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科技活力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78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地影响着数学课程的而教学学习、数学教学结合内容等方面.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学是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数学可以处理信息和数据,展开推理和计算,可以提供科学技术、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兴趣
  高中数学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将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但立足于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单纯的借助教材知识是不能将此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而在信息时代,就高中数学来说,信息技术的利用既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
  就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主要采取的是直接导入本堂课教学知识的方式,但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有时很难深入理解,这种方法增强了枯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才能够产生对其予以学习的动力,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通过信息技术,结合声音、视频以及图画能够为学生创造极其生动的教学情境,进而更好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等比数列求和”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象棋发明的小故事讲述给学生听,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本节所要学习的等比数列求和知识引出,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国王有没有充足的能力使发明者提出的要求得到满足,让学生对等比例的求和方法展開自主研究.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内容,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构建清晰、完整的表象十分有利,从而将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这对假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有效突破极为有利.
  以正弦函数y=Asin(ωx φ)的性质和图像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函数y=Asin(ωx φ)的图像和其A,ω,φ等参数影响到的函数图形的改变是重要内容,而难点知识便是y=Asin(ωx φ)的图像和正弦曲线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进而逐步概括图像变换的规律.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动画课件进行制作,将y=sin3x到y=sin(3x π6)y=sinx到y=sin3x,y=sinx到y=4sinx等的改变形象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展现出y=sinωx到y=sin(ωx φ)y=sinx到y=sinωx,和y=sinx到y=Asinx的平移变换和伸缩过程.如此,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有效突破了,从而可以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获得技能
  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精确度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安排积极思考,借助思维运动将学科规律发现,掌握数学知识[2].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直接告诉学生自己从前人或书本中学到的经验,使学生的获取直接经验的权利被剥夺.在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帮助学生高效获取经验,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向量的概念”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网络平台对一些和向量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把生活中和向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发现,概括向量的概念.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数学知识的探究者,同时也是直接获得数学知识的人.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会将一些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积累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丰富经验.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对知识以及常见题型的讲解,而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实验教学而言,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主要得益于实验教学能够给予学生较好的帮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在具体数学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实验教师操作起来都十分的困难,对此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当中进行虚拟实验,以此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把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构建起来.
  以“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件事情存在的随机概率予以计算,一般需进行多次实验,并对全部实验结果进行统计,然后再运用统计结构将此事件的随机概率计算出来.在开展随机概率测试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次数较多,操作难度较高,所以就是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实验,变更迅速把数万次的实验结果得到,同时统计分析数据,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随机概率有关的知识点,并在实际生活中对其予以正确的应用.
  五、结 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既是一种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促进数学课程发展的重要前提.整合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需要明确会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凭借科学的教学理论,寻找合理的教学模式,是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和.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77.
  [2]张守杰.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8(7):147-148.
其他文献
一、思考缘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中课程总体目标第一条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变化到“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的基本思想就是指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博大精深,它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而教材新增的“数学广角”这块内容正是有效渗透数学思想
一、情境:让学生“冲动”起来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境,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将计算教学与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增添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让学生有想计算的冲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背诵古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北师大第四版教材对于“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进行了整体的设计.以“轴对称”为例,在第三版教材中,整个小学阶段只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一次系统的学习.改动后的第四版教材安排了四次的学习,分别在:二上“折一折,玩一玩”,三下“轴对称(一)”“轴对称(二)”、五上“轴对称再认识(一)”“轴对称再认识(二)”、六下“平移、旋转、轴对称”.教材的编排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顺应了儿
【摘要】数学公共课程是农林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基于对四所高水平农林院校数学公共课教学情况调研分析,提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公共课;教学改革;思考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CG08532);福建农林大学公共数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11416037);福建农林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11416007).  为适应高考招生
目前手机界面基本成型,但用户在界面应用分布设计上大多认为原厂布局不合理,需要重新设计.依据搜狐网对手机质量问题的调查发现,在3 469名被访者中,有719名消费者反映:手机菜单设计不合理,操作烦琐,附加功能不明确,缺乏实用功能等,占调查者的13.97%.可见,手机界面设计不合理,操作烦琐这一问题占有一定比重,而这类问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能够解决的.对用户而言,手机界面是否简洁干净、各个功能模块能否
一、引言  研究生期间,我们不止会上传统的理论课,教师时常也会让我们去观摩各类讲课比赛.做点评工作的同时,自己的也会收获很多,在一次以10分钟为限的讲课比赛中.有一位选手(暂称他为A)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  二、教学过程简介  A同学开始模拟授课前介绍这是基于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群体的一堂课,然后进入复习引入环节,在复习了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及它的运用后,开始提出:那如果
几何直观是领悟数学最积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更深刻地把握一元二次方程,本文拟从几何角度对x2 px q=0(p≠0,p,q为常数,以下略)的代数内涵作一直观尝试,恳与同行商榷.  一、x2 px q=0的根的模型  已知,如图1,AB为⊙O的直径,直线m交⊙O于M、N,AC⊥m于C,BD⊥m于D,则  ① AC·BD=CN·DN(由△ACN∽△NDB可得);  ② AC·BD=CM·DM(由△A
【摘要】表现性评价,因所更注重的对象为学习个体的学习过程,因而,更能确保评价的客观与公正.也正因此,才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应用于课程评价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中.本文具体分析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表现性评价;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作为现代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余角、补角的性质及其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拿出一副三角板.  1.你能说出我们平时所用的三角
【摘要】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科目.但是对很多学生而言,数学就相当于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探索教学的有效化途径.本文旨在从“网络 教学”模式的优势出发,探索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模式教学;主题课堂;初中数学  数学是一门既远且近的学科,近是指其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远是指其对生活常识进行了概括化和抽象化.在教学中,这些被抽象化的知识超出了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