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为推进粮食生产稳定高效高质发展,本文根据怀集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高怀集县粮食生产能力与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广东省怀集县地处北纬23027'3"~24023'3", 东经111050'56"~ 112029'48″,毗邻广西与湖南省,四围环山,是广东省的主要林区,素有“八山一地一水”之称,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温适宜,属亚热带气候,历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828.1h,年降雨量1785.4mm,历年平均气温20.8℃,无霜期达310d[1],十分适宜农作物长生。
1. 怀集县粮食生产现状
1.1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怀集县下辖19个镇(乡、街道),根据2018年度调查结果,拥有耕地面积43142hm2,永久基本农田中耕地面积31453hm2,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每年种植粮食48667hm2。近年来,怀集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1 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要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农村工作首位,确保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1.2 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升
2019年全县落实粮食作物(谷物、豆类和薯类)总播种面积48760hm2,同比2018年增長0.12%,其中稻谷作物播种面积42587hm2,比2018年增加233hm2,增长0.55%,稻谷总产量25.86万吨,比2018年增加1.06万吨,增长4.27%;薯类种植面积4.77万亩,比2018年增加40hm2,增长1.36%,薯类总产量1.39万吨,比2018年增加0.09万吨,增长7.41%;玉米种植面积2380hm2,总产量0.72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1.3 耕地保有量稳定
通过垦造水田、拆旧复垦等措施,促进耕地保有量稳中提升。2017年我县耕地保有量为35834hm2,基本农田为31360hm2。2018年末耕地面积为43143hm2,大于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35833hm2。2018年末永久基本农田中耕地面积31453hm2,大于规划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1360hm2。
1.4 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2016年在马宁镇、岗坪镇和梁村镇设立3 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017年监测点的数量在2016年的基础上,在大岗镇增加自建综合点1 个,总共达到了4 个监测点;2018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再增加自建监测点1 个,达到了5 个监测点;2019年按省市要求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监测网点建立6 个,全县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地力分布信息。
1.5 水稻主推技术普及率不断提高
2016年水稻主导优质品种推广播植面积37867hm2,占全县早晚造稻种植面积41333hm2的 91.6%,主推测土配方施肥和“三控”施肥技术占90.32%,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推广面积58万亩,占比93.55%。
2017年水稻主导优质品种推广播植面积39667hm2,占全县早晚造稻种植面积41513hm2的 95.6%,主推测土配方施肥和“三控”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9533hm2,占比95.23%。
2018年水稻主导优质品种推广播植面积40687hm2,占全县早晚造稻种植面积42427hm2的 95.6%,主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包括秸秆还田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三控”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0453hm2,占比95.35%。
2019年水稻主导优质品种推广插植面积40573hm2,占全县早晚造水稻种植面积42580hm2的 95.3%;主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稻新品种和配套技术展示,推广面积40413hm2,占比95%。
1.6 农机普及率与机械化率稳中有升
2016年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6.919%。2017年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9.68%。2018年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宣传工作,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9.57%。2019年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71.21%,比上一年增长1.64%,其中水稻机耕率为99.04%,机播率为7.09%,机收率为98.21%。
1.7 种粮适度规模经营有一定的发展
建设有怀集丝苗米省级产业园1 个,由广东省供销社牵头在梁村、大岗等镇种植水稻333hm2,并服务带动种植水稻约667hm2,辐射带动种植水稻约2667hm2;发展有水稻种植- 生猪养殖- 生猪粪污利用(有机肥生产)体系,由怀集县新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在大岗镇种植优质稻,其产出大米获“有机产品”认证,怀香稻大米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带动了一大批种粮食企业、大户从事粮食生产。同时,引进粮食加工企业两家,在怀集县工业园区落地发展。两家加工企业积极与农户合作,直接收购农户稻谷、甜玉米等原材料,带动农户扩大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2怀集县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
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民对土地留恋情节深重,不太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主要的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家庭式耕作为主,规模化生产占比不到10%,粮食种植产业规模发展难度较大。 2.2 粮食生产成本较高
