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与识得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先生说:“某自十五六时,闻人说这道理,知道如此好,但今日方识得。如前日见人说盐咸,今日食之,方知是咸;说糖甜,今日食之,方知是甜。”
  “知道”,是对事物有所了解,而“识得”,则是对事物有了真切、深刻的体验、感受,有所领会。我们读书,要力求“识得”。
  例如,著名茨威格研究专家张玉书先生告诉我们:茨威格的小说是由主人公现身说法,或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向读者敞开心扉,“让读者瞥见人物灵魂深处最幽微、最隐秘的角落,感觉到灵魂最精微的震颤”的,是“以狂暴激烈的内心斗争,变幻莫测的感情起伏,也就是以内心世界波澜壮阔的变化和深刻尖锐的矛盾来动人心弦”的。(《茨威格评传:伟大心灵的回声·前言》)我们读懂了这些话的意思,并且与课本中的《伟大的悲剧》一文相印证后,也觉得张先生说得对,那么,我们就是“知道”了茨威格小说有这样一种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广泛地阅读茨威格的作品,以求“识得”。
  方法是这样的:研读茨威格的传记,以更好地了解他的写作思想;研读介绍《伟大的悲剧》写作背景的文章,帮助自己深入地理解作品;研读与《伟大的悲剧》同一系列的作品,以对作品或作品的某一特点形成深刻印象;研读茨威格其他不同系列的作品,以对作家形成整体印象。还可以研读其他作家的心理描写手法,在对比中加深对茨威格写作特点的认识。
  让我们来试一下吧——
  亲眼看到一份手稿
  [奥]茨威格 著 舒昌善 等 译
  随着中学生活的结束,我对征集单纯的签名已渐渐觉得无所谓,对国际著名人物的名言或某个人的颂词也不感兴趣。我要搜集的是诗歌或乐曲的手迹或原稿,因为我对一件艺术品产生(既从作者传记的角度又从心理的角度)这个问题的兴趣,超过其他的一切。当一节诗、一段旋律从无形之中,从一个天才的想象和直觉之中,通过字体的定形而问世时,那是最最神秘的一瞬间;而在大师们的那些反复推敲过或者说冥思苦想过的原稿上,岂不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可以琢磨出这转变的一瞬间?
  如果在我面前只有一件艺术家已经完成的作品,我还不能说对这位艺术家有了足够的了解。——我相信歌德的话:倘若你想完全领悟伟大的杰作,你不仅要看到过它们的成品,而且必须了解到它们形成的过程——但是,一旦我亲眼见到一张贝多芬的最初草稿,尽管上面涂改得乱七八糟,开始时的乐谱和删掉的乐谱纠缠一起,几道铅笔线删去的地方却凝聚着他的才气横溢的创作热情,这时我就不胜兴奋,因为从它上面会引起我思想上的无限遐想。我会像着了魔似的、爱不释手地把这样一张像天书似的陈旧手稿看上半天,就像别人看一帧完美的画像一样。巴尔扎克的一张校样——上面的每一句话几乎都修改过,每一行字都反复涂改多次,四周的白边由于各种修改记号和字迹已变成了黑色——会使我欣喜若狂。某一首我喜爱了十多年的诗,一旦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手稿,即它的最初问世形式,就会在我心中引起一种虔诚的崇敬感情。我简直不敢碰它一碰。
  (选自《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三联书店,1991年版)
  赏析
  首先,我们阅读茨威格的自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感受事物的方式:他要理解一件艺术品的来龙去脉(传记的角度),还要领会到它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及一切细节的过程(心理的角度)。上文中所描述的茨威格由收集名人签名到收集手稿的转变过程,其实是他个人认识事物的方式趋向成熟的过程。
  对于我们来说,认识到了茨威格认识事物的这种特点、这种个性,我们才会真正明白,他为什么那么喜欢分析一个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思想状态,为什么那么喜欢展示心理的秘密——这是他独有的。这有助于我们走进他的作品之中去。
  斯 科 特
  [奥]茨威格 著 畲 田 徐 英 译
  斯科特,没有任何特殊的迹象暗示他是一位英雄。
  这位英国皇家海军的上校——一名普普通通的海军上校——只是在海军的服役深得上级的满意,还和沙克尔顿一起组织过探险队。
  从照片上看,他的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那样的冷峻、刚毅,毫无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这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没有差别,然而,你却能看到他坚强的意志和对现实世界思考的睿智。
