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黄月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黄色的月亮在天边努力地爬行着,企望着攀登树梢,有着孩童般的可爱的神情。
  空气是炙热的,透过了纱窗——这个绿色的罩子,室中储蓄了一天的热气犹未散尽,电扇徒劳地转动着。桌上玻璃缸中的热带鱼,活泼轻盈地穿行于纤细碧绿的水藻间,鳞片上闪着耀目的银光,这是这屋子中唯一出色的点缀了。这还是一个孩子送来的,他的脸上闪烁着青春的光彩,将这一缸热带鱼放在桌子上:“送给你吧!也许这个可以为你解解闷!”
  鱼鳞上的银光,在暮色中闪闪明灭。她想,那不是像人生的希望吗?闪烁一阵子,然后黯然了,接着又是一阵闪光……但谁又能说清这些细碎的光片,能在人们的眼前闪耀多久呢?杏黄月渐渐地爬到墙上尺许之处了,淡淡的光辉照进了屋子。屋子中的暗影挪移开一些,使那冷冷的月光进来。门外街上的人声开始嘈杂起来,到户外乘凉的人渐渐的多了,更有一些人涌向街口及更远的通衢大道上去,他们的语声像是起泡沫的沸水,而隔了窗子,那些“散点”的图案式的人影,也像一些泡沫:大的泡沫,小的泡沫,一些映着月光的银色泡沫,一些隐在黝暗中的黑色泡沫,时而互相的推挤着,时而又分散开了;有的忽然变大了,闪着亮光;有的忽然消灭了,无处追寻。
  忽然有个尖锐而带几分娇慵的声音说:“月亮好大啊.快照到我们的头顶上了。”
  接着是一阵伴奏的笑声,苍老的,悲凉的,以及稚气的,近乎疯狂的:“你怕月亮吗?”
  玻璃缸中的热带鱼都游到水草最密的方向去了。街上的嘈杂的人语声、欢笑声,暂时沉寂了下来。谁家有人在练习吹箫,永远是那低咽的声音,重复着,重复着,再也激扬不起来了。月亮也似仍在原来的地方徘徊着,光的翅翼在到处扑飞。门外像有停车的声音,像是有人走到门边……她屏止了呼吸倾听着。那只是她耳朵的错觉,没有车子停下来,也没有人来到门前,来的,只有那渐渐逼近的月光。月光又更亮了一些,杏黄色的,像当年她穿的那件衫子,藏放在箱底的已多久了呢,她已记不清了。
  没有开灯,趁着月光她又将桌子上的那封老同学的信读了一遍,末了,她的眼光落在画着星芒的那一句上:“我最近也许会在你住的地方路过,如果有空也许会去看看你。”
  也许……也许……她脸上的笑容,只一现就闪过去了,像那些热带鱼的鳞片,悠然一闪,就被水草遮蔽住了。水草!是的,她觉得心上在生着丛密的水草,把她心中那点闪光的鳞片,那点希望都遮住了。
  她怏怏地将信叠起,塞在抽屉底一些旧信中间。那低咽的箫声又传来了,幽幽的,如同一只到处漫游的光焰微弱的萤虫,飞到她的心中,她要将它捕捉住……对,她己将它捕捉住了,那声音一直在她的心底颤动着,且萤虫似的发着微亮。
  她像是回到了往日,她着了那件杏黄的衫子轻快地在校园中散步,一切像都是闪着光,没有水草……是的,一切都是明快朗丽的,没有水草在通明的水面上散布暗影,年轻的热带鱼们在快活地穿行着,于新鲜的清凉的水里,耳边、窗外、街头没有嘈杂的声音传来。那些女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也许,也许”,她们只是写意的在那园子里走着,欣赏着白色花架上的茑萝,一点一点的嫣红的小花,“像是逸乐,又像是死亡。”她记得她们中间有一个当时如是说。那是向着那盛开的茑萝,向着七月的盛夏说的,其实什么是逸乐什么是死亡,她那时根本不了解,也因为如此,觉着很神秘,很美。她想,她永远不会了解前一个名词的意义了。
  她睁开眼睛,又大又圆的月亮正自窗外向她笑着,为她加上了一件杏黄的衫子,她轻轻地转侧:“一件永不褪色的衫子啊。”
  月光照着桌子上的玻璃鱼缸,里面的热带鱼凝然不动,它们都已经睡去了,在那个多水草的小小天地里。箫声已经听不见了,吹箫的人也许也已经睡了,呜咽的箫已被抛弃在一边,被冷落在冷冷的月光里。夜渐渐的凉了,凉得像井水。夜色也像井水一样,在月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作蔚蓝色,透明而微亮的蓝色。
  她站在窗前,呼吸着微凉的空气,她觉着自己像是一尾热带鱼,终日在这个缸里浮游着,画着一些不同的圆,一些长短大小不同的弧线。她向着夜空伸臂划了一个圆圈,杏黄色的月亮又忍不住向她笑了,这笑竟像是有声音的,轻金属片的声音,琅琅的。
  赏析:
  台湾著名评论家张默说:“张秀亚有40年以上的诗龄,堪称诗坛最傲骨的苍松。她一生热爱大自然,每每喜欢从花木鸟兽身上,汲取创作的经验,而不时展示一个诗人对生命最深刻的感悟。”并认为张秀亚的文风亲切朴实,清丽淡雅,令人读之“犹如回旋在时间的琴键上”。我们读了此篇《杏黄月》,信知此论不妄。
  作者独具匠心地突出月亮的杏黄色,因为它不像橙红色那样热,也不像青绿色那样冷,而是一种明朗恬静之色,有一种温馨淡雅之感。作者正是通过杏黄色的月光,抒发其恬淡温馨、亲切和美的深情。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作者望着“杏黄色的月亮在天边努力地爬行着”,内心泛起阵阵感情的涟漪。作者由眼中的景,寄寓、宣泄心中的情,景随情至,情由景生。杏黄色月光下的鱼鳞、水草和作者忽明忽暗的心绪始终纠缠在一起。当作品中的“她”在月光下读着老同学“画有星芒”的信时,淡淡的感伤,袭上心头。“也许……也许……”一切都是那样飘摇不定,“她脸上的笑容”,“像那些热带鱼的鳞片,倏然一闪,就被水草遮蔽住了。”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意象——“水草!是的,她觉得心上在生着丛密的水革,把她心中的那点闪光的鳞片,那点希望都遮住了。”作者由景生情,将内心的真情自然地、毫不做作地流泻在文章之中,构建起“情景双绘”的艺术境界。