据统计,当前种植水稻的成本不断升高,土地流转费用在600-800元/亩之间,农资投入品、人工成本、机械化成本逐年上升[2],扣除相关的人工成本,机械化成本,化肥和农药等农资投入成本,每亩每造盈利不足100元,大大打击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实力偏弱
当前我县粮食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不大,种植粮食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不足30家,示范辐射带动力仍然不足,同时,市场竞争力不足,其所经营的粮食产品在市场上占比率不高,这些都制约着怀集县现代粮食产业发展。
2.4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近年来,怀集县虽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较快,但是普及率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发展规模化产业发展,还有一部分农田没有直接享受到高标准农田、完善水利设施带来的便利,还有一些农田水利因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影响部分农田的生产。同时,烘干、储藏设备不足,目前只有丝苗米产业园区、怀集县新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烘干和储藏设备,并可以为其他种植户提供服务,但是确远远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发展需要。
2.5 应对市场能力不足产
应对市场能力不足,品牌不突出,尚未形成产供销完善体系,受天气、市场和灾情等影响,没有应急应对措施,容易导致粮食生产积压,售价变低,影响种植积极性。
2.6 农业人才与劳动力不足
一是由于怀集县是山区县,受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人才政策配套还不够完善等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二是当前农村劳动力主要还是以留守老人与妇女为主,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学习的意愿也不高,真正懂农业技术、了解新品种、新方式、会经营管理的职业农民数量有限[3]。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全县新型职业农民才538名,对于整个粮食产业的发展是远远不足的。
3 对策措施
3.1 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积极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新形式,引导农户放心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促进我县农业产业优化发展。一是推动农业公司+ 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田块连片的农户田块去掉田埂组成5-10亩的大田,由1 户牵头负责,由公司与牵头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统一提供农资、机械化服务、统一技术指导,农户協助管理农田的模式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二是发动各镇(乡、街道)、村委会积极为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土地流转信息,组织开展三方协商,通过现有的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把土地集约流转出去,公平公正,让农户有保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
3.2 抓好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品牌建设
一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二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聚发展。三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升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运用好现有农业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好粮食生产优惠政策,耕地地力补贴、机械化购置补贴要及时兑现,增强农户种植粮食积极性。运用好上级有利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年久失修,不适合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水利设施,通过资金整合,进行维护升级改造。积极向上争取支持镇村田头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项目、区域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项目、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等“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入库申报、建设工作,逐步补齐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强化应对市场能力。
3.4 全力打造丝苗米产业集群
依托省供销社怀集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大型连片示范区,选定适宜种植粮食的区域作为全县粮食生产的核心示范区,建立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片,打造标准化大型生产样板,大力整合各区域示范样板优势,增强规模辐射效应,打造丝苗米产业链示范,推动整个粮食产业的发展。
3.4 加强数字平台建设,打造农业产业服务数字化平台
通过打造农业产业服务数字化平台,逐步形成网络信息交流体系,发展粮食产业化智能链条,促进线上线下整合发展,构建产供销经营发展模式,以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抗风险能力。
3.5 创造良好人才环境,加强人才培育
一是发挥怀集创新创业人才广州培育中心、怀集大学生联合会、怀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在联系服务怀集大学生中的作用。利用本地知名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建立人才招聘专栏。每年举办不少于1 次的“金燕归巢计划”人才招聘会,招聘合适人才进入粮食产业发展。二要树立回乡创业先进典型,发挥标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对农技人员的培训,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为农业体系培育更多的人才,促进粮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宁,周雅婷,李翌菡等.三华李重要病害虫防治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15,31(5):102-105.
[2] 陈思思,毛伟强,顾建强,鲁燕君.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20,37(1):91-93.
