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T-Caspase-3在小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i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系统成员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小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4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和阻断剂组(LY group)建立深低温I/R模型,于再灌注24 h后处死小鼠取脑,Western-blot检测AKT1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Caspase-3 mRNA,Tunel法检测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于再灌注24 h后p-AKT显著激活(P<0.05),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增加[(0.78±0.03) vs.(0.29±0.05),P<0.05]并且出现明显的病理凋亡[(75.86%±4.68%)vs.(5.06%±2.17%),P<0.05];应用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后,阻断剂组小鼠p-AKT表达较模型组减少,且Caspase-3 mRNA、病理凋亡均显著高于模型组[(0.90±0.02) vs.(0.78±0.03);(80.92%±3.18%) vs.(75.86%±4.68%),P<0.05)].结论 在小鼠脑深低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PI3K-AKT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通过骨骺牵开术保留骨肉瘤患儿患侧股骨远端骨骺及膝关节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7例股骨下段骨肉瘤患儿行外固定架牵引以分离股骨远端骨骺,配合瘤骨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置换术.术后对肿瘤控制、并发症、关节功能、肢体长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2~58个月,所有患儿无局部复发.按照国际保肢学会(ISOLS)评估标准,优良率为71.4%.末次复查患儿健、患侧肢体长度分别为(65.7±2.3)cm、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08年11月使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18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早期手术和延迟手术病例各9例,包括DelbetⅡ型12例和Ⅲ型6例.平均受伤年龄11岁.所有病例均随访至骨折愈合后,平均随访时间3.1年.结果 无骨折并发症11例;余7例中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骺早闭6例,患肢短缩2例,延迟愈合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支架治疗儿童胫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治疗的儿童胫骨粉碎性骨折42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所有骨折均于6~16周愈合,无感染,无骨不连,肢体不等长,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胫骨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
目的 分析对隐睾患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隐睾最适宜的微创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5月间在泌尿外科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720例(1933侧)隐睾患儿,年龄0.5~17.5岁(中位年龄3.3岁).术前麻醉状态下可扪及隐睾1365例(1536侧),未扪及隐睾355例(397侧).分别采用经腹腔镜、经腹股沟、经阴囊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比较相同位置隐睾不同手术方式的睾丸降入
先天性并指畸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指及其相关组织成分先天性病理相连,以中、环指并指最多见,约占50%,其次是环、小指并指,示、中指并指,拇、示指并指.Swanson[1]认为,并指畸形属于肢体部分分化障碍类,主要是手指分离障碍所形成,并指畸形是由于指间部间叶细胞生理性坏死的减少而引起的,是仅次于多指畸形的手部最常见先天性畸形,是较为常见的遗传缺陷,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可以单独出现,也常常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