  作者不仅通过视觉即景生情,还调动听觉来熔情赋景。那“低咽的箫声……幽幽的……飞到她的心中”,勾起了往事的追忆:当年她豆蔻年华,“着了那件杏黄的衫子轻快地在校园中散步,一切像都是闪着光,没有水草……那些女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也许,也许’……”,对于“什么是逸乐什么是死亡,她那时根本不了解”,只“觉着很神秘,很美”。如今,纯真多情的少女已成为端庄睿智、解悟人生的大人了,那逝去的永远逝去了,从如梦如幻的往事回到现实中来,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正自窗外向她笑着”,安抚着作者怅然若失的心绪,用月光“为她加上了一件杏黄的衫子”,这是一件“永不褪色”的,永远给人以温馨恬美的“衫子”。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复归平静,“杏黄色的月亮又忍不住向她笑了”,而且竟然笑出了“琅琅的”“轻金属片的声音”,这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手法,即通过艺术联想和情思触发,来凸现杏黄色的月亮总是那么明快朗丽,那么美好如歌,那么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使人为之舒怀。生活又充满了无限的乐越和希望。
  作者笔下的《杏黄月》贮满了诗情画意,同时亦不乏睿智的哲理思索。这种哲理思索不是抽象的演绎,而是通过鲜明的抒情意象,给人们以自然而然的启迪和恍然领悟的快感。作品中从“鱼鳞上的银光,在暮色中闪闪明灭”,联想到“那不像是人生的希望吗?闪烁一阵子,然后黯然了,接着又是一阵闪光……但谁又能说清这些细碎的光片,能在人们的眼前闪耀多久呢?”作者借鱼鳞在月色下闪闪烁烁的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作者对人生希望的看法,使人读后有一种隽永的意味,也像是“一件永不褪色的衫子”。
  (点评来源:网络)
其他文献
哪个青春不轻狂?rn同学眼中的曹易伦却少年老成,有比较成熟的心态,风度翩翩,谈吐儒雅.2013年对于曹易伦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他不仅登上了杂志封面,还成为嘉兴市中学生成人礼的
土壤风蚀已经成为影响阴山北麓地区经济发展及当地和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农作制度引发了该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以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样区,以空间置换时间
最早接触三毛是上初二,语文老师将自己的书放在图书柜里供同学阅读。那本书叫《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记成《我的灵魂骑在鹅背上》,被同学笑了很多次后才改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自然灾害之一,探讨一套宏观、动态、实时的干旱监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手段为大面积旱情监测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用NOAA气象卫星监测土
期刊
稍稍数一下,从高雄到蒙特利尔,从伦敦到南京,竟坐过十几个城市的地铁了。对于旅行者来说,地铁无异于是最干脆的公共交通,通常没有一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庞大错综,不用太担心会迷
写作就是说话写作就是说话。就像小雀儿会说话,小猫儿会说话一样,人也会说话,而写作就是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记下来,不必担心那些声音经过了你的笔端会失去其真实
[素材卡片①]rn两杯茶rn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的面前放了两只装满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细细喝了
“窗外风大了,帮我合上窗吧。你仔细看,窗台上的灰尘是窗子的年轮,积满了时光的影子。”“我想你会在日复一日的年岁中怀念起那个时光氤氲的夏天,然后想起了她。”“是她,李
冬天,注定飘荡着凋零的哀歌。春华秋实之后,寒冬到来。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却让人很难从情感上真正接受。多情的人们,是定要唱出哀歌的。这些哀歌,对生者是慰藉,是忏悔;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