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德孚:地道的京味儿涮肉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五点整,裕德孚全部六张桌子已坐满了人,另有食客站在外面耐心等候,想是已习惯在这家店等位,安安静静,不作声张。一位一脸慈和的老人从自行车上下来,往店里走,看到于福生,嘴上说着:没错,就是你,然后对旁边的伙计说:我订一个位子。
  这样的场景,于福生太过熟悉。基本上每一天,他都坐在店外的一张桌子上,似乎已成了一块招牌。
  店里右侧的墙上,挂着一块红色大匾。两百多字,言简意赅、凝炼典雅,为于福生所写,那是他爷爷的历史、他的历史。那些历史,成就了今天的裕德孚。
  于福生的爷爷于德龙,13岁时在京城最早的涮羊肉馆“一亩园”做学徒,专攻手工鲜切羊肉片。出徒后,于德龙在“东来顺”“又一顺”“鸿宾楼”等饭庄主刀六十余载,是当时“京城两把刀”中的一把,多次为当时的海内外名流政要、贤达儒雅做特别料理,享誉京城。
  1973年,17岁的于福生插队回京,分配到了西城饮食公司,即现在的华天,和祖父于德龙同在“又一顺”工作。因为隔辈人不能拜师,于福生拜了祖父的高足冯永福为师。“事实上,爷爷一直看着我呢”。
  1980年代,于福生曾连续五年获得北京市技术比赛冠军,并荣获技术能手称号。祖父看孙子成了,就准备回家不干了。临走时,祖父给于福生留下一句话:“爷儿们,既然扛了这面旗,就不能让咱家这面旗倒喽,要把它扛下去。”于福生很不理解。“一个切肉的,有什么旗不旗的?”后来,才开始悟出点东西来。
  1998年,于福生在海淀区科南路创建了“裕德孚”,主营于氏京味涮羊肉,著名导演谢添剪彩并书写牌匾。
  “裕德孚”这个店名是于福生请人起的。“这里面有很多含义,尤其这个‘孚’字,意味着诚信。因为我当时和起名字的人聊天说,咱要干买卖,老传统就是老传统,童叟无欺,他就用了这个字。”
  “我今年58岁了,我们这个年龄,从做学徒时就学传统,包括技艺和心态,也懂得感恩,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传统。”
  开店第一年,生意不是很好。于福生告诉徒弟们,慢慢做,会好的。第二年,生意好了起来,“大家对老北京涮羊肉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北京有很多卖涮羊肉的,“但真正做传统的、真正懂的,非常少。很多人认为铜锅炭火就是老北京涮肉,我觉得老北京涮肉的精髓就是,羊的品质,还有它的精选,再加上技艺。这三点,综合起来,形成传统的京味儿涮肉。”
  关于品质,裕德孚从羊的产地、品种及可涮食部位都有严格要求。羊是选用内蒙绵羯羊——所谓羯羊是指从小阉割的绵羊,肉质更加绵嫩。再有,非涮部位是不能涮的。比如说云皮、肉枣(实际是纤维瘤)、筋等等。“做涮羊肉,你不要心疼东西。一斤羊肉,精选之后,基本才出6-7两。”
  还有技艺。“手工切制时,要按照羊肉的纹理拼搭,分部位切制,要薄、匀,如偏肥的‘大三岔’、肥瘦相间的‘小三岔’、‘上脑’,瘦嫩的‘黄瓜条’、‘磨裆’等。切法不同,涮时的效果完全不同。”
  切了四十年的肉,于福生对不同部位的羊肉的特点了然于心。“你随便拿一块羊肉片过来,我能马上看出它是哪个部位的。太熟了,就像外科大夫一样。”
  于福生切出来的羊肉片像纸一样薄,只有0.8-0.9毫米。“老北京涮肉讲究的是肉香。肉薄,遇水即涨,吸水均匀,口感会更绵密。”
  有很多同行到裕德孚看于福生切肉,“这些门道和技术,不是看能看明白的,很难学。要想达成一个很熟练的水平,你不练个两年三年,或者一千多斤肉,切不出来。”
  2004年,因房屋合同到期,裕德孚无奈迁至簋街。买下现在这个小门面之前,从中午到晚上,于福生到簋街观察了十天,看“裕德孚是否适合簋街,簋街是否需要裕德孚”。
  十年来,他知道自己选对了。“而且我自认为,我坚持了一种传统。我一定要做老的东西,按规矩来。过去怎么做、师傅怎么教的,就怎么来。包括配料,包括肉都是如此。”
  于福生喜欢吃鼓楼附近一家小店的卤煮,是一个中年女人开的。“好吃,比那些名店强”。有一次,于福生问她卤煮的做法,女人详细说明,末了,说了一句,“师傅就是这么教的。”这句话让于福生的心里很是动了一下。
  地址:东直门内大街264号
其他文献
120年前的某一天,在美国东部的宾夕法尼亚诞生了一款“小身材,大味道”的巧克力,小巧玲珑、状如水滴的KISSES,好似滴滴灵动的小精灵,带着百年醇香,跳着轻盈的舞步,飘然而至。  120年后的今天,端坐在《中国周刊》记者面前的好时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P. Bilbrey先生高大伟岸,但又一如KISSES般温暖和善。10月22日的中国北京雾霾深重,而第十四届创行世界杯偏在此时在京开幕,作为创行全
期刊