  他书写的字是英文的某一种字体,清楚而没有曲线的花饰,写得快而工整。文风是清晰和准确的,就像塔西佗写的拉丁文一样质朴而刚劲,以一份报告似的以真实性动人而不掺杂任何的臆想,人们会觉得他是一个讲究实际而完全没有梦想的人。
  在英国,即便是具有特殊才能的天才也都像水晶石般的刻板,把一切都提升到尽责的高度。斯科特就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他和英国的历史已经发生过上百次的联系。他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出征过印度,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但无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他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人们早已在事实面前感觉到了。
  斯科特要组织一支探险队,他要去完成沙克尔顿已经开始的事业。即使资金的缺乏也不能难倒他,他献出了自己的财产,还借了债,因为他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他年轻的妻子替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是他毫不犹豫,像又一个赫克托耳似的离开了自己的安德洛玛克。不久,朋友和伙伴们也找到了,世间再也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的意志了。
  他们乘坐一艘名叫“新地”的船来到了冰海的边缘……
  这是一次大胆的冒险行动,却又是一次最小心谨慎的行动,它像一桩买卖似的被盘算得非常仔细。即便如此,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全,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仍然令人防不胜防。
  1910年6月1日,在这个盎格鲁撒克逊的岛屿王国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离开了英国。岸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和煦的太阳高悬在没有云雾的上空,光芒四射。当海岸线渐渐消失时,他们无比激动,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这样的温暖和阳光也许要好多年后才可再见,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就是永别了。但当他们想到船首飘扬着的那面英国国旗,想到这面象征着世界的旗帜将会一路伴随着他们,并将和他们一起去占领这地球上迄今唯一还没有住人的地方时,他们便会觉得毫无遗憾了。   (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赏析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茨威格的方式去理解斯科特的心路历程——他对社会的认识和他的性格,决定了他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斯科特的失败,外在看是一种悲剧,内在看则是一种能够震撼人心的崇高与伟大。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时时都能战胜自己的心灵的力量。
  这样理解,我们对《伟大的悲剧》一文的认识,是否深刻了一些?
  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同一本书的其他作品,以拓展眼界,形成对作家或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某些写作手法更为全面的认识。
  巴尔扎克
  [奥]茨威格 著 李金波 鲁效阳 译
  当他那矮胖的身躯,因为爬楼的费力,还气喘吁吁地走进房间,披着一件扣错钮扣的棕色外衣,鞋子多半忘了系带子,投入一把圈椅,他那体重使得圈椅咯吱怪叫,给人的第一印象就糟糕得很。这个蓬着头、脑满肠肥、粗野的,却浑身冒香气的家伙,竟能是我们的权利的保护者,我们最隐密的情绪的歌唱者——巴尔扎克吗?这就是那些惊讶的贵妇人们的心中疑团。而另外在场的一些作家,则满足地斜视着镜子里面,来证明这事实:他那么多的小布尔乔亚气,并且没有他们聪明。许多嘲笑躲藏在扇子后面,同时那些高贵的绅士们则交换着恶意的目光,冲着他们的平凡却危险的文坛劲敌。
  但是,一旦巴尔扎克开了口,最初的可怜相便消失了,因为一股光芒四射的隽语的激流,像电一般地感染了这氛围。在他谈论各种各样的事情时,——宣讲哲学或简述政见,把他那愈说愈玄妙愈不可信的,真伪参半的传奇或掌故所做成的大节目引为谈资,——他吸引住所有的眼光。在他嘲弄、吹牛、哂笑,和陶醉他的听众和他自己时,从他漆黑的眼睛里迸出了富有戏谑性的好脾性的金色火花。当他能够散布他那普泛的友情时,没有人可与他相比。
