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落实和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做出改革与创新,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育功能和效用。本文将从利用先进设备、组织学习小组、创设生活情境三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切实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起科学、先进的理念和思想,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规律和学习特点,来推进教学方法、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转型、升级。
一、利用先进设备,革新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教育教学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课程与信息技术、先进设备的有机整合,以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优化和教学成效的提升。所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顺应这一基本趋势,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将知识以图像、动画或者短片等形式呈现、展示出来,让课堂教学变得声情并茂,带给学生多个层面的外部感官刺激,充分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例如,在教授《建设美丽中国》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认识到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了加快学生们的知识理解,笔者革新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们演示了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然后,笔者再演示治理好后的面貌,让学生们认识到环保问题。这样一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先进设备,革新教学手段,加快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二、组织学习小组,转变学习方式
过去,学生往往以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基本上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机会,学习小组的构建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師需要打破学生之间的个体竞争和相互分离关系,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突出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随后,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针对同个问题或者知识点,展开小组间的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相互启发、互帮互助和合作学习,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最终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公民权利》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为了实现学生们的共同进步,笔者为学生们组织开展了合作学习小组。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确定为5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各小组布置探究任务,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公民享受选取权应同时具有什么条件?任务下发后,各小组立即展开讨论,经过学生们的讨论与分析,学生们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学习小组,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外延等同于现实生活,这也就充分表明了道德与法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至关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广泛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资源,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来还原和创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拉近道德与法治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教学效果能得以优化。
例如,在教授《生活需要法律》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认识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生活实例展开教学。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物品丢失或被偷,都可以通过110求助,也正是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这样一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必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在现实学情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先进设备、组织学习小组、创设生活情境等策略的运用,来扭转落后的教学局面,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更好地为课程改革助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小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2]任慧敏.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切实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起科学、先进的理念和思想,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规律和学习特点,来推进教学方法、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转型、升级。
一、利用先进设备,革新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教育教学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课程与信息技术、先进设备的有机整合,以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优化和教学成效的提升。所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顺应这一基本趋势,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将知识以图像、动画或者短片等形式呈现、展示出来,让课堂教学变得声情并茂,带给学生多个层面的外部感官刺激,充分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例如,在教授《建设美丽中国》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认识到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了加快学生们的知识理解,笔者革新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们演示了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然后,笔者再演示治理好后的面貌,让学生们认识到环保问题。这样一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先进设备,革新教学手段,加快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二、组织学习小组,转变学习方式
过去,学生往往以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基本上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机会,学习小组的构建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師需要打破学生之间的个体竞争和相互分离关系,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突出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随后,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针对同个问题或者知识点,展开小组间的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相互启发、互帮互助和合作学习,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最终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公民权利》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为了实现学生们的共同进步,笔者为学生们组织开展了合作学习小组。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确定为5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各小组布置探究任务,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公民享受选取权应同时具有什么条件?任务下发后,各小组立即展开讨论,经过学生们的讨论与分析,学生们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学习小组,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外延等同于现实生活,这也就充分表明了道德与法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至关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广泛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资源,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来还原和创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拉近道德与法治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教学效果能得以优化。
例如,在教授《生活需要法律》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认识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生活实例展开教学。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物品丢失或被偷,都可以通过110求助,也正是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这样一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必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在现实学情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先进设备、组织学习小组、创设生活情境等策略的运用,来扭转落后的教学局面,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更好地为课程改革助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小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2]任慧敏.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