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彼端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望着通向未知的海面,望着浑然一色的海天,像无数人笔下的那幅画,像一层屏障将此地隔绝,那边的人在做些什么,他们是否遥望这里,视线是否交会,我不知道。
  这大概便是整个巴厘岛,是低沉的海风,深邃而悠远。
  年轻的旅人追梦到这里,就能把梦境掩埋在这沙滩里;掩埋在这海水里,放下生活的疲惫,唤起回忆的闲适。
  踏上这片海岛时夜色已至。迎合这浓郁的夜色,我仰望天空;迎合我的心意,天空中亮起几颗往日里不曾看过的星星。身边的人群或许是疲惫了,漫长的航班,跨越千里,来到了更深层意义的异乡,身上背负着些许向往,些许期待,但放眼望去,除了风格略有差异的建筑和一些陌生的他国文字,仿佛与国内也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提及巴厘岛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始,是一種无序。出发前,网上那些危言让我略有不安,像飞车抢劫,像公然受贿这些隐藏在脑海里,不曾出现过的词汇,在异乡让人心悸。所幸除了那个害羞的小哥向身无分文的我讨要些小费未果外,并没有发生些什么。被称作落后我国二十年的小岛,给我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这是一种遗忘的感觉,刻在骨子里,却又无法触及。文化带给这里的洗礼,是随遇而安,是得过且过,是无法进入我们认知里的东西,而这种思想被悄然打破,或许并不怪那些勤奋到抢当地人工作的华人,而应该责怪漫漫的时间长河。但这种无序现在给我以安逸,一种久违的安逸,一种带着不安的安逸。我坚信人类是要把世界变得有序的,也坚信存在的无序能满足人内心深处的投机心理,而这种心理注定将与无限的秩序抗衡。
  巴厘岛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历史没有留给这座小岛太多的东西,我突然想到,剥离了文化意义的旅途是否还能称作旅途。我们走过的大多“景点”,只是现代人的休闲场所,即便是旧时代的王宫,也不过是几根华丽的柱子搭成的小屋,看起来已毫无威严。至于那些泳池也好,酒吧也罢,不过是富人的神经末梢,于普通人,都只是昙花一现。这里的经济并不如国内,自然不缺少穷人,瘦骨嶙峋的人们“离经叛道”,习惯早起工作。但这里也不会缺少富人。那些名车从生产地不远万里的运到这座不大的小岛,或许开不了多远就成了废品。至于这座岛真正存在的意义,就像第一天早晨我看见的那位富态的中年人,带着名表,牵着名犬,在清晨的清晨,一个人徜徉。
  除此之外,大概就只剩下海。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见阵阵浪声。我站在海边,面前是一片未知,教人恐惧,教人敬畏,我体会着海无边的力量,重新认识我的渺小,又有一种归属感,感到茫茫大海在召唤。我站的一隅不是海的一隅,是岛的一隅。我站在岸边,却意识到这不是海岸线,并没有海岸线,不光是岛,所有的大陆,人类生存的地方,都被海所包围。而人类用科技建立起高高的里程碑还未越过海面,人类还在疯狂地搭建,海却只是静静的在那里。此刻,我宁可做一个盲人,做一个与视觉斗争的烈士。那些视觉的奴隶,即便在飞机上盯了全程,再到海面前,也无法想象与我们相距千里的彼岸,是什么样子。而有的人只听着海浪声,就明白潮汐翻涌,日月更替,明白彼岸的人们与自己之间,只隔着薄薄的海天一线,像是挂满极光的北极夜幕。夜晚回到酒店,门口祭祀的小花篮散落在地上,鸟的鸣声越过夜色,又穿过棕榈林。
  旅行的人从来都是带着包袱前进,走得再远也逃离不了原本的生活。同行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国内的事情,想着自己,而不是这座岛。令我惋惜的是,几位旅友趁着夜色去海边抓螃蟹吃,我未能参加。我听说导游口中没有夜生活的这座岛,夜晚也有饭店营业。那一刹那,我想起那位讨要小费未果的小哥害羞的脸,想起街上、景区路人的热情回应,想起招聘广告上写着会中文者优先。这座岛屿终究要淹没在海里,值得感谢的是旧日闲适的文化与回忆,已经提前占领了这里。
  最后的最后是离别。我刚刚经历过高考带来的离别,离别过去一切熟悉的人,再迟些又要离别家人。我想起那句话,“人生就是不断放下,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好好告别。”异国的导游,这些旅友,这一别就如同生离死别,终生不见。彼此情分有多少,无法斗量,未必比那些与我不到一尺的人更陌生。走过多少地方,经历过多少这样的分别,那些不再见的人已经不见了踪影,最好不要轻易怀念。
  旅途是疲累的,归程就显得短暂。飞机上,左右的人们忙着回国后的事情,或许再不会提起这座小岛,这座已成了太平洋角落里,与无数其他岛屿无异的小岛。
  而此时的我正在酣睡,打算好在返程的飞机上读完的书,安静地躺在包里,安静地度过了这短暂的旅程。如果说巴厘岛教了我些什么,大概就是这些了。