  他的作品迷惑他的读者的魔力,是和他肉体的活力所播扬的魔力同样不可比的。他做的每件事似乎都有十倍于人的强度。甚至他笑时连墙上的画都在颤抖。他说话的时候,话语像瀑布般滔滔不绝,使人们忘掉口里的坏牙。他旅行的时候,每半个小时掷给车夫一笔额外的小费,催他赶马儿快些跑。当计算钱财的时候,千百万的钱叮啷地纷纷坠地。他工作的时候,废寝忘食。他坐那儿一写就十二个小时,磨钝了一打的笔头。
  (选自《巴尔扎克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赏析
  让我们接着拓展阅读面。我们来研究茨威格另外的传记中所用的类似手法。在认识清楚了茨威格展示人物心理手法特点的基础上,来研究他的描述手法的特点。我们会发现他从容自如地把描述和分析融汇起来:一种方法是先描述后分析;一种方法是边描述边分析,即夹叙夹议;一种方法是以分析性的语言进行描述,或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分析,描述与分析性语言相互交融、自然转化。
  由于有了对他的写作心理和写作思想的充分认识,当我们进行这些分析时,几乎是轻而举地就完成了。
  象棋的故事(第十节)
  [奥]茨威格 著 张玉书 译
  我忐忑不安地注意到,这盘棋拖的时间越长,他(B博士)就开始越来越坐立不安,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时而神经质地一支接一支地抽着香烟,时而抓起铅笔,记点什么。然后他又要矿泉水,急急忙忙地把水一杯接一杯地满了下去。显然,他对棋局的联想比琴多维奇快一百倍。每次琴多维奇没完没了地考虑之后,下定决心,用他笨重的手把一个棋子往前一挪,我们的朋友便微微一笑,就像一个人看见期待已久的一件事情终于发生了一样,他马上就回了一步棋。他的脑子转得极快,一定早就把对方的一切可能性都预先算了出来。因此,琴多维奇考虑一步棋的时间拖得越长,B博士也就越不耐烦。在他等的时候,他的嘴唇紧闭,显出一副生气的、几乎是敌意的神气。但是琴多维奇一点也不着急,他顽强地思索着,一声不吭,棋盘上的棋子越少,他停顿的时间就越长。走到第四十二步棋的时候,足足过了两个钟头零三刻钟。我们大家坐在棋桌旁边已经精疲力竭,简直对棋局都有点无动于衷了。船上的军官已经走了一个,另外一个拿了一本书在看,只有在双方移动棋子的时候他才抬起眼睛,瞅上一眼。可是这时候,琴多维奇走了一步棋,便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情。B博士一看见,琴多维奇拿起马准备往前跳,他就像猫跳起来之前那样地缩起身子。他的全身开始哆嗦起来;琴多维奇一跳马,他就猛地把后往前一推,得意洋洋地大声说道:“好!这下完了!”说着把身子往后一靠,两臂在胸前一抱,用挑衅的眼光直视着琴多维奇。突然在他的瞳孔里燃烧着炽热的光芒。
  (选自《象棋的故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赏析
  接下来,让我们尝试着用我们在茨威格传记中理解到的手法,来感受一下他的其他类别的作品,如小说。在《象棋的故事》这个选段中,茨威格是怎样讲故事的呢?
  第一、人物是核心;第二、通过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来提示人物性格;第三、具体的描述与人物心理分析、展示相结合;第四,注重细节性描写。
  当然,如果想充分“识得”茨威格的这种写作特点,最好能够再阅读一些其他作家描写人物心理的作品,在对比中加深认识。
  识得此山真面目,此身须入此山中。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
  作文技巧,高手支招
  本期嘉宾:魏 璐(写手)
  嘉宾手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多么优美凄凉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眼中夕阳西下、乌鸦哀鸣的情景,又仿佛看到了诗人孤寂的背影。诗人总是喜欢“悲秋”,或许是环境的缘故吧,而我却很喜欢秋天,喜欢秋天金黄的落叶,喜欢秋天累累的硕果,还喜欢听踩在落叶上沙沙的声音……
其他文献
无意中,我发现父亲的黑发中夹杂着丝丝白发,看着他的白发,我不禁想起了那天。父亲来接我回家,不料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我们都没带伞。于是我跟父亲提议在雨中玩耍。我們在雨中快乐地奔来跑去,玩着各种游戏。不一会儿,我们就浑身湿透了。一到家,父亲催促我快洗澡。窗外,雨还淅淅沥沥地下……  指导老师 张滢春  猪豆豆点评:有一位爱玩的父亲真是幸运啊。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东晋画家顾恺之自会稽游历回来,有人问及他对会稽山水的感受,他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由此可以看出,大画家视天地山水为艺术的源泉,在对自然美的欣赏的过程中师法自然,以获得艺术灵感。不仅画家如此,对山水的依恋和学习,中国古代文人更多地表现在文学方面。自《诗三百》开始,山水就如血脉一般,流淌在中华文化的身体中,成为文学作品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大自然鬼