[3] 李斌,吴昌智,成玉金.宇建湖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9,10:73-75.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广东省怀集县地处北纬23027'3"~24023'3", 东经111050'56"~ 112029'48″,毗邻广西与湖南省,四围环山,是广东省的主要林区,素有“八山一地一水”之称,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温适宜,属亚热带气候,历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828.1h,年降雨量1785.4mm,历年平均气温20.8℃,无霜期达310d[1],十分适宜农作物长生。
1. 怀集县粮食生产现状
1.1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怀集县下辖19个镇(乡、街道),根据2018年度调查结果,拥有耕地面积43142hm2,永久基本农田中耕地面积31453hm2,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每年种植粮食48667hm2。近年来,怀集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1 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要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农村工作首位,确保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1.2 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升
2019年全县落实粮食作物(谷物、豆类和薯类)总播种面积48760hm2,同比2018年增長0.12%,其中稻谷作物播种面积42587hm2,比2018年增加233hm2,增长0.55%,稻谷总产量25.86万吨,比2018年增加1.06万吨,增长4.27%;薯类种植面积4.77万亩,比2018年增加40hm2,增长1.36%,薯类总产量1.39万吨,比2018年增加0.09万吨,增长7.41%;玉米种植面积2380hm2,总产量0.72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1.3 耕地保有量稳定
通过垦造水田、拆旧复垦等措施,促进耕地保有量稳中提升。2017年我县耕地保有量为35834hm2,基本农田为31360hm2。2018年末耕地面积为43143hm2,大于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35833hm2。2018年末永久基本农田中耕地面积31453hm2,大于规划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1360hm2。
1.4 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2016年在马宁镇、岗坪镇和梁村镇设立3 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017年监测点的数量在2016年的基础上,在大岗镇增加自建综合点1 个,总共达到了4 个监测点;2018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再增加自建监测点1 个,达到了5 个监测点;2019年按省市要求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监测网点建立6 个,全县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地力分布信息。
1.5 水稻主推技术普及率不断提高
2016年水稻主导优质品种推广播植面积37867hm2,占全县早晚造稻种植面积41333hm2的 91.6%,主推测土配方施肥和“三控”施肥技术占90.32%,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推广面积58万亩,占比93.55%。
2017年水稻主导优质品种推广播植面积39667hm2,占全县早晚造稻种植面积41513hm2的 95.6%,主推测土配方施肥和“三控”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9533hm2,占比95.23%。
2018年水稻主导优质品种推广播植面积40687hm2,占全县早晚造稻种植面积42427hm2的 95.6%,主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包括秸秆还田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三控”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0453hm2,占比95.35%。
2019年水稻主导优质品种推广插植面积40573hm2,占全县早晚造水稻种植面积42580hm2的 95.3%;主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稻新品种和配套技术展示,推广面积40413hm2,占比95%。
1.6 农机普及率与机械化率稳中有升
2016年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6.919%。2017年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9.68%。2018年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宣传工作,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9.57%。2019年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71.21%,比上一年增长1.64%,其中水稻机耕率为99.04%,机播率为7.09%,机收率为98.21%。
1.7 种粮适度规模经营有一定的发展
建设有怀集丝苗米省级产业园1 个,由广东省供销社牵头在梁村、大岗等镇种植水稻333hm2,并服务带动种植水稻约667hm2,辐射带动种植水稻约2667hm2;发展有水稻种植- 生猪养殖- 生猪粪污利用(有机肥生产)体系,由怀集县新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在大岗镇种植优质稻,其产出大米获“有机产品”认证,怀香稻大米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带动了一大批种粮食企业、大户从事粮食生产。同时,引进粮食加工企业两家,在怀集县工业园区落地发展。两家加工企业积极与农户合作,直接收购农户稻谷、甜玉米等原材料,带动农户扩大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2怀集县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
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民对土地留恋情节深重,不太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主要的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家庭式耕作为主,规模化生产占比不到10%,粮食种植产业规模发展难度较大。 2.2 粮食生产成本较高
据统计,当前种植水稻的成本不断升高,土地流转费用在600-800元/亩之间,农资投入品、人工成本、机械化成本逐年上升[2],扣除相关的人工成本,机械化成本,化肥和农药等农资投入成本,每亩每造盈利不足100元,大大打击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实力偏弱
