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b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
  求一题多解,拓宽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五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解法一,预计今年的水泥产量为:32400÷5×12=77760,今年可比去年增产:(77760-32400)÷32400=140% 。
  解法二,设去年的每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 12 ,今年前5个月的水泥产量即达12,今年全年的水泥产量应为:12/5 ×12 ,因此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2/5 ×12-12)÷12=140%。或12/5 ×12÷12-1=140% 。
  解法三:设今年每个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今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2,因为今年5个月的水泥产量就同去年相等,因此去年的水泥总产量则为5,因此可得,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2-5)÷5=140%。
  解法四:设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则去年每月的水泥产量则为 1/12 ,今年每月的每月的水泥产量则为1/5 ,今年与去年每月的水泥产量比则为:1/5∶ 1/12 ,因为时间相同,因此可得,今年与去年的水泥总产量的比也为1/5 ∶1/12 ,因此可得,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5-1/12)÷1/12 =140%。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善于去比较、发现和歸纳数学规律。
  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可让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上底 +下底)×高÷2 。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因为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 。这就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次是精心设计练习。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形式要新颖有趣,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乐学善思。一种是开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省去应用题的某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出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如:“草地上有24只白兔,———。有多少只黑兔?”在老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补出了下列条件:(1)白兔比黑兔多(或少)8只;(2)白兔是黑兔的2倍;(3)白兔和黑兔共56只;(4)白兔比黑兔的2倍多(或少)4只;(5)白兔是黑兔的3/5;等。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了基础。
  还可以让学生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打破题目条件全用的僵化思路,利用充要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工厂有100名工人,原计划4天做9060件玩具,现在要多做120件,同样要求4天完成。这样平均每天比原来多做多少件?”大多数学生都能排除“100名工人”的干扰,列出(9060+120)÷4-9060÷4的算式。实际上“120件、4天”才是解决问题的充要条件。
  另一种是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填充问题,使问题全面化。如:“六年级二班有男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_______?”经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提出了下列问题:(1)女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5)女生人数是全班的几分之几?(6)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提出问题,使问题具有创造性。如:“某厂计划20天生产600个零件,实际8天生产了280个,照这样计算,______?”学生提出了“实际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能否按时完成任务”等具体问题。这就给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紧抓新教程开放的特点,精心设计,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县华封小学)
其他文献
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他们步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升入初中后都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学科,但是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习方法而苦恼,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开始厌烦英语这门课。作为英语课任课教师,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解决好中小学衔接问题,就会陷入一种盲目的境地,以致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习质量。经过实践和努力,我认为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中
期刊
实践教学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重要环节。课堂的教学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学到课堂以外的更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寻求发现知识, 培养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能力。《文化产品鉴赏》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鉴赏文化产品,达到教学理论与实践实例相结合,更加完善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素质,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此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作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而阅读则是作文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学到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 提高认识生活的水平; 通过阅
期刊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日趋普及和INTERNET的触角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延伸,“数字化生存”的网络世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被赋予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任务的教育也就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而主动改革。在《新课程标准》推动落实的时刻,我充分利用本校信息技术的优势,大胆地进行尝试,将信息网络技术恰当普遍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它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网络环境具有资源丰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计算机教育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我国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期刊
語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读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美、欣赏美。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课堂花样层出不穷,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仔细想想,原来缺少了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究其原因,大概是老师们认为朗读课文太浪费时间,不如讲解课文效果好。所以,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是朗读课文太浪费时间,而是没有将朗读课文与各项能力的提
期刊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现其目标的主渠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学质量 思考    课堂教学如何让大多数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非智力因素领动智力因素共同发展,新的教学理论认为建构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主体。因而教师的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出学
期刊
我们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一开始学生们还有一些胆怯、害羞心理,站在台上不自在、别别扭扭的。那么,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注重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由于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
期刊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
期刊
化学方程式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在任何题型中都离不開化学方程式,因此,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及书写方法。化学方程式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表示反应条件是什么,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