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义齿设计修复50例体会

来源 :吉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7年至1999年应用隐形义齿修复技术分别对50例前牙、双尖牙、单个磨牙缺失的病例进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现介绍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患者50例67颗牙,年龄20岁~65岁。男19例,女31例。牙位:前牙25颗,双尖牙33颗,磨牙9颗。rn1.2 适应证及设计:①上下前牙单个缺失,基牙临床牙冠较长,有5度以内倒凹者,可设计为缺隙两侧基牙唇侧单臂卡,腭侧基托适当延伸。如果前牙单区域多牙缺失,要在两双尖牙之间安放邻间钩,因此,应制备隙卡间隙。②双尖牙区单个或两个牙缺失应在远中基牙上设计支托。③磨牙区只选非游离端单个牙缺失,前后基牙均设支托。④咬牙合关系紧无足够排牙间隙、多牙缺失、基牙冠短固位不良者及游离缺失牙不列为适应证。rn1.3 材料:用美国Valplast国际公司生产的具有高弹性、很强的抗折力、无毒无味的高分子材料取代传统义齿的金属卡环和基托部分,其色泽与牙龈组织相近似,具有很好的透明性,并含有具有仿生效果的毛细血管,唾液湿润后与口腔组织相容性好,难辨真伪,适应口腔环境,有相应的抗老化性能。rn1.4 设备:注压机、加热器、温控仪、型盒等。rn1.5 制作:①牙体预备(因材料具有高弹性,所以可少磨除牙体组织,适当利用倒凹固位)。②制取印膜,灌注硬石膏模型。③确定颌位关系,前牙比色,上架。④排牙,制作蜡卡环、蜡基托。因人工牙与基托为机械性结合,所以,必须在人工牙基底部打一个带倒凹的并与其近远中相连接的T字型孔洞。⑤装盒、去蜡。⑥加热、注压(要特别注意注压的温度和时间)。⑦开盒、打磨、抛光。⑧临床戴牙。rn1.6 结果:50例中1例人工牙脱落,原因是咬牙合过紧排牙困难,T型孔道形成不良所致。2例基托颜色过白无血丝、弹性差,原因是温度过高或材料融化时间过长所致。此2例返工重做。其余绝大多数隐形义齿固位稳定性好、美观及功能恢复好,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其他文献
翻转课堂模式依托信息技术赋予学生更多英语学习实践机会,对于提升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要对英语
国内外学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已达成共识: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灶、缓解疼痛、保存神经功能、稳定脊柱、防止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及后
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我们对42例全麻病人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做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17岁~58岁。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0例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因为设计合理,更符合人眼的角膜解剖生理特性,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性好而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一个高质量的角膜瓣是LASIK手术成功的前提
如今的微创技术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从原先的四孔腹腔镜技术发展到如今的单孔技术和“NOTES”,通过腹腔镜可以减少误诊率,同时还能对疾病进行治疗,使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手术,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它在急腹症的诊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优势,尤其是急诊胆囊切除术。
期刊
作为陕西省长安县皇甫的干部,柳青对农村的生活有着非常深刻的体验.1952年来西安后,柳青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互助工作,扎根在深厚的土壤中,不断的吸取养分,创作了体现农村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在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过也存在种种困境阻碍,比如,融入工作缺乏系统性,融入内容缺乏针对性,融入方法缺乏实效性,融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肺脏在呼吸过程中,气体通过气道进出,如果吸烟、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损伤气道,气道就会出现慢性炎症,时间一长会造成气道管腔狭窄,使呼吸时气流受阻,导致肺功能障碍。这个结果是不可逆的,并呈进行性发展,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  藏在身休里的“慢
患者女,61岁,因“右上腹、左腹及左肾区疼痛4d”于2010年8月25日入院,患者病程中有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查体:神清,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2次/min,率不齐,未闻及杂音.右上腹、左腹部及剑突下压痛明显,左肾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活跃.血常规:WBC 19.6×109L-1,NE% 88.4%,PLT318×109 L-1;血肌酸激酶63.0
期刊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e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手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