任他吧。
几天后,我们碰到儿子的班主任。班主任说,为了锻炼儿子的管理能力,让他当了生活委员。
班主任又说,前几天让他收班费,每人50元。交来的名单上差个女生,这个女生说她交了,讲了交钱的时间、地点,还有别的同学可以作证。班主任让儿子再找找。第二天,儿子拿来50元给班主任,说是找到了。班主任问他:“是不是真找到了?若是没找到,就算了,下次注意,千万别拿自己的钱垫进去。”儿子确定地说:“在书包的夹层里找到了。”
我和他爸的嘴都张成了O型。
我情不自禁地小声道:“难怪上次……”他爸马上道:“是的,他是要了50元,说是交班费,只要了一次。”我心领神会,也点头。
他爸又补充道:“他还和我说了,同学交来的50元不见了,后来在书包的夹层找到了。”班主任点点头,然后开始说别的事。
和班主任分开后,我和他爸默默走着,好半天不说话。
儿子自尊心极强,同学交了钱,名单上却没有,想必这个女同学会咄咄逼人地质问,想必同学们会投来不信任的目光,想必老师对他也会有疑惑。四面楚歌,他多么无助。可是,又不能承认自己将钱丢了,只好自己想办法。面对我们的追问,他的委屈大爆发。那颗敏感的心啊,经历了怎样的煎熬!想到这些,我真是心疼不已!
他爸说,他脑海里翻腾的一个词是“成长”。儿子刚到一个新环境,就发生这样的事,的确让他很为难。但儿子总算独立解决了,也还算圆满,各方都满意。能将棘手的事情办好,这就是成长。
不过,做妈妈的心总是更敏感更细致。这事在老师、同学那算是圆满了,可在我们这如何“圆满”?我想主动跟儿子表明我们的态度,给他一个定心丸。他爸反对:“千万别!这是孩子的秘密,你千万别戳破。人家处心积虑,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你自作聪明,那会让他多没面子。”
可关于这5 0元的下落,他如何向我们交代?他会不会忐忑不安?他爸说:“他的忐忑,他的紧张,他的不安,都是他撒谎要付出的代价,都是他必须经历的,外人不能帮。”他爸还叮嘱,这事就到此为止,谁也不许再提。
我点点头。不过,好几天心里都放不下。我反复琢磨,有三个疑惑需要梳理:
一是立場问题。相比诚实地承认“对不起,这个钱我弄丢了”,和选择一个谎言来解决,是否有明显的对错?
二是家长的态度。明知儿子撒谎了,家长是尊重客观事实,还是成全孩子的秘密?
三是家长是否参与。明知孩子对此事仍然心怀不安,家长是否主动介入,给他心理支持,帮他卸下包袱?
我和他爸反复讨论,形成的一致意见是:孩子在慢慢长大,终要去独立面对生活,独自处理各类关系。对于他现在的处事方式,我们最基本的原则是尊重。只要不明显违背三观,只要不侵害他人利益,我们都不做过多干涉,让他自己在生活中扑腾。
孩子长大,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与龄俱进”。他不再是两三岁无知无畏的幼童,我们不能再将他当作翅膀下的小鸟,全方位帮他抵挡外界的袭击;他也不再是我行我素毫无规矩的顽童,不能再将他当作流水线上的产品,稍有纰漏就要纠正。他已经长大,他要学会独立思考、做人与处事。
他做了选择,就要给他弹性,让他自己去调适,而不是由父母来评论和救场。假如错了,就让他自己接受惩罚,然后再更正,再前行。这个阶段,父母能做的,就是做一个旁观者,远远地看着。他的痛,他的伤,他的哭,他的笑,由他自己去处理。
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地祝福:孩子,加油!
(明媚摘自《莫愁·家教与成才》2018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