1985年春,麦苗萌动,冰雪消融。博山不远处的一座名叫岳阳山的小山上,没有流水,只有被春寒覆盖的山石和干瘪的果树枝桠。山下就是博山的天津湾村,一个世代缺水却又生生不息的小山村。  此时的焦波已经是一位报社的摄影记者。他带着鸭舌帽在自家小院里踱步,然后拿出一个准备好的三脚架支起一个胶片相机。院子里有孩子们的嬉戏、老者的呓语,以及亲戚再次谋面之后的交谈,话题一如既往的温情,当然也有好奇和兴奋。  在此
期刊
“商葩翼翼,四方之极”。  商朝市场繁荣,商民善于买卖,所以后人就将做生意者称为商人。没有注入公益性、责任感等企业家精神的商人,永远都无法成为商界领袖。  “和20世纪80年代,我起家时那段混沌的时期相比,现在的中国更难出现企业家。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经济增长快一点慢一点,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精神的流失。” 两年前,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  改革开放至今,市场机制成为迅速拉动中国经
期刊
当所有的项目陈述结束后,全球34支代表队的队员们屏息等待评委最后的裁决。在场的5000多名大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你似乎能听到那些年轻的心脏砰砰作响,那些灼热、兴奋的表情,就像在等待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是的,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响彻全场,主持人宣布摩洛哥队获得本届Enactus创行世界杯的亚军。  随后,主持人刻意停顿了一下:“获得2014年创行世界杯冠军的是
期刊
16 个人的,是全家福。1200 多人的,是全村福。  两张照片,时间相差17 年。  拍摄全家福时,全村人的目光都在他们的脸上;拍摄全村福时,全家福上的人们都已长大或者老去。  他们的家,就在这个村;他们的村,就是魂牵梦系的家;他们的村和他们的家,就是这片充满了惆怅的、温暖回忆的土地。  无论健在的还是离去的,都没有离开这片土地,都没有离开代代传承的家,都没有离开那个平凡的、不曾改变的、布满皱纹
期刊
“中国!中国!冠军!冠军!”  10月24日晚,第十四届创行世界杯冠军产生。华北电力大学创行团队(下简称“华电创行团队”)成功捧杯。当主持人宣布这一结果时,队员们披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冲到台上,捧着奖杯,疯狂的呐喊声经久不息。  “华电创行团队从英国、美国、埃及、俄罗斯等34个国家的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我当时的心情。这份自豪,无以言表。”华电创行团队第四任队长张号乾回忆起当时心情
期刊
已过午饭时间,前门东,鲜鱼口餐饮一条街慢慢清静了下来。一色儿的青灰色小楼,各式招幌迎风招展,古香古色的牌匾、抱柱楹联,是古朴、典雅的老北京味儿。  这条全长225米的东西向商街,是京味儿老字号一条街,于3年前开街营业。天兴居、烤肉季、天源酱园、全聚德等老字号皆云集于此。  在这条街的东侧北口,见证北京城近600年历史的便宜坊,巍然盘踞一方。清朝皇家建筑风格,重檐翘角,台楼环廊,辉煌瑰丽。占地近万平
期刊
官也街澳门火锅总店位于新源里,繁华的北京东三环地带。尚未走近,远远地就能看见暗金色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极具创意的LOGO象形“官”字就是一口热气腾腾的炖锅,亮出该店最具特色的火锅汤底。  进到店里,大厅宽敞明亮,豁然开朗。素雅的色调,简洁的布局,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时尚与传统之间,传递着来自澳门的温情。  澳门人陈振声也叫Frankie,是这里的老板,一口浓重的闽南口音。此前,他在官也街那条著名的
期刊
天色渐渐暗下来,隐去了白日里生活的凌厉。顺着窄窄的半步桥街一直往里走,街两侧透出的昏黄光亮和来来往往的人影,热闹、匆忙,是世俗的琐碎。待来到局气的门口,心猛然颤动,安静下来。  朱红的大门外挂着“局气”的匾额,白底,黑字,书法写成,清雅端穆,像古时的文人之家。“局气”是一句北京话,意为公平、公正、守规矩,有义气。根据360百科解释,它还有个英文名字:费厄泼赖。  入得门去,青灰色的四合院透出一股清
期刊
前门鲜鱼口美食街,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墨牌匾,红灯笼,明黄旗帜飘扬起“天兴居”三个大字。  早在同治元年,天兴居尚未问世时,这条街上一家名叫“会仙居”的作坊,就卖起了“白水杂碎”,这是炒肝的雏型。白水杂碎蘸汁终究口感欠佳,“会仙居”的老板刘永奎遂向当时的京城美食达人杨曼青请教。杨曼青建议去繁就简,以猪肝、猪肠为原料,配上葱、姜、蒜末、酱色并勾芡,定名为“炒肝”。  炒肝的工序并不复杂,先将猪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