其他文献
玛旁雍错行走的人,在纳木错  绕过山脚  崎岖引向圣湖,清澈洁净的鸟羽  飞往远处的深蓝  寂静领路,星光的水曲  游鱼在幻影里摆动,牦牛和篝火  满腹白天的心事  暮色打开卷帙,经幡身不由己  高原的詞汇都是湖泊  人迹消逝,黄昏走着原来的路  谁不曾留下缺口  谁把一些五彩的护持揣进了  人生  兰 州  兰州有酒,浓烈  一个个好地名把着关口  每一次经过,像和吐谷浑辩论  和马奶子、青稞酒
期刊
假如从春天回来  假如你从春天回来,从斜坡上的一丛山樱  或者蓝天的鸽羽中回来  你就会原谅那根悲伤的琴弦  就会让那只忧郁的灰蝶从你眼中飞出  留下一条安详的水,給它细雨微风岸  也给它未来的决堤  三棵野菜  如同流向,如同领悟  一段路被另一段路接走  春天把它的想法告诉我们  总是从那些野菜开始  它们动作简单,一路喊着自己  从冷遇里拔出自己  夜走成夜,根抱着根  一棵在坟前停下,替远
期刊
乘载着大批法国人的轮船随江水浩荡而来  年轻的杜拉斯凝视着雨后的湄公河畔  烟波浩渺的水上有漁船隐隐出没  岸边的棕榈树无端地倒下一棵  多年后那个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仍然不厌其烦地倾听远洋传来的爱情  如昨日家门散步那样行走在陈兴大道  滚滚的摩托车流不断地擦肩而过  走啊走,只见远处几个鎏金大字  大殿里烟火缭绕,原来是明乡会馆  明朝士兵头上的帽子已锈迹斑斑  他们寂寥的眼神向北遥望  并
期刊
所有的树都放下身子,向白云低首又低首  动作已经放慢,走过长长的大道  绿叶遮蔽的光隙漏在脸上  只要有风,章节就不会完结  湿润的土地,久违的嫩芽已经伸展  用热烈的神力编织自己,捕捉昨夜的梦  会有一些微小的动作慢慢靠近  炽热的心便忍不住抵达另一种美好,就像  青涩的日子,要用力奔腾——  此刻,我们的身体如此虔诚  没有拐角,河水与大海的静流在此汇聚  仿佛越过跌宕中时间的千山万水,和夏的
期刊
树上兰  一节一节的胖乎乎的绿色肉质茎,曼妙地散开,一尺来长的枝桠间,叶子从茎节的左右两边生出,修长的细叶绵柔而水灵。  它,是一棵兰,却长在罗汉松树身上,以自己最喜欢的姿势静默着、舒展着,任谁也破坏不了它们的自由和安然。这样的兰,在水口的黄金风铃木花圃种植基地边的罗汉松树上还不少。那涌边的一排排的罗汉松,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那些石斜兰、卡特兰、蜂兰就像点缀在罗汉松身上的饰物,不招摇,却惹眼。  
期刊
我们在列宁格勒的路灯下长谈,藉着往事远行  多年来,你的身影像一团模糊的火,带着积雪  沉默的光弧;不幸的是,我們都爱上了梵高的左耳朵  像一颗化石仰卧在洁白的忧伤中,并且把寒鸦内部的  风景,当成中世纪的宗教画,在神秘的地带  描绘我们不愿明白的爱  狭长的街道总是很安静,稀疏的星辰像是桌子上  散落的杏仁。寒冷的夜晚是一只疲倦的蜻蜓  继续着穿越冬日的旅行,为它担心的人睡不着  也许哀伤是必要
期刊
灵 山  从进山扫墓开始  那些枯枝败叶的声音  就伴随着我们  或许是鞋子的踩压  又或许  它们一片踩响另一片  直到出山为止  若干年后  我们与黄土平行着  再次回到这座灵山  因被告知太多死亡  而迟钝的软骨  也像第一次进山时  发生的那样  听见自己  在深山  化为一声空脆的落响  水  清楚地知道  洪水声  绝漫不过这座高原  在一个拧紧的保温杯中  它被我突然发现  目击这些
期刊
一  大禹之后并没有消灭洪水,它们像灰烬一样蛰伏着,分流转型,在道路两旁,在野花之间。安静地融入土壤;融入闪电、树枝、胎儿与蚂蚁,被后人和牲畜的掌纹践踏。共工司水的神位仍在,不周山之役后,这些炎帝的后代像黑色的期货一样蛰伏着。“初九,潜龙勿用。”(《周易·乾》)它们的权力,它们的职能,它们曾经天崩地裂的反叛,通通铸成透明的悬斧,在看似大一统的黄帝系的天空之镜的关照下,委身于月亮和云朵,逡巡在人们头
期刊
在锯木厂,寂静笼罩着我们  那些参差的灌木丛,抖落满树叶子  瘦骨伶仃地站立在窗前  它们被风吹送的样子,满是惊惶  黑黝黝的树影更暗了。树枝枯折  压低了天空。院墙之上,荒草疯长  已经没人愿意拔掉它们  仿佛那是它们的家,植根穿透壁瓦  一把云梯从天上垂落下来  与旧年所见并无不同,仿佛多年以前  那个少年,站在明晃晃的秋风里  看一棵拐枣树,如何抖落尽满树叶子  啊,心地荒芜之人  多年过去
期刊
谈及未知,我们并不为之担忧  好像预料中的大雨更期待它倾泻而下  对于明日花开与否  大江是否东去  我们都不抱悲喜  光阴从朝夕相处的日历中出逃  馬匹并没有被夺走  无法想象以后的日子  是把事实还给真相  还是把善良的人们还给生活  因为未知  磨破了我们的船帆  死水便悟透了所谓的自由与热爱  在一杯茶里安度  茶是陈年旧味,爱喝茶的人  好像比常人更爱读旧报纸  从五老峰带回的茶品  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