有一个人在山中行走,渴了,便向一位农妇讨水喝,那农妇就舀了瓢水递给他,还拿了一把干草放到瓢里。  见农妇这样做,他很生气,同时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但由于当时渴得厉害,他还是忍了忍,邊吹着干草边把水喝了下去。之后他问道:“你为什么这样刻薄,给瓢水还要加把干草?”农妇笑着答道:“你气喘吁吁,一定特别渴。大口喝凉水,容易呛坏身子,往水里加把干草是为了让你慢慢喝水。”听完,他十分羞愧,同时为他对农妇的误
金鸡岭,是粤北坪石镇的一座山,也算是“著名”风景区。因山上有一似鸡的巨石而得名。山就在我家屋后,但家人登上去的次数,屈指可数。  第一个带我登上金鸡岭的人,是我大姨的丈夫。那会儿,我应是10岁,上小学四年级。金鸡岭是风景区,那时到访的游客许多,京广线途经这个小镇,设有一个小火车站,每天从早到晚都会有好些戴着白帽子,又穿统一服装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是乘旅游大巴或是走路,从金鸡岭牌坊经过,车轰鸣一
时间:2015年9月23日—2016年3月20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展厅三  烟波浩淼的南中国海,孕育和滋养了悠远深厚的中华文明。她的怀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养护着海上丝绸之路那段岁月的辉煌。  2007年,广东省南澳县三点金海域,渔民进行潜水捕捞作业的时候,发现了沉睡海底几百年的明代商船“南澳I号”,再次把一个时代传奇带到世人面前。2010至2012年,国家文物局组织水下考古队对
蔻蔻姐姐:  你好!第一次给你写信,有点儿紧张。我是一名初一的男生,成绩不错。老师都挺喜欢我的,爸妈也很尊重我的意见,给我足够的自由。按理说,我应该知足了。可事实上,我依然有烦恼。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师,爸妈也从事文字工作。也许是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吧,我喜欢看书,看经典的电影,听古典音乐……爸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有空的时候还会带我去看音乐剧。  可是我周围的同学喜欢的跟我完全不一样。他们每天聊的
亲爱的蔻蔻姐姐:  你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我和班里的几个女生都喜欢杨洋,所以我们成了特别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和杨洋有关的消息。  上学期她们几个突然混起了“饭圈”,并且十分疯狂。每天一有空,她们就上网“控评”,为此还注册了好几个小号。那些夸杨洋的评论,她们就疯狂点赞和回复,不让它变成热门绝不罢休;而一旦有人说杨洋的坏话,她们就想方设法举报。  不仅如此,她们还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拿去应援,经常连
最近有一句流行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正值青春年华的我,身边确实有许多俊俏的朋友,但有意思的人却为数不多,而他,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的语文老师虽然外表看起来平凡普通,但给人一种儒雅温和、文质彬彬的感觉。了解他之后会发现他是一位有意思的人。老师爱摆弄植物。摆弄的还不是常见的水仙、蝴蝶兰,而是菖蒲、紫薯藤一类平凡又不引人注目的植物。更有意思的是,他将这些用瓷器栽着的小生灵小盆
至今想来,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有些不堪回首。因为小时侯家里穷,在我15岁以前,只阅读过两本课外读物,都是作文书。我就读的小学和初中都在湖南偏僻的乡村,学校没有图书馆也没有阅览室,平时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课外书。  直到16岁那年,我考入县城读高中,才从学校附近的书店接触到大量的课外书,对于一直渴望阅读的人来说,那种感觉妙不可言。后来,一个惊喜的发现让我兴奋不已:县图书馆就在学校不远处,只要一有时间我就
几年前,看过一部热播的日本晨间剧:《多谢款待》。故事始于大正年间,东京姑娘芽以子经营了一间西餐厅“开明轩”。剧中的父亲是主厨,女儿是个超级爱吃的姑娘,经常吃到抹嘴大叫:好吃!可在那个年代,美味不多。芽以子总是想护着自己的好吃的,不给别人。为了搶食稀罕的草莓,还跟男同学打了起来。想缓和与同学们的关系,便请他们来吃西餐。谁知吃罢,男同学并没有抹嘴大叫,而是郑重地走到她面前,深鞠一躬说:多谢款待。这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