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探析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ter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使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行“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阵地的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学科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高校在践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筑牢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各类课程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践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优化策略。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10-02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學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应同向同行。[1]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实践过程中为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已颇见成效,但同时存在管理体系缺乏、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性差等问题,如何有效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作用值得关注。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各高校围绕“三全育人”教育格局,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管理规章制度、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高质量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等方面关注推行课程思政建设。然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注度较高,而对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习、实践类课程关注度相对较低。专业课作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对学生影响颇深,但目前高校专业课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不同高校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不同,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如何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深度挖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提炼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值得深思。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在政策导向下引起了各级关注,但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展,使得“三全育人”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树立。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关乎某些高校、某些专业或课程,还应当是自上而下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需要相关部门、学校、教师、教材多方协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高校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有力地执行。[2]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关注度较高,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学院教学体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并没有明确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规章制度,或者仅仅形式主义,依靠现有制度很难落到实处去执行。
   (二)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缺乏
   一些专业课教师特别是理工科专业教师在理解课程思政时表示,文史类专业课程容易体现课程思政元素,但理工类专业很难体现思政元素。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在高校低年级已经学习过思政相关课程,自己作为专业课老师任务是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巧。然而,思想道德素养不够的有才者易对国家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只有具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对课程思政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先入为主,认为课程思政与理工科专业课无关,是一种常见的误区。理工科专业课程同样可以从专业、行业、国家、文化、历史等角度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熏陶和引导学生道德修养及家国情怀等。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与传授专业性知识、技巧同等重要。
   (三)专业课课程思政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
   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完善,从行政管理部门、督导、上级、同行、学生等多个主体的角度对课程进行评价,会考量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授课思路、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态度、教学秩序及学生学风等。但在课程评价的各项指标中,唯独少见课程思政元素相关的指标。评价教学效果不仅仅评价教师的学术业务水平、教学方法和态度,还应当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品德、知识、技能的提升。
   (四)各类课程间协同性差
   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公共课、通识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践类课程共同发挥作用,但执行中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很少沟通协调,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修订、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研讨考核等方面没有将思政元素在各类课程间关联协同,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水平。
   即便是同一学科不同专业课教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合作。同学科专业课间关系密切,前后知识点融会贯通,在教学内容、知识技巧上都可以和思政元素相联系,形成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课程思政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高校党委牵头,各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学工部门等共同组成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制定和规划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管理制度;其次,各二级学院应高度重视,以教研室、专业为单位成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围绕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拟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教学研讨常态化、培训机制常态化,通过不断的研讨学习,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各课程中融会贯通,教学中默化潜移地引导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二)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力量,部分专业课教师可能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在低年级已经进行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自己的任务是传授专业性的知识技能,殊不知课程思政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贯穿于每一门课程中;授业解惑的同时进行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正确引导同样重要。
   教师首先应当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积极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和理论水平,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其次有意识地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和渗透思想政治元素,通过案例导入法或启发式教学等将专业课知识与思政元素緊密结合,合理地在专业知识技能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想要获得良好的推进效果,必须有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或教师水平不应该仅仅看评教分数高低、教师职称高低、科研水平和论文档次,必须把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纳入评价系统。一些高校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非常关键和必要,但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应当真正把教师师德考核作为首要指标,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晋升考核中贯彻落实。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周期性地自查自省,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学校组织由党委、支部、教务、学工部门组成的考评组对教师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考评,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并将课程效果与绩效考核相关联。
   (四)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公共课、通识课、专业课、实习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共同努力。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占得比重较大,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专业课的优势,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重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展。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应多沟通研讨,共同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专业课教师相对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而思政课教师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可以互补学习,针对不同专业共同制订专业内课程思政建设具体的实施方案;“三全育人”过程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尚处于拔节孕穗期,思政课与专业课内容不同,但面对的是同一批学生,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可以与辅导员、班主任等紧密联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有针对性引导和精准协同,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四、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阵地的同时,还应关注不同学科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高校、学院、教研室、专任教师等各级的有机协作,共同为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张正光,张晓花,王淑梅.“课程思政”的理念辩误、原则要求与实践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6):52-57.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史记·五帝本纪》“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一句中,可疑之处有二:第一,“崩”是否衍字;第二,“不善”是不是“不著”的形讹。“崩”作谓语时,往往和前面的主语直接相连;如果与前面的主语断开且中间插入其他谓词成分时,则需要加上“而”连接两个谓词成分。这里的“崩”不符合分布条件,应删去。“不善”出现的语境一般是指人自身或内在的品性、人际、处世等方面,“不著”的使用语境则是指人外在
“多宝文”是在网络文学免费阅读模式下兴起的一类女频小说。“多宝文”起源于“总裁文”,但新加入了女主角诞下多胞胎的设定,在爱情故事外着重描写女主角作为母亲与孩子的互动。不同于一般文学叙事中的母子关系,“多宝文”强调的是孩子对母亲的宠爱。这种想象性的母子关系一方面反映了女频读者群体的变化,即大量中年已婚女性经由免费阅读成为网文读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社会,女性对婚姻关系、爱情神话的普遍失望。
“心语”假说认为,人脑中有一套逻辑清晰、内容完备的符号表征系统作为思维的运作机制.这一假说自提出以来,就在认知心理学、生物语言学、语言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认知
泰国北部是泰国的三个华人聚居区之一,华人的语言使用复杂多样.将泰北清迈府景佬县勐纳乡昌良村华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语言状况、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等典型社区的语言生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系列举措,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该专业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与监控、办学特色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加强专业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特色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厚植先进教育理念、打造五类"金课"等七个方面展望
摘 要:通过对当下各大流行自媒体平台进行调查,搜集不规范的自媒体语料,从文字、词汇、语法、语义角度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归纳自媒体语言不规范的类型,阐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究规范自媒体语言的对策。以期提高人们规范使用自媒体语言的意识,维护现代汉语的纯洁性,推动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自媒体语言;语言规范  一、自媒体和自媒体语言  (一)自媒体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丹·吉
[摘 要]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教学中引入OBE教学理念,从而使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通过简要阐述OBE教学理念的概念以及当前日语教学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基于OBE教学理念下日语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OBE教学理念;日语专业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是中国文艺理论发生巨变、取得辉煌成绩的一百年。这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作用,倘做简要概括,那就是在坚毅卓绝的奋斗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结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并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向了新阶段。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形成的,高职院校教师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并且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落实教育工作。各大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在此期间,着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全面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实际认知状况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真正做到自律,从而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此之后,将实际养成的习惯内化为自身道德
“敦煌临画”是关山月1943年完成的一批作品,经由以“临摹”为基本方式的艺术创作路径,实现了画家在艺术史意义上对“传统”的发现和再认识。关山月“敦煌临画”中有大量临“马”的作品。这一现象极有意味,体现了关山月对敦煌的主体性介入,包括他如何在敦煌的传统艺术景观中认识“传统”,如何以一个具有深度的“自我”应对战时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又如何在个人的艺术创作与抗战的时代语境间建立起叙事关联等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有助于重新思考和进一步认识关山月“敦煌临画”的复杂背景与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