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平山病患者颈椎曲度、相邻节段椎体屈曲度与脊髓萎缩的相关性,为手术治疗平山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确诊的36例平山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颈椎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与中立位MRI检查。在X线片上用Borden法测量C2~C7颈椎曲度(颈椎生理曲线的深度,即弧弦距),用椎体后缘切线法测量C3~C7相邻椎体曲度在中立位与屈曲位时的差值即为相邻椎体屈曲度;在中立位MRI上观察矢状位脊髓萎缩情况,测量C3~C7各节段椎体上缘水平脊髓横断面面积。根据颈椎曲度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颈椎正常前凸,7mm≤弧弦距≤17mm;颈椎变直或轻度后凸,1mm<弧弦距<7mm;颈椎中度后凸,-4mm<弧弦距≤1mm;颈椎重度后凸,弧弦距≤-4mm。对各相邻椎体屈曲度与中立位MRI上相应节段颈髓的横断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正常前凸8例;颈椎变直或轻度后凸13例;中、重度后凸15例,其中14例后凸顶椎为C5,1例为C4。在中立位MRI上,共有14例颈脊髓萎缩变细,分布集中在C4~C7节段。颈椎曲度变直及后凸的患者脊髓萎缩的发生率为13/28,明显高于颈椎正常前凸患者的1/8(P<0.01)。C3~C7各相邻椎体屈曲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5~C7椎体屈曲度较C3~C5更大(P<0.05)。各相应节段脊髓面积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C5~C7颈脊髓横截面积较C3~C5更小(P<0.05)。相邻节段之间的屈曲度与相应节段脊髓横截面积之间呈负相关(r=-0.205,P<0.05),C5~C6相邻椎体屈曲度与相应脊髓横截面积之间呈负相关(r=-0.536,P<0.05)。结论:颈椎曲度及相邻节段椎体屈曲度的异常改变是平山病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导致平山病患者颈脊髓萎缩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平山病的关键在于限制颈椎过度活动,恢复颈椎正常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