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可现在的中学生,在作文时,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七拼八凑,往往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即使敷衍成篇,也难有佳作。考场时的应急之作,就更无文采可寻了。在几年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对于高考作文,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审题不严。不符合题意。
“切题”是高考作文阅卷首要的关键的标准。现在的高考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命题作文。就是试卷给定作文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去定体、立意、选材、作文。其二是半命题作文。就是试卷给定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其三是话题作文。就是围绕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话题作文往往有一段跟所提出话题想关的材料,起到解析话题的作用。其四是材料作文。这也是现在高考中较容易出现的作文类型。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现在的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我认为应叫做“新材料作文”。“新”是相对于老材料作文而言的。前些年的“老材料作文”一般是话题作文或带材料的命题作文,而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原三明”。“三原”是审题的原则,“三明”是审题的方法。
1 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 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 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第二,结构松散,缺少构思。
在写作文章时,结构就像是文章的骨骼。起到支撑材料的作用。可现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三段式的老路上,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作为教师应在作文指导时作出明确的要求。古人作文就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猪肚”是说文章内容要像猪肚那样内涵丰富,充实。有很强的生命力。“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而现在的很多面临高考的学生,还在写着流水账的文章。文章到底几段最合适?怎样划分段落?
我认为。文章除了开头结尾以外,中间部分可以是三段、四段、五段……因为对于材料作文而言,中间部分应有一段对文章材料的解析,并且会有几个事例对材料中心加以说明,这几个事例可以是并列式,可以是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递进式。采用什么样的组织顺序。由学生自己确定。
第三,内容空洞,少联想想象。
一般说来,作家并不是为了创作才去感受,而是有了感受必须创作。感受是创作的前提,托尔斯泰所说的“回忆”正是依靠平时感受和观察的积累,当记忆中积累的审美感受愈来愈多,终于在某一方面形成一个焦点时,便会产生无法抑制的创作冲动。写文章须认真观察,但仅靠视觉这一官能是不够的,要把眼、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让五种官能一齐向世界开放,从生活中摄取各种形象汇集到大脑中,经过综合加工,笔下就会构成一幅形、声、色、味、触俱全的立体画面,使人读时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如知其温”。怎样才能为作文选材,避免空洞呢?
1 逆向思维,注重新颖
选择材料时要做到新颖妥帖。避免陈旧乏味。据说在宋代。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画家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称绝。选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是,不同的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
2 离奇巧妙,引人注目
没有材料是写不成文章的,而没有好的材料,就像一个婴儿先天不足,也是产生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我们选择材料时,就要力求做到离奇巧妙,设置悬念,引人注目。当然,能突出意旨,揭示本质,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都是好材料,然而在应试写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
第一。审题不严。不符合题意。
“切题”是高考作文阅卷首要的关键的标准。现在的高考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命题作文。就是试卷给定作文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去定体、立意、选材、作文。其二是半命题作文。就是试卷给定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其三是话题作文。就是围绕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话题作文往往有一段跟所提出话题想关的材料,起到解析话题的作用。其四是材料作文。这也是现在高考中较容易出现的作文类型。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现在的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我认为应叫做“新材料作文”。“新”是相对于老材料作文而言的。前些年的“老材料作文”一般是话题作文或带材料的命题作文,而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原三明”。“三原”是审题的原则,“三明”是审题的方法。
1 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 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 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第二,结构松散,缺少构思。
在写作文章时,结构就像是文章的骨骼。起到支撑材料的作用。可现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三段式的老路上,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作为教师应在作文指导时作出明确的要求。古人作文就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猪肚”是说文章内容要像猪肚那样内涵丰富,充实。有很强的生命力。“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而现在的很多面临高考的学生,还在写着流水账的文章。文章到底几段最合适?怎样划分段落?
我认为。文章除了开头结尾以外,中间部分可以是三段、四段、五段……因为对于材料作文而言,中间部分应有一段对文章材料的解析,并且会有几个事例对材料中心加以说明,这几个事例可以是并列式,可以是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递进式。采用什么样的组织顺序。由学生自己确定。
第三,内容空洞,少联想想象。
一般说来,作家并不是为了创作才去感受,而是有了感受必须创作。感受是创作的前提,托尔斯泰所说的“回忆”正是依靠平时感受和观察的积累,当记忆中积累的审美感受愈来愈多,终于在某一方面形成一个焦点时,便会产生无法抑制的创作冲动。写文章须认真观察,但仅靠视觉这一官能是不够的,要把眼、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让五种官能一齐向世界开放,从生活中摄取各种形象汇集到大脑中,经过综合加工,笔下就会构成一幅形、声、色、味、触俱全的立体画面,使人读时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如知其温”。怎样才能为作文选材,避免空洞呢?
1 逆向思维,注重新颖
选择材料时要做到新颖妥帖。避免陈旧乏味。据说在宋代。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画家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称绝。选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是,不同的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
2 离奇巧妙,引人注目
没有材料是写不成文章的,而没有好的材料,就像一个婴儿先天不足,也是产生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我们选择材料时,就要力求做到离奇巧妙,设置悬念,引人注目。当然,能突出意旨,揭示本质,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都是好材料,然而在应试写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