当前我县粮食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不大,种植粮食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不足30家,示范辐射带动力仍然不足,同时,市场竞争力不足,其所经营的粮食产品在市场上占比率不高,这些都制约着怀集县现代粮食产业发展。
2.4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近年来,怀集县虽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较快,但是普及率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发展规模化产业发展,还有一部分农田没有直接享受到高标准农田、完善水利设施带来的便利,还有一些农田水利因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影响部分农田的生产。同时,烘干、储藏设备不足,目前只有丝苗米产业园区、怀集县新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烘干和储藏设备,并可以为其他种植户提供服务,但是确远远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发展需要。
2.5 应对市场能力不足产
应对市场能力不足,品牌不突出,尚未形成产供销完善体系,受天气、市场和灾情等影响,没有应急应对措施,容易导致粮食生产积压,售价变低,影响种植积极性。
2.6 农业人才与劳动力不足
一是由于怀集县是山区县,受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人才政策配套还不够完善等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二是当前农村劳动力主要还是以留守老人与妇女为主,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学习的意愿也不高,真正懂农业技术、了解新品种、新方式、会经营管理的职业农民数量有限[3]。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全县新型职业农民才538名,对于整个粮食产业的发展是远远不足的。
3 对策措施
3.1 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积极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新形式,引导农户放心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促进我县农业产业优化发展。一是推动农业公司+ 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田块连片的农户田块去掉田埂组成5-10亩的大田,由1 户牵头负责,由公司与牵头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统一提供农资、机械化服务、统一技术指导,农户協助管理农田的模式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二是发动各镇(乡、街道)、村委会积极为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土地流转信息,组织开展三方协商,通过现有的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把土地集约流转出去,公平公正,让农户有保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
3.2 抓好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品牌建设
一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二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聚发展。三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升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运用好现有农业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好粮食生产优惠政策,耕地地力补贴、机械化购置补贴要及时兑现,增强农户种植粮食积极性。运用好上级有利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年久失修,不适合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水利设施,通过资金整合,进行维护升级改造。积极向上争取支持镇村田头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项目、区域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项目、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等“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入库申报、建设工作,逐步补齐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强化应对市场能力。
3.4 全力打造丝苗米产业集群
依托省供销社怀集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大型连片示范区,选定适宜种植粮食的区域作为全县粮食生产的核心示范区,建立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片,打造标准化大型生产样板,大力整合各区域示范样板优势,增强规模辐射效应,打造丝苗米产业链示范,推动整个粮食产业的发展。
3.4 加强数字平台建设,打造农业产业服务数字化平台
通过打造农业产业服务数字化平台,逐步形成网络信息交流体系,发展粮食产业化智能链条,促进线上线下整合发展,构建产供销经营发展模式,以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抗风险能力。
3.5 创造良好人才环境,加强人才培育
一是发挥怀集创新创业人才广州培育中心、怀集大学生联合会、怀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在联系服务怀集大学生中的作用。利用本地知名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建立人才招聘专栏。每年举办不少于1 次的“金燕归巢计划”人才招聘会,招聘合适人才进入粮食产业发展。二要树立回乡创业先进典型,发挥标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对农技人员的培训,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为农业体系培育更多的人才,促进粮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宁,周雅婷,李翌菡等.三华李重要病害虫防治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15,31(5):102-105.
[2] 陈思思,毛伟强,顾建强,鲁燕君.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20,37(1):91-93.
[3] 李斌,吴昌智,成玉金.宇建湖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9,1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